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熙

章女士,1989年生,她和先生都有穩定的工作。先生比她年長一歲,兩人育有4歲的男童,且不打算要二胎。目前夫妻倆居住的房子是幾年前買的,算是職工福利房,以低于市場均價購入,6000元/平米,如今市場價2.3萬元/平米,是總面積89平方米的小三居。
盡管政府在倡導改善教育資源,但學區房還是當下非常熱的話題,依舊供不應求,物以稀為貴。兒子在上幼兒園,附近的小學,章女士覺得不太行,所以一直想置換一套學區房。但附近的學區房,單價需要三四萬元,他們計劃明年9月前換房成功。
跟很多家庭一樣,雖然接觸過各家保險公司的代理人,但因為身體一直不錯,覺著保險沒什么意義,所以到現在也沒給家人配置一份保險。這次她決心購買,一是看到了一些疾病或者突然離世給朋友帶來的壓力,二是體檢結果一年不如一年。
章女士的想法很簡單,就是希望用保險來轉嫁家庭可能的經濟風險。
以下是章女士家庭信息。
1. 家庭成員概況

2.資產負債表(元)

3.現金流量表(元)

1.家庭年收入24萬元,扣除日常開支后結余17萬元,保費控制在收入的10%~15%,即2萬元內較合理。
2.家庭財富積累能力足,合理的開支不會對基本生活水平造成影響。選擇儲蓄型保險產品,在保障的同時也兼具儲蓄功能,且市場上儲蓄型產品的功能也較消費型全面很多。但一定不要選擇分紅型保險,沒必要和錢過意不去。考慮即將面臨的學區房購買,保費也要控制在較低額度。
3.日常生病就診,因常去三甲醫院的國際和特需部,醫療險的配置需要涵蓋這類機構的醫療費用報銷,讓醫療品質不被影響。
4.長期財務缺口較大,尤其孩子的教育儲蓄和養老儲蓄。但這部分不是目前最迫切的,結合學區房的購買投入,教育金和養老金儲備可以納入第二價段考慮范疇,也可以結合一部分基金、股票、貨幣理財等方式做儲備。保險產品的選擇,一定關注保底收益部分是否夠高。
5.在產品選擇時,偏重服務和保障內容,因此外資公司及新興險企可以作為考慮對象。
重疾險保額選定為50萬元,其功能并不是等著拿錢治病,更重要的在于收入損失的補充。此次方案選擇了綜合服務好的外資公司,產品有多次賠付功能,解決一次重疾后不能再買保險的問題,且因為癌癥的發病率是所有疾病里最高的,故選擇用多次賠付的防癌險與重疾險做搭配。兩次賠付間隔期長短也很重要,這直接影響到享受多次賠付的概率。
重疾險還有個非常重要的功能,就是投保人的保費豁免,比如夫妻互為投保人,一旦其中一人發生風險,獲得賠償的同時,另一方的保費也不用再繳納。這在給孩子買保險時更為重要,畢竟不能因為發生風險后,影響孩子繼續獲得保障的權利。

意外險因為功能單一,則直接從市面上挑選了性價比高的做組合,對于服務和公司規模沒有過多要求。
醫療險,因為涉及到的使用頻率較高,故要注重公司的配套服務及理賠的便捷性。作為不能保證續保的一年期產品,對承保公司的持續續保能力評估也是很重要的,畢竟停售再買其他產品,會對健康狀況再次做審核。保額的選擇上,太高了沒必要,太低又不能解決實際需要,且日常的、發生金額小的醫療費用,不會對家庭造成多大影響,所以可以剔除該部分的賠付,降低保費,將產品的杠桿拉伸一個高度。
一聽學區房,腦海中想到的詞一是“貴”,二是負債額度“高”,全款買房太不劃算。也許有人會說,為了買學區房,壓力都這么大了,哪里還有預算買保險?其實,負債越多,保險配置越有必要,因為發生風險時,需要承擔的經濟壓力更大。
所以,如果章女士明年因換房產生了更多負債,可以再添置購買壽險,保額覆蓋房貸即可。之所以現階段沒有考慮覆蓋車貸,是因為車貸不多,且2年內就要基本還完。而目前的積蓄也夠覆蓋車貸,所以沒有考慮壽險。
保險配置,不一定要一步到位,但對身體健康要求高、費率隨著年齡變化有較大差異的部分,還是盡早配置為好,比如防癌險。
1.資產負債分析
從客戶資產負債表中我們可以看出,金融資產全部為銀行存款,雖然安全性較高,但收益偏低。
2.收支情況分析
從現金流量表中我們可以看出,主要收入是以工資為主。目前無任何風險管理規劃,我們將在以下的方案中進行補充。
3.財務比率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