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在“為人工智能培養人才”和“利用人工智能變革教育”兩方面都作了大量的探索。但從當前發展狀況來看,不管是人才培養,還是教育變革,都存在明顯的供需矛盾,一方面需求很急迫,另一方面則是發展面臨較大的瓶頸與困難。
中國高校人工智能人才數量位居前列,中國高校在人才發展上的投入也最為明顯,但卻沒有一所進入全球人工智能杰出人才數量的前十;而中小學人工智能普及教育存在標準缺失、跨學科課程體系缺乏、師資匱乏、課外與課內資源對接不夠等問題,也容易造成未來5~10年中國人工智能人才體系結構性失衡,進一步拉開我國智能人才與發達國家的差距。此外,大多數人工智能教育產品還停留在“噱頭”層面予以推介售賣,難以真正助力人工智能與教育的融合變革;人工智能對人類的邏輯思維、倫理道德等方面的影響也需高度關注。
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因為我國人工智能教育產品供需雙方不對稱,人工智能教育基礎理論體系、人才培養支撐體系、市場管理體系還有待進一步完善。
建議將人工智能教育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予以統籌部署、推動落實,統籌多部門協同形成人工智能教育產業鏈、價值鏈、創新鏈、管理鏈等環節,鼓勵并引導國內一線企業深度協同人工智能教育發展;完善人工智能教育政策制度體系,采用教育牽頭、跨部門協同的方法規劃治理教育領域的人工智能應用政策。
在人工智能人才培養方面,建議鼓勵領先企業、行業服務機構與各級各類學校共建人工智能人才培養體系,協同搭建教師掛職鍛煉、產學研合作等人工智能領域工程能力訓練平臺;依托重大工程項目,支持高等學校加強人工智能相關學科專業建設,引導職業學校培養產業發展急需的技能型人才;鼓勵和支持國內學生赴人工智能優勢國家留學,多方式、多渠道利用國際人工智能領域優質教育資源。
同時,要以區域為單位,推動人工智能助力在線教學全過程,推動將人工智能前沿創新創造技術及時轉化為在線教學新產品。
針對人工智能教育領域核心問題,建議科技部門與教育部門可通過共建前沿科學中心、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等創新基地組織攻關研究;以交叉前沿突破和國家區域發展等重大需求為導向,促進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等創新主體協同互動,建設協同創新中心,加快各類國家級創新基地的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