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洪杰
近日,多數汽車集團公布了其在2020年度的財務報告,2020年全球車市整體狀況浮出水面。
2020年,全球汽車總銷量7803萬輛,比2019年凈減1100萬輛,同比下滑13%,全球車市首次出現同比兩位數的下滑。
在此背景之下,在疫情中恢復較快的中國汽車市場銷量達2531.1萬輛,穩居世界第一,雖然同比下降1.9%,但所占世界份額再次走高,攀升至32.4%,打破了以往的紀錄,為全球車市的維穩貢獻了重要力量。
相比之下,體量排名第二的美國在2020年實現汽車銷量1480萬輛,同比下滑15%,創造近8年最低水平的同時,結束了連續5年銷量突破1700萬輛的紀錄。
體量排名第三的日本在2020年銷量約為459.9萬輛,同比下降11.5%,市場規模處于2011年以來的最低水平。
此外,意大利全年降幅達28%,處于上世紀70年代的水平;加拿大全年售出汽車154萬輛,同比下降19.7%,降至2009年以來的最低;墨西哥國內市場銷售汽車約95萬輛,同比減少28%,迎來1995年以來最大跌幅。
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認為,在2020全球汽車市場整體低迷的情況下,中國汽車市場的全球影響力極其巨大。
除在銷售體量上為全球汽車市場提供了重要支撐之余,從豐田、大眾、寶馬、戴姆勒、通用等20家國際主流車企的2020年財報來看,中國車市還側援了大部分汽車跨國公司的經營。
中國市場銷量在寶馬集團的占比為33.4%,創造了1994年寶馬進入中國以來最高紀錄;中國合資企業對于大眾集團的營業利潤貢獻為42億美元,在其全球營業利潤中占據30%;奔馳在華銷量達到了77.44萬輛,占據其全球銷量的36%。
與此同時,中國自主品牌也在朝著精品路線奔襲。
2020年,中國品牌乘用車共銷售774.9萬輛,同比下降8.1%,占乘用車銷售總量的38.4%,占有率比上年同期下降0.9%。整體市場份額下降的同時,各大汽車的經營狀況分為了兩種:一種是以長城、吉利、長安為代表,依靠自主品牌車型銷量催動企業業績向好;另一種則以北京汽車、廣汽集團、東風集團為代表,主要依靠合資公司的利潤分成補貼企業經營。
長城汽車2020年的營業總收入為1033.08億元,同比增長7.38%;凈利潤53.62億元,同比增長18.36%。吉利汽車2020年全年營收為921億元,營收增速為-5.4%,凈利潤為55.34億元,同比下滑32.42%。長安汽車的具體盈利情況尚不明朗,但其已在之前發布的業績預告中表示:2020年,預計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28億~40億元,同比增長205%~251%。
相比之下,東風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020年銷售收入約1079.64億元,同比增長約6.8%,股東應占溢利約107.92億元,同比下降約16.1%;北京汽車實現營業收入1769.73億元,同比增長約0.89%,凈利潤129.55億元,同比下降14.53%;廣汽集團在2020年實現合并報表營業總收入631.57億元,同比增加5.78%,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非凈利48.07億元,同比增長 25.17%。
盡管看似經營不錯,但仔細查閱相關業績報告之后不難發現,廣汽自主盈利情況并不理想。倘若將廣汽豐田、廣汽本田等合營、聯營企業投資收益刨除在外,那么廣汽集團的經營虧損恐將接近40億元。東風集團2020年的1079.64億元經營收益中,乘用車僅有165.4億元,同比下降38.1%。北京汽車則依舊是依靠合資輸血,北京奔馳貢獻的利潤分成已占北京汽車總營收的96%。
業內分析認為,伴隨著豐田、大眾、寶馬、戴姆勒等集團2020年在華銷量權重不斷攀升,未來全球大集團在中國市場的爭奪將更加激烈。在新能源和新技術的推動下,全球車市的重心將繼續向中國市場轉移,而中國也將成為絕大多數強勢車企的避風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