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T/T 525—2004 《公路水泥混凝土用纖維材料 聚丙烯纖維和聚丙烯腈纖維》(以下簡稱舊標準)自2004年實施至今已有10多年,隨著交通運輸行業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用纖維行業的不斷發展和實際應用的需求,公路水泥混凝土用纖維材料種類越來越豐富,因此,新標準的出臺修訂了公路水泥混凝土用纖維舊標準,纖維種類和性能指標都有了更新和補充。
本文主要對新舊標準中用于摻入水泥混凝土的聚合物纖維要求進行了比對分析,總結了聚合物纖維技術指標的變化,一方面檢驗檢測機構應注意這些變化正確執行新標準,另一方面各生產企業應根據新標準,規范生產工藝,提高聚合物纖維質量。
新標準修改了標準名稱,新標準將JT/T 524—2004《公路水泥混凝土用纖維材料 鋼纖維》和JT/T 525—2004《公路水泥混凝土用纖維材料 聚丙烯纖維和聚丙烯腈纖維》修改為JT/T 524—2019《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用纖維》。
新標準增加了GB/T 1033.1《塑料 非泡沫塑料密度的測定 第1部分:浸漬法、液體比重瓶法和滴定法》、GB/T 6503《化學纖維 回潮率試驗方法》、GB/T 14335《化學纖維 短纖維線密度試驗方法》、GB/T 14337《化學纖維 短纖維拉伸性能試驗方法》、GB/T 21120《水泥混凝土和砂漿用合成纖維》、GB/T 28724《固體有機化學品熔點的測定 差示掃描量熱法》。
刪除了舊標準中GB/T 3916《紡織品 卷裝紗 單根紗線斷裂強力和斷裂伸長率的測定》、CB/T 6672《塑料薄膜與薄片的測定 機械測量法》、GB/T 6673《塑料薄膜與薄片 長度和寬度的測定》、GB/T 12670《聚丙烯樹脂》、GB/T 13022《塑料薄膜拉伸性能試驗方法》、GB/T 14336《合成短纖維長度試驗方法》、FZ/T 01057.7《紡織纖維鑒別試驗方法 熔點測定方法》、FZ/T 01057.9《紡織纖維鑒別試驗方法 密度梯度試驗方法》。
新標準新增了一部分聚合物纖維的規范性引用文件,刪除了舊標準中一些不適用的規范性引用文件。
新標準增加了聚合物纖維術語和定義,聚合物纖維是以合成高分子聚合物為原料制成的化學纖維。
新標準修改了當量直徑術語和定義,當量直徑是非圓截面的纖維按等面積原則折算為圓截面后的計算直徑,而舊標準中僅針對纖維單絲當量直徑,不包括網狀和粗纖維。
新標準增加了聚合物纖維的分類,新標準將聚合物纖維分類代號、形狀、形狀代號列入一個表格中,清晰明了。新標準增加了兩種聚合物纖維:聚乙烯醇纖維和聚酰胺纖維。
新標準將聚丙烯纖維分類代號由PPF修改為PP,增加了聚丙烯粗纖維及形狀代號T。
聚合物纖維標記方式新舊標準比較見表1。

表1 聚合物纖維標記方式新舊標準比較
新標準將原材料代號、纖維結構形式修改為分類代號、形狀代號,并且調整了順序,將規格長度修改為公稱長度/直徑或當量直徑,新標準增加了執行標準號,新標準標記方式能更清晰地表征纖維特征。
新標準刪除了舊標準中的外觀形狀要求,簡化了聚合物纖維的外觀要求。
新標準將聚丙烯纖維按纖維種類將尺寸規格及偏差一一列出,聚合物纖維尺寸規格及偏差新舊標準比較見表2。
除表2所列變化外,新標準長度偏差、直徑或當量直徑偏差、長徑比偏差均為10%,舊標準長度規格偏差、單絲當量直徑偏差均為10%;舊標準中聚丙烯網狀纖維當量直徑偏差為(100±50)μm,新標準聚丙烯粗纖維尺寸規格增加了長徑比;新標準根據市場上纖維工藝發展,調整了聚合物纖維尺寸規格及偏差。

表2 聚合物纖維尺寸規格及偏差新舊標準比較
新標準對聚合物纖維物理力學性能進行了修改,具體比較見表3。

表3 聚合物纖維物理力學性能指標新舊標準比較
新標準聚合物纖維增加了聚乙烯醇纖維、聚酰胺纖維,由兩種增加到4種,并對物理力學性能試驗項目進行了重新整合分類。
新標準聚合物纖維物理力學性能增加了含水率,并且有限量值規定,有利于控制產品的干燥程度。
新標準對技術參數做了調整,結合市場各種聚合物纖維摻入混凝土不同用途對物理力學性能有相應的變化,企業應注意這些指標變化,調整生產工藝,保障產品質量。
新標準增加了考核纖維摻入混凝土后的性能,主要有分散性相對誤差和抗壓強度比,其中聚合物纖維的分散性相對誤差為±10%,聚合物纖維的抗壓強度比≥90%。新標準纖維摻入混凝土后的性能同GB/T 21120—2019中表3規定一致。
6.1.1 長度及偏差
新標準聚合物纖維長度及偏差按GB/T 21120規定進行,舊標準中網狀纖維長度按GB/T 6673,單絲纖維長度按GB/T 14336規定進行。
6.1.2 直徑或當量直徑及偏差
新標準強調截面形狀是圓形的單絲纖維和聚丙烯纖維(粗)按GB/T 10685的規定進行,新標準增加了截面形狀是異形的纖維(聚丙烯網狀纖維)的直徑或當量直徑及偏差測試方法。
6.1.3 長徑比及偏差
新標準增加了長徑比及偏差測試方法,長徑比及偏差主要適用聚丙烯纖維(粗)。
6.2.1 抗拉強度、初始模量、斷裂延伸率
聚合物纖維物理力學性能中抗拉強度、初始模量、斷裂延伸率試驗方法新舊標準比較見表4。

表4 物理力學性能中抗拉強度、初始模量、斷裂延伸率試驗方法新舊標準比較
新標準對抗拉強度、初始模量、斷裂延伸率測試方法的標準有調整,新標準試驗方法為GB/T 21120和GB/T 14337,不再使用舊標準的試驗方法GB/T 3916和GB/T 13022,新標準將彈性模量改為初始模量,更恰當地表征纖維變形特性。
6.2.2 含水率
新標準增加了含水率按GB/T 6503規定進行。
6.2.3 密度
新標準密度按GB/T 1033.1浸漬法的規定進行,舊準密度按FZ/T 01057.9的規定進行。
6.2.4 熔點
新標準熔點按GB/T 28724的規定進行,舊標準按FZ/T01057.7 規定進行。
6.2.5 耐堿性
新標準耐堿性按GB/T 21120的規定進行,在GB/T 21120—2018 附錄D中,耐堿性的測試方法是:將試樣兩份先在(50±2)℃烘箱烘干,在干燥器中冷卻至室溫,一份進行斷裂強力測試,另一份置于預先在(80±2)℃的水浴中預熱1小時的1mol/L的氫氧化鈉溶液中恒溫6h±10min,取出后用純凈水洗凈在(50±2)℃烘箱烘干后再進行斷裂強力測試。
舊標準是將樣品放置在pH=14的氫氧化鈉溶液中,要求容器密封,并在(60±2)℃的水浴中保持48小時,取出后測定抗拉強度。
由此可知,新標準控制合成纖維含水量在2%以下,因此試樣預處理需烘干。新標準耐堿性試樣浸泡試驗時間為7小時,舊標準試驗時間為48小時,再加上試樣浸泡前后進行斷裂強力測試也需要一定時間,因此,新標準大大縮短了耐堿性試驗時間,提高了檢驗效率。
新標準增加了纖維摻入混凝土后的性能要求按GB/T 21120的規定進行。
新標準停產后進行型式檢驗時間由一年縮短為6個月,新標準增加了出廠檢驗結果與上次型式檢驗有較大差異時進行型式檢驗,型式檢驗要求更加嚴格。
新標準聚合物纖維出廠檢驗增加了抗拉強度、初始模量、斷裂延伸率、含水率、耐堿性項目。
新標準中聚合物纖維的組批由每15噸為一批、不足15噸為一批,修改為每一噸為一批,不足一噸的以實際數量為一批。
新標準中聚合物纖維的抽樣以批為單位,每批取得的試樣應分為兩等份,一份按規定的項目進行試驗,另一份密封保存6個月,以備復驗,聚合物纖維抽取10kg。舊標準中以批為單位,每批隨機抽取10段進行檢驗。
新標準中產品的型式檢驗和出廠檢驗,若各項性能指標均符合要求,則判定該批號纖維為合格產品;如有一項不符合規定的要求時,允許在該批產品中再隨機抽取兩份樣品,對不合格項進行復查,如全部達到標準規定則判合格,否則該批產品不合格。
舊標準中若試樣有一項以上不符合本標準的要求,則視為試樣不合格。不合格試樣少于兩個,則可視為合格批。若不合格試樣多于兩個,則在該批中加倍取樣,對不合格項目進行重檢,如仍有一項以上不合格,則視為該批不合格,復檢結果為最終結果。
2013年7月,鄒市明第二場職業賽回合數延到6回合,他明顯體力不支。為了加強力量,鄒市明每隔一天沿著海灘跑1 0公里,跳繩換成3公斤重。“手上的皮全部跳爛了。”半夜對著鏡子練習揮拳。
⑴ 新標準結合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行業技術的發展,增加了聚合物纖維的種類及相應技術指標,新標準內容更加豐富概括,體現了新標準全面性。
⑵ 新標準調整了聚合物纖維的一些技術要求及其試驗方法,新增了一些重要指標,比如聚合物纖維的含水率、纖維摻入混凝土后的性能等,修改了抗拉強度、初始模量、斷裂延伸率試驗方法及耐堿性試驗方法等,技術要求更加規范,檢驗檢測時要注意按照新的試驗方法進行。
⑶ 新標準對檢驗規則作了詳細調整,出廠檢驗更加嚴格,企業應注意這些變化并指導生產,從而提高纖維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