巫艷麗
摘 要:社會工作是一個“助人自助”的專業,價值觀和倫理是其“生命線”。在具體的社工實務過程中,服務的案主具有多樣性和特殊性,社工可能會面臨多種社會工作倫理困境。本文通過對四川省成都市金堂縣X機構困境兒童社會工作實務個案的探析,總結得出在困境兒童社會工作實務中主要存在的5類倫理困境,即雙重關系的困境、多重利益的困境、案主自決的困境、保密的困境、價值中立的困境,并在此基礎上探討社工在應對相關社工實務倫理困境時的主要對策。
關鍵詞:困境兒童;倫理困境;社會工作
兒童社會工作是社會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困境兒童作為兒童社會工作服務中的主要群體,其生理、心理及社會化發展具有的一定的特殊性,社工在進行相關的服務過程中面臨的倫理困境同其他領域相比更為復雜。本文旨在通過分析筆者實務工作中遇到的個案案例,指出社工在困境兒童社工實務中面對的主要倫理困境,并探析相關倫理困境的應對策略,期望能夠幫助社工在面臨相關倫理困境時作出更符合專業要求、更貼近案主需求與能夠助力案主實現利益最大化的倫理抉擇,從而為案主提供更優質的服務。
一、案例簡介
小凱,男,14歲,就讀于B學校初二年級,X社工機構個案案主。父親外出打工時因車禍去世,小凱當時年僅1歲,母親在父親出事后出走至今未歸,后小凱與爺爺奶奶共同生活。爺爺,81歲,雙目失明,肢體殘疾二級;奶奶,74歲,長期多病。小凱的家庭屬于低保戶,全家依靠低保金生活。日常生活中,小凱消極情緒明顯,會用自殘的方式來表達自己激動、失落的情緒;面對朋輩群體,自述覺得沒有真心朋友,都是相互利用;并且討厭老師,認為老師不理解他,時常當眾讓他難堪;有一定的攻擊性行為,對看不順眼的同學有時會同其產生肢體沖突。
社工在介入案主服務的過程中同案主建立了比較良好的關系,隨著服務逐漸深入明顯感覺到案主對社工的依賴性增強,并且對社工產生了一定的移情心理,但在具體服務過程中探討相關服務方案時并不愿意發表自我意見和作出決定,表示相信社工。在日常的會談中,案主時常向社工傾吐心聲,告知社工日常生活中的傷心事,訴說朋輩群體交往的不順利,同老師之間的摩擦,對家庭情況的擔憂,社工時?;谧晕疑罱洑v直接給予案主相關建議,對案主的不合理思緒一般采用說教形式勸誡案主應作出合規范的行為。
因為家庭原因,案主一直是村鎮重點關愛幫扶對象,在并未準確進行專業性需求評估的情況下,所提供的相關服務,案主并不了解亦非案主真正所需,使案主基本處于被動接受服務的狀態;當地相關部門在未經過案主許可的情況下便進行了相關宣傳,并撰寫了相關材料,使得案主過度曝光,個人信息被披露,一定程度上對其健康成長產生了反作用。
二、倫理困境的主要形式
(一)雙重關系的困境
在具體實務開展過程中,社工與案主之間會產生一種專業關系,整個服務過程中案主對社工表現出自己的信任,社工需要擔負起對案主專業上的義務,同時,社工需要特別關注專業關系的倫理特質,明確同案主之間的專業關系界限,這樣有利于為案主提供更適切的服務,而模糊的專業關系界限則容易引發倫理困境,產生雙重關系。在困境兒童社會工作服務中,時常會出現案主與社工在“專業關系”之外想要建立起其他關系(如“朋友”關系),易導致社工面臨雙重角色的倫理困境。本案例中,社工與小凱應當是服務與被服務的專業關系,但小凱隨著同社工交流的深入而將社工看作自己“最好的朋友”,對社工的依賴性增強,產生一定的“移情”心理。社工若僅同小凱建立專業關系,根據小凱的遭遇和當前的心理狀態,相互之間信任的良好服務關系難以建立,據此,同小凱建立專業關系的過程中,同時建立了“朋友”關系。社工秉承案主中心的原則,尊重案主的各項權利,盡力幫助小凱進行正常的社交及相關學習活動,不愿讓小凱繼續陷入不良情緒的困擾,在整個服務過程中對小凱投入過多的關注和情感,專業關系逐漸淡化,小凱對社工的“移情”心理逐步產生;同時,基于“朋友”關系,小凱時常會在非工作時間內發送同服務不相關的信息或電話,如果不回復會傷害到小凱的情感,也會對專業關系產生不良影響,這使社工產生了困擾,覺得沒有自我空間,生活和工作雜糅到了一起??梢?,在整個過程中社工對雙重關系的警覺性和敏銳性有一定的欠缺,這也使得社工陷入了雙重關系的倫理困境。
(二)多重利益的困境
美國社會工作者協會(NASW)倫理守則規定:“一般情況下,應當把當事人的利益放在首位?!甭摵蠂秲和瘷嗬s》規定:“必須首先考慮兒童的最大利益。”可見,案主利益最大化,是社工需要優先考慮的事情,但在實際的實務操作過程中,需要面對案主、村社區、政府部門、社工機構等多方主體的利益,社工難以平衡相互之間的利益關系。本案例中,從案主利益的角度看,小凱希望能夠進行正常的社會交往,更好地實現自身的社會化。從村社區利益的角度看,小凱的問題具有較強的特殊性,相關幫扶政策需要落實到小凱及小凱家庭,以便完成工作目標。從政府部門利益角度看,小凱的事例為對外宣傳提供了樣本,對其社會救助工作宣傳有利。從社工機構利益角度看,此類個案案例極具特殊性與代表性,個案的成效一定程度上對機構的綜合實力評定有一定影響。因此,如何有效平衡上述四者之間的利益關系,是社工在此案例中面對的倫理困境之一。
(三)案主自決的困境
社工在為困境兒童提供專業服務的實務過程中,讓案主自己作決定是非常重要的。但大多數情況下,由于困境兒童的心智還不成熟,對周圍環境的認知亦不全面,并且因其特殊的經歷相比其他兒童更加敏感和不自信,很難作出自己認為正確的決斷。鑒于困境兒童的特殊性,社工在進行倫理抉擇時應更加理智且全面地思考;在澄清相關問題的過程中應盡可能采用個案對象更能接受的語言及用語習慣,讓其盡可能懂得需要進行抉擇的相關內容;社工所陳述的語言習慣不應具有較強的個人色彩與傾向性,切記不可引導案主作相關選擇;并且,在案主作出的決斷不違反社工相關倫理規范要求和法律法規的前提下,社工應尊重案主的決定。本案例中,由于家庭的特殊情況,小凱一直是村鎮重點關注對象,村(社區)及當地機構未經過專業社會工作評估,僅根據相關政策指標要求為其提供相關服務,這同案主的案主自決和知情同意原則相違背,這就使得其所提供的服務存在以下不足:其一,小凱對其并不了解;其二,不具備一定的適切性,并非小凱所需;其三,小凱處于被動接受相關服務的狀態;通常在面對這些服務時,小凱不怎么愿意配合,甚至會在一定程度上產生排斥心理。同時,從案例中可知,小凱對社工的依賴性較強,很多關乎其切身利益的服務方案并不愿意發表自我的意見和看法,將決定權交給社工,這嚴重違背了案主自決的原則。并且,在面對小凱的疑惑時,社工采取比較具有個人色彩和傾向性的自我經歷給予其指導,這在一定程度上易引導案主作出選擇,同案主自決原則產生沖突,即產生案主自決的困境。
(四)保密與隱私權的困境
保密原則強調社工應當尊重困境兒童的隱私權,在未獲得案主同意的情況下,不可將通過專業關系所獲得的案主信息資料向他人透露。無論何時社工皆應對案主的信息嚴格保密,除非涉及相關倫理規范及法律要求。由于困境兒童的特殊性,他們對自身周邊環境及他人表現尤其敏感,比較注重他人對自己的看法,但在實務工作過程中一些社工未能對此引起重視,時常將相關個案的特殊信息在機構內私下探討,抑或是為工作的便捷對提供服務的志愿者透露一些案主的特殊家庭情況信息。關于困境兒童的相關信息或許是社工不小心泄露,但是被他人獲知后,可能不經意間向案主提起,這會對其造成困擾,甚至會給其留下一定的心理創傷。同時,地方政府或村(社區)對困境兒童提供一系列幫扶的服務過程為其對外宣傳提供了樣本,對案主的情況記錄和對外宣傳過多,一定程度上雖對其社會救助工作宣傳產生了助力,但在此過程中卻對案主的信息過多披露,使案主隱私權受到損害,嚴重違背了社會工作倫理中的保密原則。本案例中,當地政府及機構對小凱事件的相關宣傳及材料撰寫,使得小凱過度曝光,相關個人信息被披露。在進行相關宣傳報道過程中,當地政府及社工機構未征得小凱的許可,這是對小凱隱私權的侵犯。同時,社工是否應該違背同案主的保密承諾而根據單位領導要求向政府部門和社工機構提交案主的信息資料,亦是社工所面臨的倫理困境。
(五)價值中立與價值介入的困境
價值中立要求社工在服務過程中需保持客觀、中立的態度,充分尊重和接納案主的價值觀,不對案主所持有的價值觀作出評判,也不將自己的價值觀強加給案主[1]。本案例中,社工對小凱的相關信息進行專業客觀的評估,并跟進相關服務的開展,在后期面對小凱的逐步依賴,如何保持價值中立,如何維持接納和不評判小凱,對社工而言是一個難題。同時,社工在實務過程中,對案主的服務是一個雙向互動的過程,在此過程中社工價值觀和案主價值觀相互交流和碰撞。本案例中,社工對小凱的不理性思緒采用說教形式,這在一定程度上是以自我價值尺度對小凱所持有的價值觀進行一定的評判,同時,社工時?;谧晕疑罱洑v直接給予小凱相關建議,這是不恰當的自我披露,一定程度上會對小凱的價值選擇產生影響,是社工對案主價值介入的表現。社工如何在正確接納的過程中處理好與案主的價值觀沖突,以及恰當地自我披露,減少對案主的說教和價值介入,適切地引導和幫助案主,這也是困境兒童社工實務中面臨的倫理困境。
三、倫理困境的應對策略
(一)倫理抉擇的原則與決策模式
關于倫理抉擇的原則,多戈夫等學者提出了7個倫理抉擇原則:自主和自由、隱私和保密、保護生命、最少傷害、生活質量、平等與差別平等、真誠和毫無保留地公開信息[2]。比徹姆和查爾崔斯根據道德原則提出4個倫理抉擇原則:善待原則、不傷害原則、自主原則、正義原則[3]。謝莒莎提出5個倫理抉擇原則:公正性、無害性、獲益性、自主性、誠實性[4]。學者們對社會工作倫理提出相關抉擇原則,但因不同的社工實務具有特殊性及具體性,故社工僅能將以上倫理抉擇原則作為參考,在實際操作中靈活應用。根據學者的觀點及困境兒童社會工作個案實際的倫理困境,筆者認為本文個案倫理困境抉擇應主要遵守以下原則:生命優先原則、保密和隱私原則、案主利益最大和最小傷害原則、平等與差別平等原則、自由和自主原則、無害性原則。
關于決策模式,采用學者趙芳的觀點。趙芳通過分析整合相關學者的觀點,總結出應對倫理困境的一般模式[5]:(1)明確倫理問題;(2)確定案主及案主系統;(3)澄清利益沖突和價值觀;(4)明晰倫理原則及優先順序;(5)確定倫理問題解決目標;(6)恰當的行動策略的選??;(7)行動策略的實施及過程監督。
(二)具體倫理困境的對策
1.雙重關系
社工倫理要求社工同案主之間需建立專業關系,并把握好專業關系界限,專業關系界限模糊會使得社工所提供的服務失去一定的平等性和專業性,處理不當也會損害同案主之間的服務關系。本案例中,社工應遵守平等與差別平等的原則,向案主澄清自我的專業角色及服務過程中的專業原則,同案主闡明會秉持公正、平等原則為其開展服務,雙方之間并非朋友關系,同時社工應增強自身對雙重關系的警覺性和敏銳性,及時做好自我角色的澄清和角色規范。
2.多重利益
本案例中關聯到案主、村(社區)、政府部門和社工機構四類不同的利益主體。在平衡他們之間利益關系的過程中,社工應做好以下幾項工作:其一,社工應考慮案主利益最大和最小傷害原則、平等和差別平等原則,整合相關有利資源盡量為案主爭取最大的合法權益。其二,社工應遵守無害性原則,即個人價值符合專業價值規范和法律法規,協助案主分析自身所具有的優勢,并幫助其搭建社會支持網絡,促進其同朋輩群體開展良性互動。其三,遵循自由和自主原則,案主具有自決權,當其想法和行為未違反法律法規及社會倫理規范時,無論其作出什么決定,社工皆應表示接納和尊重。其四,社工應幫助案主做好相應的情緒疏解,兼顧好政府、村社區及社工機構的利益,同時,也需要同政府及社工機構做好協調,使其能夠在案主知情并同意的情況下對其相關信息進行合法、合理利用。并且,幫助案主學習相關法律及維權知識,對不適切的服務學會合理、合規范地拒絕,對不合理的信息泄露能夠使用法律正確維權。
3.案主自決
案主自決強調社工對案主的尊重和權益的保障,體現了社會工作對個人的價值、潛能和主觀能動性的尊重。社工在困境兒童實務中幫助案主自決,需要協助案主挖掘自身潛能并分析自決的相關問題及自決后的利弊影響。同時,在這一過程中,應始終遵循案主利益最大化及最小傷害原則。本案例中,案主自身能力和資源不足,以及對社工十分信任的情況下將自身的自決權交付給社工,社工在實務過程中專業關系界限模糊、自我角色定位不明晰,使得案主無法自決。對此,其一,社工應聯合家庭、學校、社區幫助案主搭建社會支持網絡并協助案主找到其可利用的資源,一定程度上為案主提供更多的學習和交流機會,促進案主同朋輩群體的交往,增強案主的自信心,使案主在服務過程中能夠更自信地進行自我選擇和自我決定。其二,社工應盡量尊重案主自決。實務工作過程中,社工作為服務提供者,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儲備和專業技能,而案主作為被服務者,由于自我認知和相關能力相對不足,對社工具有依賴性,因此常常會將決定權交由社工。對此,社工應該幫助案主對當前的問題進行分析,給予案主提示和引導,鼓勵案主進行自我決定。其三,社工需要明晰自我角色,把握好專業界限,有限度地對案主進行價值提示。實務工作過程中,因案主選擇受自身資源、自我學識、所處環境及自身價值觀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可能會導致其選擇存在較大的弊端,對此,社工雖需要積極鼓勵案主自決,但不能僅是被動接受案主的選擇,而應在專業關系界限內合理為案主提供相關引導與提示,為案主提供相應適切有益的備選項,協助案主進行正確的選擇。
4.保密
一名專業的社工應在不違反法律法規、不侵犯他人權益的情況下為案主保密,嚴格遵守保密原則。案主對自我合理、合法的隱私權享有個人自主權,社工對案主隱私保密是對其尊嚴和人格的尊重。本案例中,針對保密和隱私權的困境,其一,協助政府部門及社工機構應認識到自身未經案主同意對其相關信息進行披露可能會造成的影響,以及會給案主帶來的相關利弊。其二,社工應按照自由和自主的原則,對案主闡明各利益主體采用其信息的合理性和相關信息公開的利弊因素,讓案主自我決定對自我相關信息是否公開,無論最后案主作何決定,社工皆應尊重和接納案主的決定,理解案主的態度。
5.價值中立
本案例實務工作過程中,社工在面臨價值觀沖突時,其一,應明確是自我內部價值觀沖突還是同服務對象價值觀之間的沖突,聚焦價值觀沖突的焦點。其二,應進行自我反思,敏銳覺察自我是否存在價值介入的情況,剖析自我是否平衡好自身同案主之間的價值觀差異,是否以自我價值尺度對案主進行不合理的評判。其三,應堅持接納和尊重的原則,同案主之間進行良好的溝通交流,澄清彼此的價值觀,探討雙方價值觀的差異及其對實務過程中專業關系的影響,爭取能夠平衡好在服務過程中雙方皆認可的價值尺度。如果社工自身難以協調,可以尋求督導或有豐富經驗社工的支持。其四,應剖析案主對社工依賴及相關不合理思緒背后的緣由,探求案主的真實需求,理解案主的感受,切記不能夠急于求成對案主進行價值介入,同時,在這個過程中社工需不斷澄清專業的、自身的和案主的價值觀,更好地做到價值中立。
四、總結
本文根據個案案例探析的困境兒童倫理困境并非全部,僅是其中涉及的部分倫理難題,隨著今后困境兒童社會工作實務的深入肯定會出現更多的倫理困境。作為一名合格的社工,在為困境兒童這一特殊的服務群體提供專業社會工作服務的過程中,應關注并恰當處理好服務過程中的倫理困境問題。并且,因困境兒童個體之間存在明顯的異質性,社工除需嚴格參照倫理守則的指引外,在面臨一些特殊情況時還需要做到靈活應對,以免片面遵守倫理守則而對案主利益造成損害。同時,當前我國困境兒童社會工作倫理困境研究起步稍晚,較多的倫理守則和倫理決策模式是借鑒西方學者的經驗,不完全適應于我國國情,相關倫理抉擇原則和決策模式本土化有待繼續進行深化研究。
參考文獻
[1]楊紅麗.淺析社會工作倫理困境及抉擇:以信訪個案為例[J].法制與社會,2018(2):145-147,158.
[2]顧東輝.社會工作倫理:視角、困境與應對[J].中國社會導刊(社會科學版),2008(6):29.
[3]拉爾夫?多戈夫,弗蘭克?M?洛溫伯格.社會工作倫理:實務工作指南[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57-60.
[4]謝莒莎.社會工作中倫理困境及其解決方式[J].社會工作,2009(6):25-27.
[5]趙芳.社會工作倫理:理論與實務[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6:126-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