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志遠 王仁軍 黃炳婷 張起升
(天水師范學院 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 甘肅 天水 741000)
新的國際形勢下,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尤為重要。以提高全民族素質為宗旨的愛國主義教育,有利于促進全民形成正確的思想觀念,樹立崇高的人生理想,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物質基礎[1]。1994年,中宣部頒布了《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提出了其原則、內容及今后發展方向。1995年民政部確定了第一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目前,全國共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428個,基本覆蓋了自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不同時期重要歷史事件、人物及遺跡遺址。其中,甘肅省省級愛國教育基地135處,非省級愛國教育基地16處,主要以紅色事跡為主。愛國教育基地的建設對繼承和發揚愛國主義傳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目前,基于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研究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集中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概念的界定[2-3]、發揮的功能[4-6]、建設策略[7-9]及資源利用與現狀[10-12]等的研究,主要以定性研究為主,尚無從地理學的角度定量的研究其空間結構與分布特征。因此,本文以甘肅省為研究區,利用地理信息系統(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空間分析技術和數學統計等方法,對甘肅省愛國教育基地空間結構進行定量分析,旨在揭示甘肅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空間分布特征,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建設,促進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傳承。
甘肅省位于西北內陸腹地,介于32°31′~42°57′ N,92°13′ ~108°46′ E,地處黃河中上游,氣候干燥,屬大陸性溫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在0~16℃之間,年降水量在36~735 mm,境內地勢復雜,自西南向東北傾斜。甘肅省下轄12個地級市、2個自治州、17個市轄區、5個縣級市、57個縣、7個自治縣,總面積達45.59萬km2,擁有常住人口2 637.26萬人[13]。甘肅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門類齊全、地域分布廣泛、史料豐富、建筑設施比較先進,蘊藏著深厚的愛國主義文化資源,長征精神、鐵人精神、兩彈一星精神、載人航天精神以及具有甘肅特色的南梁精神、會師精神、紅西路軍革命精神、舟曲救災精神等,都是出于此,奠基了甘肅豐厚的愛國主義教育資源。
甘肅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數據來源于中國新聞網[14],30 m數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數據來源于地理空間數據云,地理坐標系為GCS_WGS_1984,基準面為D_WGS_1984。愛國教育基地在空間上視為點要素,經緯度在百度地圖上拾取,在ArcGIS10.2下,將甘肅省愛國教育基地經緯度坐標數字化,得到甘肅省愛國教育基地空間分布圖,如圖1所示。

圖1 甘肅省愛國教育基地空間分布圖
在大尺度地域范圍內,將愛國教育基地近似看作點要素。最鄰近點指數是目前測點要素空間類型常用的方法,測算原理是實際最鄰近距離與觀察最鄰近距離的比值[15-16]。這里用來分析甘肅省愛國教育基地空間分布類型。首先在ArcGIS10.2下,將愛國教育基地經緯度坐標數字化生成點狀要素,利用ArcGIS投影轉換工具,將其空間投影轉換成UTM投影,便于距離計算;其次,計算每一點與鄰近點的歐氏距離,取其平均距離作為實際最鄰近距離。假設愛國教育基地在甘肅省內均勻分布,得到理論最鄰近距離d0,計算公式如下:
(1)
式中,S代表研究區面積;N代表研究區內愛國教育基地總數(個)。最鄰近點指數:
(2)

地理集中度指數是衡量空間地理要素集中程度的重要指標。本文用來反映甘肅省愛國教育基地空間分布集聚狀況:
(3)
式中:M為地理集中度指數;n為市區數;yk表示第k個市愛國教育基地個數;N為愛國教育基地總數。其中,M范圍為0~100,M越大表示愛國教育基地分布越集中。
基尼系數用于衡量空間物體分布的均衡程度,這里用來量測甘肅省愛國教育基地空間分布的均衡程度,公式如下:
(4)
C=1-GiNi
(5)
式中,GiNi為基尼系數;n為市區總數;Pi為第i個市的愛國教育基地數占全省的比例;C為均衡程度。基尼系數范圍為0~1,其值越大表明愛國教育基地分布越集中。
甘肅省愛國教育基地空間分布存在較大差異,整體上呈“東南多,西北少”的空間分布格局,不均衡分布顯著,如圖1所示。從各市分布情況來看,差異性也比較明顯。其中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分布最多的為蘭州市,蘭州市愛國教育基地數為23個,隴南次之為18個,分布最少的為金昌市,僅有2個。
根據最鄰近指數公式,借助ArcGIS空間分析工具,計算出甘肅省愛國教育基地空間分布的實際最鄰近距離為14.40 km,算出理論最鄰近距離為34.46 km,故最鄰近指數θ=0.42<1,表明甘肅省愛國教育基地空間分布呈集聚分布。使用標準正態分布檢驗其結果,p值為0.01時,Z得分的臨界值<-2.28或>+0.28,計算出Z=-13.59,通過0.01的顯著性檢驗。甘肅省的14個地州市中,蘭州、金昌、白銀、天水、武威、張掖、定西、隴南、臨夏均為凝聚分布如表1所示。

表1 甘肅省愛國教育基地空間結構類型
根據地理集中度指數公式計算出甘肅省愛國教育基地的地理集中指數為M=29.67,假設愛國教育基地均勻分布在甘肅省的14個地州市,則每個市分布151/14=10.79個愛國教育基地,此時地理集中度指數為Mi=26.73,M>Mi,表明甘肅省愛國教育基地分布集中。
根據基尼系數公式,計算出甘肅省愛國教育基地的基尼系數為0.95,C為0.046,表明甘肅省愛國教育基地空間分布不均衡。
綜上所述,甘肅省愛國教育基地空間分布呈非均衡集中分布,但集中程度較低。
上述分析可知,甘肅省愛國教育基地分布存在空間差異,整體呈“東南多,西北少”的空間分布格局。從市域分布來看,主要集中在蘭州、天水、隴南、張掖、白銀、慶陽、酒泉、平涼、臨夏,這9市愛國教育基地占全省的80%以上。甘肅省愛國教育基地形式多樣,在151處愛國教育基地中,以紅色資源居多,占全省愛國教育基地資源的43.72%。綜合分析甘肅省地形、氣候等因素,甘肅省地勢整體呈西南高,東北低。隴東南和隴西南地區,地勢較高,氣候適宜,平均海拔1.1 km,年平均降水量為492 mm,物產資源豐富,而且隴東南和隴西南地區離大市區較遠,有良好的群眾基礎依靠,有利于紅色力量的保存和發展,逐漸形成了會寧紅軍會師舊址、兩當兵變紀念館、哈達鋪紅軍長征紀念館等寶貴的紅色旅游資源。甘肅的西北和東北部,雖然地勢較低,平均海拔在1 km以下,但氣候條件惡劣,以大陸性干旱氣候為主,年降水量不足100 mm,物資匱乏,不利于部隊長期作戰和革命力量的發展。“東南多,西北少”的紅色資源分布,充分顯示了“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智慧。
本研究以135個省級愛國教育基地和16個非省級教育基地為研究對象,基于最鄰近點指數、地理集中度指數、基尼系數和GIS空間分析方法,探討了甘肅省愛國教育基地空間分布特征,主要結論如下:
(1)甘肅省愛國教育基地空間分布存在差異,整體呈“東南多,西北少”的空間分布格局,且市州之間愛國教育地理空間分布也存在空間分異。
(2)甘肅省愛國教育基地的最鄰近點指數為0.42<1,通過0.01的正態分布顯著性檢驗,表明空間分布呈凝聚分布。
(3)甘肅省愛國教育基地地理集中指數為M=29.67,大于均勻分布時的地理集中指數,基尼系數為0.95,表明愛國教育基地呈非均衡性集中分布。
甘肅省愛國教育基地空間分布格局的差異,不利于愛國教育資源流動和共享。愛國教育基地主要集中在省會城市和市區,形成了明顯的城鄉差異,偏遠山區較為明顯,不能充分發揮甘肅省愛國教育基地資源的價值。其次,甘肅省愛國教育基地形式比較單一,多是將歷史遺跡展品展示,供游客參觀,缺乏創新性,沒有從更深層次挖掘蘊含價值。基于此,提出如下建議:①重視農村愛國教育基地建設,特別是偏遠山區,減小城鄉之間的差異,充分發揮我省愛國教育基地資源的潛在價值。②創新性的去開發建設愛國教育基地,使其適應社會的發展和時代的主題。
本研究雖然解決了以往愛國教育基地定量探討的空白,但仍存在一些不足。本研究使用的方法單一,僅探討了愛國教育基地空間分布類型及均衡性,未探討愛國教育基地空間分布的影響因素。下一步將使用更全面的空間方法,并結合經濟、地形、氣候及歷史等因素,深入探討愛國教育基地空間地域結構及其成因,推動愛國主義精神更好的繼承和發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