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鎮東
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不僅是反腐敗斗爭的基本方針,也是新時代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方略,十九屆中央紀委四次、五次全會都提出了明確要求。新時代紀檢監察工作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把一體推進“三不”作為重要方法、重大任務。金堂縣堅持從三者內在聯系出發,將“不敢”、“不能”、“不想”的理念方法在實踐中相互融合、貫通運用,不斷增強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綜合效應持續顯現。
嚴厲懲治腐敗,把“不敢”的震懾貫穿黨風廉政建設全過程
不敢腐是“不能”、“不想”的前提。沒有嚴肅懲治作后盾或懲治力度不夠,制度規定就會變成“紙老虎”、“稻草人”,教育和監督也失去意義。案件查辦中發現的違紀違法問題,還可以助力“不能”建設,加強對權力的制約和監督。高壓懲治形成的強大震懾,不僅有利于制度剛性執行,又能例證腐敗分子必定付出沉重代價,不良作風必然受到嚴肅處理,筑牢“不想”的堤壩。
近年來,金堂縣堅持有腐必反、有貪必肅、有作風問題必查,持續釋放一嚴到底、一刻不停歇的強烈信號。
始終保持懲治腐敗高壓態勢。黨的十九大以來,全縣紀檢監察機構處置的問題線索不斷增加,從2017年的345件增長到2020年的629件,年平均增長率超過27%,累計查辦案件870件,處分910人。充分發揮巡察利劍作用,運用專項巡察、延伸巡察、“點穴式”巡察等手段,精準發現問題,持續形成震懾。
馳而不息正風肅紀。堅持日常監督和集中督查相結合,深挖細查頂風違紀、隱形變異“四風”問題。累計查處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54件70人,全部點名道姓通報曝光,釋放越往后執紀越嚴的強烈信號。深入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突出問題,查處通報一批典型案件,切實減輕基層負擔。
堅決整治群眾身邊的作風和腐敗問題。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先后開展“微腐敗”治理、扶貧領域“3+1”專項整治、“一卡通”問題專項治理等,累計查處問題325個,問責干部412人,推動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聚焦營商環境建設中的堵點痛點,開展“紀企面對面·政商心連心”系列活動,助力政商關系親而有度、清而有為。扎實開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嚴厲查處涉黑涉惡涉毒“保護傘”,嚴肅問責落實不力的黨組織和領導干部,讓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安全感。
扎緊制度籠子,把“不能”的約束覆蓋所有黨員、干部和公職人員
不能腐是“不敢”、“不想”的保障。腐敗問題易發多發,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制度不完善,權力缺少制約和監督。扎牢不能腐的籠子,不僅能遏制腐敗增量,還可以為“不敢”、“不想”提供有力支撐。通過“不能”建設,增強制度規定和監督措施的針對性、有效性,能夠進一步壓實政治責任,減少腐敗機會,實現長效治理。用制度機制固化警示教育的內容、方式和成果,能有效增強干部遵紀守法意識,推動化風成俗,厚植“不想”的根基。
金堂縣始終堅持不折不扣落實上級制度規定,同時結合工作實際,將有關要求不斷細化、具體化,并用嚴明的紀律維護制度權威,保障制度落實。
細化管黨治黨制度。將上級要求與地方實際貫穿到制度建設中,聚焦管黨治黨責任落實、檢查報告等重點環節,牽頭制定鄉鎮(街道)落實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工作意見,建立個人責任清單、全程記實、定期匯報等9項制度,以制度約束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
防范重點行業領域廉政風險。牢固樹立系統思維,聚焦工程招投標、建筑企業資質、醫保基金使用、人防工程建設等重點行業領域,全面梳理近年發生的作風和腐敗問題,通過扭住問題追根溯源,建立一系列制度機制,防范廉政風險。強化村(社區)一級廉政風險防控,聚焦村公資金管理和使用環節,指導完善資金管理、項目發包、驗收評議等制度規定,推動農村專項保障資金更加規范。
健全監督體系。研發大數據精準監督系統,通過采集、整合、對比民生數據,精準發現問題線索,推動紀檢監督與職能監督橫向聯動、整體發力。系統運行以來,累計發現問題3269個,收回公租廉租房24套,挽回財政資金52萬元。建立《驚堂木》全媒體監督問政平臺,整合各類媒體資源,通過定期曝光、督辦熱點問題,推動紀檢監督與輿論監督有機貫通、相互協調。建立村級廉勤巡訪監督機制,分片區設立廉勤巡訪監督組,通過每月派單、信息直報、“貼身監督”等方式,拓寬群眾監督渠道,打通權力監督“最后一米”。
筑牢思想防線,讓“不想”的自覺真正深入入心、獲得認同
“不想”是根本,既是“不敢”、“不能”的目標,又與“不敢”、“不能”交互作用、相互影響。嚴厲懲治和制度約束只能從客觀上減少腐敗發生,無法內化為干部心靈深處的自我約束。只有堅定理想信念,增強紀法意識,才能從思想源頭消除貪腐之念,實現“不敢”、“不能”的升華。深化“不想”建設,用好典型案例和懺悔錄等反面教材,才能更好發揮“不敢”的威懾。在深刻把握干部心理活動和思想認識規律的基礎上,指導制度機制建設,可以使“不能”建設更深入人心、務實管用。
金堂縣將干部思想建設作為一項重要使命,既抓教育引導又抓氛圍營造,從內到外筑牢黨員干部防腐拒變的思想堤壩。
強化理想信念教育,提升黨性修養。始終把思想政治建設擺在首位,持續鞏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成果,整合運用革命烈士陵園、三烈黨史陳列館、淮州大講壇等本土教育基地,引導黨員干部堅定理想信念,強化使命擔當。
加強黨紀國法教育,嚴明行為底線。發揮典型案件的教育警示作用,編印《權力任性的代價》、《以案為鑒?警鐘長鳴》等警示教育讀本,用身邊事教育身邊人。督導發案單位通過案例剖析會、談心談話會等方式,增強以案促改的有效性、針對性。針對新任領導干部、重要崗位干部等不同群體,制定差異化廉政套餐,讓警示教育真正觸及靈魂、形成震懾。
涵養本土廉潔文化,弘揚優良家風。充分發揮優良家風家訓的教育引導作用,廣泛開展“傳家風、立家規、樹新風”系列活動,推動好家風進學校、進村社、進家庭。積極推動五鳳溪家風學院發展,通過“定制課程+特色活動”、“課堂教學+互動體驗”等方式,不斷豐富教育手段,并與本土孝善文化融合發展,以優良家風帶民風、促社風。
作者
金堂縣紀委書記、縣監委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