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天然山羊絨纖維的生產加工企業,要想保持高效、長久、穩定地發展,更要注重生產加工環節上的污染物、排放物處理,或者提高工藝等,以減少污染甚至杜絕污染,最大程度降低對環境的影響。當然,只有在全面正確地識別出山羊絨加工企業生產過程中存在的影響環境的重要因素以后,才能有針對性地制定環境保護的方針,制定相應的環境保護目標和指標,充分、合理、有效地解決山羊絨生產加工企業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環境問題。
根據2017年5月1日施行的《環境管理體系要求及使用指南》規定,環境因素指一個組織的活動、產品和服務中與環境或能與環境發生相互作用的要素,現就山羊絨生產加工企業對環境的影響因素進行如下分析和論述。
要想識別山羊絨生產加工企業對環境的影響因素,首先要明確山羊絨生產加工的工藝流程。其主要工藝流程共分九道工序:分選—洗毛(絨)—分梳—染色—和毛—紡紗梳毛—紡紗細紗—紗線入庫—服飾加工。
在九道生產加工工序中,逐一對環境影響的因素進行識別。主要有:資源的消耗(山羊絨、水電資源等),分選過程中產生的粉塵污染排放;洗毛過程中的廢水排放和廢水散發的腥臭氣體;染色過程中的廢水、廢氣排放,以及染色助劑(雙氧水、甲酸、乙酸等)等化學品的泄漏引發次生污染;分梳設備和紡紗設備運行產生的噪聲排放;染色助劑(雙氧水、甲酸、乙酸等)的包裝桶等危廢固廢的存放和處理;預防半成品、包裝等易燃物品遇明火容易引起火災的防護措施(排煙窗、滅火器材)等。
這些環境影響因素,對自然環境的主要影響可歸納為:大氣污染,噪聲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資源和能源的消耗等具體為:
(1)廢氣。水洗山羊絨在開松、梳絨、紡紗梳毛階段會產生粉塵。根據行業實際生產情況,此工序粉塵產生系數為1%,一般需要檢測粉塵的產生速率。周界粉塵排放要根據大氣影響評價系統(AermodSysteml)檢測,排放標準要符合《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GB 16297)的要求,同行業周界外濃度一般最高低于1.0mg/m3。
(2) 廢水。山羊絨企業污水主要為洗毛廢水、生活污水、山羊絨染色廢水,一般需要關注主要污染物BOD、CODcr、NH3—N、SS等,需檢測廢水產生的濃度。
(3)噪聲。噪聲主要是水洗設備、打包機、開松機、分梳機、紡紗梳毛機、細紗機、絡筒機、除塵風機、空調機等設備運行產生的噪聲,生產車間噪聲范圍一般70~80dB(A)。
(4)固體廢物。主要為生產過程產生的廢舊包裝物、羊毛渣、廢紗線,除塵系統產生的粉塵和辦公、職工生活垃圾。
針對不同的環境污染影響因素,結合污染源和污染因子,科學論證,有的放矢采取污染治理措施才能從根本上做好污染的防護和處理,解決環境影響因素對環境的影響。
(一)粉塵排放。分選過程產生的粉塵,開松、梳毛過程中產生的粉塵,紡紗過程中產生的粉塵,污染物主要為顆粒物,分選過程安裝密閉通風櫥等吸塵管道及時排除粉塵,開松、梳毛設備上方安裝集氣罩(收集效率為90%以上),經風道引入布袋式除塵器處理(處理效率大于99%),過程控制好原料的回潮及車間的濕度。紡紗梳毛過程控制好和毛油及車間濕度,采用密閉式除塵裝置和地下吸塵管道進行收集,大大低于一般排放濃度要求(顆粒物排放標準20mg/m3),達到《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GB 16297)的要求,達標排放。
(二)廢氣排放。洗毛過程的廢水產生的腥臭廢氣排放,通過優化工藝,保持廢水在各個構筑物經常性流動,避免構筑物內廢水形成死區而導致廢水厭氧產生臭味,及時清理固體廢棄物也是消除臭味的重要手段,每年進行第三方廢氣監測,確保達標排放。
(三)污水排放。廢水污染工序主要在洗毛和染色工序,水洗污水、染色廢水中含有BOD、CODcr、NH3—N、TP等懸浮物及泥沙。廢水通過專用管道排入污水處理廠處理,經過預處理工藝設備處理、生化處理等,采用隔油、厭氧、板框壓濾機、曝氣等工藝處理措施,通過設置調節池均衡水量及水質,污水通過沉淀池沉淀后達標排放,染色廢水需在車間廢水排放口取樣,每年委托第三方污水、污泥監測,必要時企業污水處理廠需安裝環保部門認可的在線檢測設備,生活污水(食堂污水先經隔油池處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網,經市政管網輸送至污水處理廠處理。
(四)固廢處置。廢水沉淀池污泥定期清理,通過與具有污泥處理資質企業簽訂處置協議,合規處置;生活垃圾由城市環衛部門統一清運處理;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可回收廢舊包裝物收集后出售給物資公司進行廢物利用;部分洗劑包裝由供應商進行回收再利用;羊毛下腳料、紡紗下腳料賣給相關回收企業實現綜合利用。
(五)噪聲污染。主要為分梳機、和毛機、粗紗機、細紗機、并線機、絡筒機、混毛機等生產設備產生的噪聲,一般噪聲值為70~85 dB(A)。針對噪聲源的特點,一般采取如下措施:一是選用低噪聲設備,在滿足生產工藝的前提下,盡可能選擇先進、噪聲低的設備,從源頭降低噪聲。二是車間內布局合理,在車間布置設備時在滿足工藝及生產的前提下綜合考慮,考慮設備布置位置、聲源的方向性和車間噪聲強弱,給設備安裝減震墊、隔音罩等,如將設備安裝在車間中部或者遠離廠界的位置,利用廠內建筑物的隔聲作用,以減輕各類聲源對周圍環境的影響。三是通過加強設備轉動部分日常加黃油潤滑保養,減少噪音對周圍環境的影響;人員輪崗,減少工人長時間出現在產生噪音崗位的頻率,定期由第三方監測機構對噪音符合人體要求進行現場監測,定期對本崗位職工進行體檢,操作人員佩戴隔音耳塞,確保工人免受噪音傷害。
通過以上措施,廠界噪聲可滿足《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 12348—2008)中2類標準[晝間60dB(A)夜間50dB(A)]要求。
(六)化學品控制。主要為染色車間使用的染料、助劑等化學品,采用專用包裝物,采購時選擇有資質的供應商,并與供應商簽訂環保控制協議,索取MSDS,操作時設置防滲漏措施,防止化學品泄漏引起的土壤污染。廢舊化學品采用專用包裝桶收集,交有資質單位進行合法處置。
(七)火災預防。生產現場禁止攜帶明火,現場配置滅火器材及噴淋設施,人員定期進行操作規程、消防知識培訓,定期進行應急演練。
(八)資源節約。清潔生產是以節能、降耗、減污為目標,以技術、管理為手段實施污染防控措施實現清潔生產,做到減污降耗,提高資源的利用率。
為了更好地服務山羊絨生產加工企業,分析識別環境影響因素并加強治理,更好地保護好環境,歸納提出如下建議:一是嚴格落實各項環保治理措施,并加強管理,確保污染物達標排放,保護環境。二是對固廢分類收集,有回收利用價值的全部回收利用,做到資源化和無害化。三是染料助劑等輔料要選擇品牌信譽高的供應商,獲取檢測證書。四是山羊絨產品,建議通過Oeko-tex檢測鑒定,Oeko-tex是目前影響最廣的紡織品生態標簽證書。五是對于識別的環境影響因素的防治和治理,還必須遵從該行業的相關法律、法規和標準,才能確保所采取的措施合規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