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曳杉
2020年的牛市行情與“炒股不如買基金”的投資理念,點燃了投資者對熱點主題指數產品的關注,半導體、白酒等主題指數產品成為把握行情的利器。
在經歷了2019年的迅速增長后,2020年的指數基金數量、規模增長等均有所放緩。截至2020年末,全市場共有1109只指數基金,截至第三季度末,合計規模14760.8億元,其規模不容小覷。
2020年的市場呈現出結構性行情,跟蹤部分板塊相關指數的指數型基金均取得了不錯的年內回報,整體來看,615只指數型基金2020年獲得正收益,占比92.9%。
中信證券二級行業指數顯示,2020年新能源動力系統板塊指數以126.37%的年內回報領先所有指數。乘用車、電源設備、酒類、航空航天、食品等指數全年業績領先。
2020年,5只指數基金2020年凈值翻倍,收益率在50%以上的股票型指數產品達118只。其中,鵬華中證酒ETF以121.55%的收益率位居指數型基金首位。鵬華中證酒、招商中證白酒分別以116.73%、113.34%的年內回報位居第二、第三。收益率111.44%的國泰中證新能源汽車ETF,排名第四。跟蹤新能源車指數的平安中證新能源汽車產業ETF、匯添富中證新能源汽車產業A,2020年凈值同樣實現翻倍增長。
截至2020年第三季度末的數據顯示,規模在百億以上的指數基金產品有26只,其中有16只股票ETF、2只股票ETF聯接基金、2只股票分級基金、1只股票指數增強基金(易方達上證50)、4只債券指數基金、1只為商品ETF(華安黃金ETF)。
規模最大的10只被動股票指數基金產品中,有9只為ETF,僅招商中證白酒為分級基金,受益于白酒行情規模達243億。非ETF產品中,規模最大的10只被動股票指數基金產品有5只為分級基金產品。
規模最大的10只股票指數增強基金產品合計規模占股票指數增強基金整體規模的60%以上,10只產品中有3只為富國基金旗下產品。
從投資者結構來看,機構投資者主要通過申購與場內投資ETF產品方式,投資被動股票指數基金。非機構投資者則對ETF、場外指基及分級指基均有投資熱情。而在產品層面上,機構投資者偏重持有寬基ETF,而非機構投資者偏重持有主題ETF。
另外,債券指數基金主要由機構投資者持有?;厮?018、2019年末機構投資者持有規模,可以發現2019年機構投資者顯著增配了場外債券指數基金。股票指數增強基金、QDII股票指數基金以及商品與QDII另類基金則主要由非機構投資者持有。
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共有95家基金公司發行了指數基金產品;指數基金合計管理規模超500億的基金公司有10家,占全市場指數基金規模58%;合計管理規模在百億到500億之間的基金公司有20家,占全市場指數基金規模34%。
截至2020年末,全市場共有529只寬基股票指數基金,合計規模5629.7億元;387只行業主題股票指數基金,合計規模5141.1億元。結合產品交易方式來看,寬基指數產品與行業指數產品中ETF規模均占60%以上。此外,寬基指數產品中場外基金規模占比較高,行業指數產品中分級基金規模占比較高(均已轉型)。
其中,滬深300、中證500、上證50均為最熱門賽道,截至2020年底,跟蹤滬深300指數產品達91只;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跟蹤滬深300指數合計規模占寬基指數產品總規模的1/3。
如果按照行業板塊來進行劃分,將全市場個股劃分為金融地產、TMT、消費、周期、中游制造5個板塊與醫藥、軍工兩個行業,可以發現金融地產板塊與TMT板塊相關的指數基金數量最多,規模占比最大??缧袠I板塊主題中,服務國有資產減持的國企央企主題產品與科技主題產品規模較大。

從業績來看,2020年酒與新能源指數產品獨占鰲頭,2018-2020年三年期業績則是成分股中白酒個股占比高的消費領域指數產品批量上榜,業績亮眼。
除了在2020年取得了如此亮眼的成績之外,我們也看到了不少相關的推薦和廣告,而在其文案中也經??梢钥吹筋愃频脑捳Z:指數基金是股神巴菲特最推崇的投資產品,通過定投指數基金,長期來看就可以獲得超越主動基金的回報。
那么,巴菲特真的曾推薦過指數基金嗎?
1993年,巴菲特在所寫給伯克希爾哈撒韋股東的信中,舉例說道,一位什么都不懂的業余投資者,通過分期購買一只指數基金,能夠戰勝職業投資者,當“傻錢”意識到自己的局限后,它就不再傻了。
2008年,伯克希爾哈撒韋股東年會上,巴菲特再次提到了指數基金,他認為,非專業投資者適合將閑錢投資于低成本的指數基金,就長期而言,股票指數基金會取得比債券更好的投資回報。
我們也不難發現,巴菲特雖然向非專業的投資者推薦指數基金,卻也沒有過度地將其神化。他對指數基金給出的定位,其實更加符合我們現在所常說的“懶人投資”。而從1993年至今,巴菲特前前后后推薦了超過10次的指數基金,指數基金究竟有何過人之處呢?
首先,指數型基金的相關費用較為低廉。大部分指數基金(A類、B類)的申購費率僅有1%或1.2%。在運作費用方面,由于指數型基金是一種被動型投資,很大程度上節約了基金的管理、運營費用,比主動型基金低了一個檔次,管理費通常每年小于1%。此外,管理公司在購入股票后會長期持有,很大程度上也節省了基金公司的交易費用。
其次,指數型基金的業績透明度較高。指數型基金管理人的主要任務是監控基金對應指數的變化,以此來保證指數型基金的組合構成與之相適應。所以,投資者可以通過直接觀察目標基準指數的變化,來判斷自己當天的盈損狀況,而不必去查凈值。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指數型基金可以通過分散投資來有效地規避掉一部分風險。普通投資者在投資時往往需要花費大量時間來分析財報、研究行業,還要隨時警惕個股“黑天鵝”事件帶來的巨大風險。而投資指數基金則不需要做這些“功課”,只需要大體上了解大盤處于相對的低點或高點即可。
總之,指數基金有著分散風險、成本偏低、交易便捷等諸多優點,所以,對于非專業的投資者而言,雖然指數基金未必總能在和主動型基金的比賽中勝出,但投資指數基金也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當前,我國的指數基金品種已經比較齊全,全面覆蓋了大類的資產,有各種股票指數基金、黃金ETF、商品指數基金、債券指數基金、貨幣指數基金等。面對那么多不同的指數基金,投資者又該如何選擇呢?
在挑選指數基金的問題上,首先需要確定的問題就是選指數。雖然指數基金是跟蹤復制指數表現的產物,但不同的指數之間存在的差異還是很大的。
比如寬基指數和窄基指數。其中,寬基成分股,諸如滬深300、中證500、上證50等,所包含覆蓋的行業范圍廣泛,投資方向多,即便遇見“黑天鵝”事件,也不會有太大損失,承擔的風險相對較低,適合對市場行情不敏感的非專業投資者。
相對而言,窄基成分股覆蓋的行業范圍較窄,多集中于某一單一的行業或主題,投資人需要擁有把握行業熱點主題的能力和把握機遇熱點的眼光,對市場行情有一定的判斷,且風險承受能力也較強。
而在確定好指數之后,就可以從眾多掛鉤的指數基金中進行挑選了。具體的選擇方式可以參考以下幾個方面。
1、跟蹤誤差高低
指數基金可以分為量化增強型指數基金和被動型指數基金,這兩者的投資策略不同,選擇判斷的標準也不盡相同。
對于量化增強指數型指數基金,基金經理一般會將主動投資和被動投資進行有機結合,同時暴露適當的風險來捕捉超額收益。一般而言,信息比率越大、單位主動風險獲得的超額收益越高,投資能力也就越強。
而被動型指數基金,則是采用復制指數的投資策略,在整個投資過程之中,基金經理主動投資管理的成份很少,其投資目標也不是打敗指數,而是要復制指數。跟蹤誤差越小,則說明基金和指數的投資擬合度越好,反之則會蘊含較大風險,需要謹慎對待。
2、基金規模大小
當指數基金管理遇到大額贖回,就很考驗基金公司的能力。一般來講,指數基金規模越大,在遇到大規模申購/贖回時受到的影響越小。此外,如果基金的規模連續一段時間都低于某一個標準,還將面臨清盤的危險,需要特別注意。
3、費用問題
基金的總體費用包括申購/贖回費、管理費、托管費等。指數基金的整體費率雖然較低,但是不同基金之間,差異也是存在的,最低的能到0.15%,而高的也可能達到1%。雖然看似差距不大,但在長期投資的復利作用下,些微的費用差距也能造成較大的落差,不可小視。
而在一般情況下,增強型指數基金的費率會整體高于被動型指數基金,因為這其中加入了更多基金經理主動操作的成分。
本刊綜合招商證券、東北證券研究報告、天天基金網等內容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