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湖州市纖維檢驗所對來自中國繭絲綢交易市場、湖州新宇絲織有限公司、絲綢之路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浙江中立紡織品有限公司4家公檢企業申報的1197批生絲產品實施了質量檢驗,產品總凈重718.2噸,交易經濟總額近2.5億元。證書100%用于交易結價依據。
2020年4家公檢企業申報的公證檢驗生絲規格有20/22、27/29、30/33、40/44共4種,具體數量及占比見表1。
由表1可看出20/22規格檢驗量占比近95%,因此本文以下質量分析以規格20/22為依據。

表1 生絲規格分布情況
(一)等級分布情況。2020年公證檢驗生絲年平均等級為4A45,正品率100.00%,說明目前企業對于生絲原料質量把控都非常重視。各等級產品分布情況見圖1。由此可以看出,3A以上產品占98.59%,主要集中在4A和5A,沒有出現A級和級外品的產品,但是6A的產品占比不是很大,只有8.19%,說明企業在質量控制方面相對統一,但是受各種環境的影響,好的繭源還是相對較少,無法生產出高等級質量生絲(詳見表2及圖1)。
通過對中國繭絲綢交易市場和其他絲織企業的公證檢驗生絲產品等級進行對比分析,交易市場經公證檢驗的生絲產品中6A級共60批,占比6.54%;5A級共355批,占比38.67%;4A級共388批,占比42.27%;3A級共102批,占比11.11%;2A級共13批,占比1.42%。反觀其他進行生絲公證檢驗的絲織企業,6A級共33批,占比15.14%;5A級共118批,占比54.13%;4A級共46批,占比21.10%;3A級共18批,占比8.26%。由此可見,交易市場和公檢企業對生絲等級需求基本類似,主要集中在3A級以上。絲織企業對于生絲的需求級別總體比交易市場里的高,也是體現出絲織企業為了高品質產品,對原料的高要求(詳見表3及圖2)。

表3 交易市場與其他公檢企業生絲產品等級分布情況

圖2 交易市場和絲織企業生絲等級分布情況
(二)主要質量指標情況。根據GB/T 1797—2008《生絲》質量指標規定,2020年生絲主要質量指標離散系數都相對較小,說明20/22規格的各項指標相對保持穩定,各主要指標差異變化較小。其中均勻二度變化的離散系數比較大,說明大部分的均勻二度變化都在極小值0,小部分樣本數值靠近極大值2(詳見表4及圖3)。

表4 生絲主要質量指標情況

圖3 生絲各重要指標離散情況
(三)質量指標定級情況。對2020年經公證檢驗的生絲質量指標定級情況進行分析可知,生絲等級主要由潔凈和纖度(包括纖度偏差和纖度最大偏差)兩個質量指標定級。其中:潔凈指標定級占比為80.19%,纖度指標定級占比為19.81%,兩個指標的定級率與往年基本持平。各等級生絲指標定級情況分別為:6A級100%由潔凈指標定級;5A級潔凈和纖度指標定級比例分別為92.18%、7.82%;4A級潔凈和纖度指標定級比例分別為77.65%、22.35%;3A級潔凈和纖度指標定級比例分別為37.50%、62.50%;2A級100%由纖度指標定級。由此可見,繅絲企業在潔凈和纖度方面定級率的控制上面沒有有效途徑,高等級生絲產品主要由潔凈指標定級,低等級生絲產品基本上由于纖度偏差指標而降級。在分析定級數據中發現,企業在生絲產品質量檢驗中出現野纖度方面做得較為成功,表明企業對控制纖度最大偏差指標上有所突破(詳見表5)。

表5 主要質量指標定級情況
(一)報驗等級與檢驗等級不符。2020年度生絲公檢報驗等級與實際檢驗等級不相符的共計136批,占檢驗總量的11.97%,低于往年平均水平5個百分點,其中不相符的全是報驗等級高于檢驗等級,報驗等級與檢驗等級差為1級的共計85批,占不相符等級總量的62.5%;報驗等級與檢驗等級差為2級的共計48批,占不相符等級總量的35.29%;報驗等級與檢驗等級差為3級的共計3批,占不相符等級總量的2.21%。由此可見,雖然報驗等級和實際檢驗等級相符率較往年下降,但是還是有一定比例,且存在等級差3級的現象,說明企業在某些批次產品的質量控制上面沒有完全按照國家相關技術規范執行。主要原因:一是管理的欠缺,企業在某些批次繅絲質量控制中,沒有嚴格把關;二是企業質控人員的技術水平較低,沒有經過系統培訓;三是企業設備和生產環境比較差,沒有得到改善。
(二)存在回潮率超標現象。據統計,2020年經公證檢驗生絲產品回潮率大于13.0%的共計59批,占總檢驗量的5.19%,其中有11批生絲產品的回潮率大于14.0%,回潮率超差現象和往年基本持平。主要原因:工藝條件不規范,倉儲設施不完善和產品管理不嚴格。
(三)高等級生絲產品占比少。高等級生絲產品的供應問題一直困擾絲織企業,從生絲等級分布情況可以看出絲織企業對高質量生絲原料的需求依舊十分迫切,但是從交易市場的數據可以看出,6A產品只占6.54%,遠不能滿足絲織企業的需求。主要原因:一方面繅絲企業收購不到優良的蠶繭,原料質量的源頭得不到保證;另一方面繅絲企業的生產工藝和技術水平還需要進一步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