櫻桃團隊
基本每次發文之后,我的后臺都有讀者評論道,人口老齡化即將到來,生育率節節攀低,不久將來就是人少房多的局面……最后結論,房地產沒有未來。
說的人多了,今天就統一回答一下。
房地產市場能夠存在,最關鍵的一個因素就是需求。先不管金融、政策,這些都是后來的,需求才是根本,有了需求,才有后面的供給、金融、政策等。
如果老齡化到來,加上生育率的逐年降低,需求沒了,何談市場?
其實,讀者朋友們關心的并沒有錯。
恒大首席經濟學家任澤平之前發布了《中國人口報告2020》,文章預測中國未來將落入超低生育率的陷阱。
2019年中國出生人口降至1465萬,出生人口持續下滑,2030年將降至不到1100萬。
生育率低的同時,老齡化現象逐漸攀升。
2019年中國65歲及以上人口占比達12.6%,從發展趨勢看,任澤平認為中國人口老齡化速度和規模前所未有。
2022年將進入占比超過14%的深度老齡化社會,2033年左右進入占比超過20%的超級老齡化社會,之后持續快速上升至2060年的約35%。
前不久民政部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也發話了,“十四五”期間,全國老年人口將突破3億,將從輕度老齡化邁入中度老齡化。
雖然對于老齡化的程度有不同的表述,但意思都一樣,中國老齡化現象越來越嚴重了。
以上就是目前我們遇到的現狀,將來的住房需求肯定是越來越少了!

甚至不用等將來,現在我們就能看到很多四五線小城市人口越來越少,這些地方的房子也變得越來越不值錢。
隨便舉幾幾個例子:黑龍江的鶴崗、雙鴨山;寧夏的石嘴山;陜西銅川,等等。
這些地方的房子,磚頭錢甚至比房子還貴。
但鶴崗們的未來不等同于北上廣深的未來啊,大家看問題的時候,不能只看A面,忽略B面。
即便現在一二線城市也出現了老齡化現象,但別忘了,大城市自帶吸血功能。
在2009年-2019年間,基本大部分的一二線城市人口都是增長的。
其中,上海是最讓我驚喜的,畢竟前幾年上海都在控制人口規模,這還能排名全國第一,可想而知魔都的魅力無可抵擋。
只要上海愿意,就不缺人才。
而廣州、深圳、蘇州、北京、成都、重慶、杭州、武漢都不弱,10年內增長幾百萬。
北方的城市相對來說人口增長偏慢,長春、大連直接呈負增長狀態,尤其是大連,10年間人口流失近20萬人,只能墊底。
大城市如此,小城市情況更糟糕。
據《21世紀經濟報道》,2014年至2018年5年間,有122個城市在這5年間出現了城區常住人口減少。
其中,吉林龍井市、廣東揭陽市和湖北洪湖市,是人口減少超過50%的城市,揭陽市過去5年城區常住人口流失更是超過百萬。
基本上四五線小縣城都是人口凈流出的。除此之外,他們還面臨人口老齡化的難題。
人散財也散,房子自然不值錢。
而一些大城市即便人口老齡化,但依舊有源源不斷的新鮮血液。
為什么我總強調投資買房要往一二線大城市走,或者環一線的城市,就是因為這些城市有人口,準確來說有年輕人,年輕人就是未來。
在前幾年,我也調研了灣區各大城市,像珠海、東莞、佛山、惠州、廣州等。
你很少聽說過父母會提前帶孩子去較落后的三四五線城市,或者北方提前布局吧?
這就是趨勢。
記得前幾年房地產行業有一個回歸三四五線城市的熱潮,當時很多投資客和房企都奔向下沉市場。
從成交量便可看出來,2017和2018年,三四線城市的新房成交比強于一線,但是2019年后,一線城市明顯超過了三四線。
二線城市因為近幾年開發商扎堆拍地,導致庫存量增加,個別地方明顯供大于求,但二線城市畢竟有人口和產業作為支撐,長期還是看好的。
但三四線城市就沒有這么幸運了。根據易居研究院的數據,統計內的64個三四線城市地價為4061元/平方米,同比是上漲的,但是漲幅曲線呈現持續下行態勢。
從大周期看,三四線城市地價已經沒有了2016-2017年的瘋狂狀態。除一些東部熱點城市近期地價依然有炒作,其余大部分日子都不好過。
尤其是下達“三道紅線”之后,開發商拿地更加謹慎,首先砍掉的就是三四五線城市。

土地和房子一樣,沒人要,價格自然回落,所以三四線城市的土地價格漲幅明顯不如2016、2017年。
很多人說農村人口是一個支撐,他們也要進城,但別忘記,現在很多農村人口直接跳級來到了一線二線,實在呆不住,才會選擇回老家縣城。
再加上人口外流,出生率下降,如今在一些小城市是肉眼可見的人少,相信大家也能感受得到。
人口老齡化也好,出生率越來越低也好,這并不影響大城市,一二線城市的發展。
強者恒強,近幾年的房地產市場就很明顯了,好的城市會越來越好,資金、產業、人口慢慢流入,而落后的小城市則慢慢被拋棄。
大家總說日本的房產沒有人要,免費送,說的是遠離都市圈的小縣城、小城市,大家可別忽略了東京都市圈,房產還是有價值的。
日本是個島國,全國也就只有1.2億人,如果說1億人口孵化一個特大城市,那中國起碼要有14個類似的特大城市,也就是目前的一線城市都市圈+新一線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