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國農業全產業鏈開發創新示范試點工作的持續優化深入,新疆棉花產業創新發展模式,推動農業產業從區域特色、塊狀經濟向產業鏈條經濟轉變,讓農民分享更多農業產業化帶來的增值效益。制定了產業發展規劃,結合土地流轉,推進特色產業向優勢區域集聚。突出棉花品種“一主兩輔”的種植模式,構建起“農戶+合作社+棉花加工企業+紡織企業”的棉花產銷體系。
這種全產業鏈的棉花產銷體系,為棉花質量的源頭把控,提供了科學的管控依據,要求棉花質量的提升不僅僅在收購、加工過程中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質量管理制度,還需要在棉花種植環節,抓住影響棉花質量的“源頭”因素。
目前構建起“農戶+合作社+棉花加工企業+紡織企業”的棉花產銷體系,突出棉花品種“一主兩輔”種植模式的縣市主要有塔城地區沙灣縣、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精河縣、阿克蘇地區庫車市、巴州尉犁縣。
(一)塔城片區:塔城地區沙灣縣通過棉花加工企業+合作社選定了5450畝(363.30hm2)種植3個品種(新陸早67、金墾108、新陸早84)。播種品種金墾108的種植面積2350畝(156.65hm2);新陸早67的種植面積1050畝(69.99hm2);新陸早84的種植面積2050畝(136.65hm2),具體見表1。

表1 塔城片區棉花種植及收購加工情況
2020年4月9日前后播種,4月15日—20日見苗,9月9日,打完第一遍落葉劑,一周后打第二遍落葉劑。采收比上年提前7~10天,9月20日開始機械化采摘。
(二)博樂片區:博樂精河縣是棉花加工企業與所在鄉鎮貝林鄉與所在鄉鎮貝林鄉14個植棉村隊達成土地流轉協議,加上陽光農業自有土地合計12.1萬畝(8065.586hm2)。統一主栽品種新陸早54,種植面積7萬畝(4666.2hm2)、新陸早78種植面積5萬畝(3333hm2)。金豐源J206-5,種植面積1200畝(79.99hm2),具體見表2。

表2 博樂片區棉花種植及收購加工情況
(三)巴州片區:巴州尉犁縣通過棉花加工企業+農戶形式選取5800畝(386.63hm2)地播種4個品種,其中新陸早27,種植面積2110畝(140.65hm2),新陸中55種植面積2302畝(153.45hm2),新陸中67種植面積為550畝(36.66hm2),新陸中73種植面積790畝(52.66hm2),具體見表3,并對農戶的犁地播種時間、底肥種類和數量、播種時間和方式、種植密度、化學調控、水肥管理、打頂、病蟲害綜合防治等內容進行了詳細記錄。

表3 巴州片區棉花種植及收購加工情況
(四)阿克蘇片區:阿克蘇地區庫車市通過棉花加工企業+農戶形式選取2860畝(190.65hm2)地播種2個品種,新陸中68種植面積1400畝(93.32hm2),新陸中62種植面積1460畝(97.32hm2),具體見表4。

表4 阿克蘇片區棉花種植及收購加工情況
2020年北疆地區沙灣縣、精河縣種植的棉花98%為機采,棉花綜合機械化水平、采收進度及收購價格均較好。棉花播種比往年早10~15天;9月9日左右開始打第一遍落葉劑,一周后第二遍;9月20日前后進行機械化采摘。
南疆阿克蘇和巴州61%為機采棉,39%為手摘棉。
當前全疆棉花收購加工總體狀況與創新發展模式片區收購加工對比,見表5。

表5 全疆棉花收購加工總體狀況與創新發展模式片區對比
統計數據是“棉花加工企業+農戶+合作社”模式中參與的棉花加工企業公檢數據和當地全部加工企業的公檢數據。這里不對企業名稱進行公布僅用棉花加工企業A、B、C、D進行表示。
塔城片區、博樂片區、巴州片區、阿克蘇片區2020年度棉花各項指標基本情況見表6~表9。

表6 2020年度塔城片區棉花各項指標基本情況表 %

表7 2020年度博樂片區棉花各項指標基本情況表 %

表8 2020年度巴州片區棉花各項指標基本情況表

表9 2020年度阿克蘇片區棉花各項指標基本情況表
當前全疆棉花質量總體狀況與創新發展模式片區收購加工對比,見表10。

表10 全疆棉花質量總體狀況與創新發展模式片區對比
一是利于優選出適合當地的優質高產棉花品種?!稗r戶+合作社+棉花加工企業+紡織企業”的棉花產銷體系模式,最大程度扭轉了棉花種植戶重產量、輕質量的傳統觀念。通過單品種植、定點生產、定向銷售,打造了“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利益共同體,進一步密切了農業生產與市場的聯系,從而也要求棉花種植者優先按照市場對棉花的需求,選取適合當地種植優質高產的棉花品質,按照農業種植技術要求統一種植優良品種。充分體現了優棉優價、優質優補的棉花產業政策,促進新疆棉花質量穩步提升。
二是鼓勵土地整合,優化棉花質量一致性。鼓勵向棉花加工企業、下游紡織企業流轉土地,源頭控制籽棉質量,提升機采棉整體質量,根據市場需求種植、生產,降低棉花生產成本,縮短產業鏈,增加棉花產業利潤,避免惡性收購競爭導致市場混亂,鼓勵合作社推廣高效種植模式,建立統一的田間管理技術服務,因地制宜地進行技術培訓、提供種子、田間管理、采摘模式、收購銷售等,實現“小塊并大塊,大塊同管理,管理有權責,權責管分紅,分紅不分地”。落實單品單軋,進一步優化品種的質量一致性,增強棉花可紡性指標。
三是有利于改進棉花加工工藝,提升棉花質量?!稗r戶+合作社+棉花加工企業+紡織企業”的棉花產銷體系模式,建立了棉花產業利益共同體,有助于在各個環節形成標準化作業模式,在加工工藝中對單品單一采摘的棉花進行單品單軋,可以依據該棉花品質的特性調整加工工藝,通過加濕設備、烘干設備、清花環節等工藝,生產出適合紡織企業需要的棉花,從而達到棉花質量的提質增效。
四是發揮質量大數據作用,促進信息互聯互通。要加強政府部門、行業協會、相關機構之間的溝通協作,積極推動棉花產業信息大數據平臺建設,研究棉花公證檢驗結果在棉花品種優化、種植田間管理、紡織配棉中的應用,同時將公證檢驗結果的“大數據”應用與質量分析相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