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鳳芹 劉詩瑩 王文娟
摘 要:科學、高效的科研管理機制對于省級農業科研院所發展起著關鍵作用。該文介紹了省級科研院所科研管理與服務的現狀,分析了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加強科研管理隊伍綜合素質建設、建立高效持續的科研評價及激勵機制、健全科研成果轉化機制等省級農業科研院所創新管理的對策建議,以期推動其科研管理工作的制度化、科學化、規范化發展。
關鍵詞:省級農業科研院所;科研管理;科研評價;成果轉化
中圖分類號 G311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7731(2021)06-0171-03
Reflections on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Management and Service of Provincial Agricultural Research Institutions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LIU Fengqin et al.
(Beijing Academy of Forestry and Pomology Sciences, Beijing 100093, China)
Abstract: Scientific and efficient scientific research management mechanism plays a key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provincial agricultural research institutes.The article introduc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management and service of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es,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Suggestions to strengthen innovative management of provincial agricultural research institutes were put forward, such as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management team overall quality, establishing efficient ongoing scientific research evaluation and incentive mechanism, improving the mechanism of transform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chievements, etc. It is helpful to promote the systematization, scientization and standardization of its scientific research management.
Key words: Provincial agricultural research institutions; Scientific research management ; Scientific research evaluation; Transformation of achievements
“十四五”規劃明確要求,深化農業科技體制改革,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農業科研管理是省級農業科研院所工作的主要組成部分[1]。為了充分發揮科技對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引領作用,省級農業科研院所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還需要進一步完善。科研院所的管理服務水平直接影響著科研水平和創新能力的有效提升,探索出產學研高度融合的科研管理新思路,構建高效的協同創新機制,實現科技研發效益的最大化,是提高省級農業科研院所科技創新能力的根本保證[2]。
1 省級農業科研院所科研管理現狀
1.1 科研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新形勢下,隨著國家政策對農業科技的大力支持,省級農業科研院所的科研工作近年來已取得了顯著成效,科研實力明顯增強。許多新品種及配套技術輻射到20多個省市自治區,在全國各產區落地生根,被廣泛推廣應用,在國家實施攻堅脫貧、鄉村振興戰略中發揮了重要的引領示范作用,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近年來,隨著我國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不斷深入推進,創新環境的不斷優化,省級農業院所的科研投入持續增加、創新主體日益壯大、科技成果層出不窮,對于經濟社會發展的引領驅動作用日益顯著。
1.2 科研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2.1 科研管理工作認知不夠 科研管理是省級農業科研院所的基礎性工作,是出成果、創效益的關鍵因素[3]。省級農業科研院所普遍存在輕視科研管理工作的問題,為了取得更多的科研成果,更重視種質資源創新、新品種選育、科技成果登記、成果報獎等工作。在這種形勢下,絕大多數人員對于科研管理工作有著錯誤的認知,認為科研管理工作缺乏技術含量,省級農業科研院所科研實力的強弱由科研水平的高低衡量[4]。事實上,高效率的科研管理能促使科研人員發散思維和提升科研能力,是科研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1.2.2 科研管理體制存在弊端,人才儲備不足 科研院所管理部門存在人員配備不足的問題,僅靠少數幾名成員維持整個科研院所的科研管理工作。多年沒有輪崗現象突出,管理人員被埋沒在文山會海之中[5]。這種科研管理體制上的弊病,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省級農業科研院所科研工作和效率的提升。相關調查顯示,近20年來,絕大部分的科研人員僅有30%以上的時間直接進行科研活動,并且科研人員職稱越高,其從事科研的時間越少。此外,部分學科還欠缺合理的學科帶頭人培養計劃,需要深化人才發展機制體制改革,提高人才培養的途徑。針對部分學科存在人才儲備不足的問題,還需全方位培養、引進、用好人才。
1.2.3 科研評價與激勵機制不成熟 近年來,中央深入推進科研體制改革,完善國家科技治理體系,造就了更多國際一流的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培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青年人才后備軍。但在省級農業科研院所中,常出現科技改革進度緩慢、力度小等問題,仍需進一步健全和深化改革,尤其是深入推進科研人才評價機制。現有農業科技評價缺乏有效的理論與方法指導,沒有嚴格、具體的評價程序規范;科技評價分類不明確,存在簡單化現象;研究所評價指標偏重論文、成果數量,未能充分調動科研人員服務農業需求的積極性。農業科研院所的職稱評定涉及每個科研人員及科研管理人員的切身利益,而這些切身利益多數與個人獲得科研成果的數量直接相關,因長期從事管理服務工作,科研管理工作人員鮮少有科研成果,即使有少量的科研成果,其排名也較后,無法與科研人員相比。多數農業科研院所忽視這一現狀,沒有落實相關的政策措施和科技獎勵項目,無法減輕科研管理人員的負擔,影響了其工作效率的提升。
1.2.4 科技成果轉化機制仍需完善 當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時,才能更好地體現科技成果的使用價值。當前,省級農業科研院所農業科研成果轉化率還不夠高。主要原因在于:現存的轉化機制、自我調控、約束及激勵機制尚不健全,成果轉化速度緩慢。轉化過程中的決策、組織、信息、服務等各方面的管理制度不規范,影響了成果轉化的進度[6]。在當前形勢下,仍需大幅提高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成效,加大研發投入和力度,推進科研成果轉化激勵機制。
2 加強科研管理創新的對策建議
2.1 加強科研管理隊伍綜合素質建設 “十四五”規劃明確要求,要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全面塑造新優勢。科研管理人員在新形勢下應注重充實理論及專業知識,提高業務水平及素質。為了適應科研管理工作的新需要,科研管理人員要有針對性地開展專業知識和崗位培訓[7],進一步提升業務能力和專業素養,增強科研管理水平。科研院所在幫助科技管理人員了解新政策、新思想、新理念時,不僅能提高其科技管理效率,而且對科研人員的工作質量也有顯著提升。科研管理工作人員要始終保持著謙虛謹慎的心態,鞭策自己成為政治素質高、業務能力強、理論修養好、專業技能完備的綜合型人才,以適應新時期科研管理工作的需要[8]。此外,科研管理人員還需充分了解農業領域的前沿進展狀況,學習最新的國家及本省市的農業科技政策方針,制訂出適合農業科研項目的相關管理制度,為科研人員申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公益性科研任務專項、市科技計劃、市自然基金等各類課題和項目出謀劃策,并保障整個科研院所的科研活動順利開展。
2.2 建立高效持續的科研評價及激勵機制 建立高效持續的科研評價、激勵機制可以推進省級農業科研院所科技體制改革。健全創新激勵和保障機制為基礎的科研評價機制,構建充分體現知識和技術等創新要素的機制,科研質量和科研成果產出并重;建設更加符合科研規律的評價體系,一套定量的評價體系,需要更為精細的分類考核和評價。要根據學科特點健全合適的評價機制。此外,應持續進行科研評價,以取得最佳效益。科研評價的效益是累積性的,當科研評價成為經常且持續的工作時,科研績效評價才能有效地帶動一系列的相關活動,促進科研體制改革。
激發科研管理人員工作的積極主動性,完善科技評價機制,優化科技獎勵項目,縮小相同層次科研管理人員與科研人員的收入差距,有利于科研管理人員全身心地投入科研管理工作中。省級農業科研院所科研人員和科研管理人員的工作內容、性質相差較大,因此,在制定考核標準時,應對科研人員和科研管理人員采用不同的標準進行考核,實現考核制度的高效引導性[9]。科研人員和科研管理人員的職稱評定條件要符合工作內容和性質。科研人員的職稱評定要從主持或參加科研課題(項目)、發表論文、授權專利、獲得國家級、省部級獎勵、制定、修訂標準、審定新品種等方面進行評價;而科研管理人員的職稱評定則要側重管理工作,從管理業務成績、管理水平高低、服務態度好壞等方面進行評價。對在科研管理服務過程中表現出色的人員給予一定的獎勵,作為對他們服務的認可與肯定,以便更好地為科研工作及科研人員服務。
2.3 健全科研成果轉化機制 科技成果轉化機制是指轉化過程中各組成要素之間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約以推動科技成果轉化順利進行的條件,是聯系科技供給和科技需求的紐帶,是實現成果轉化的重要保證[10]。從當前的經濟形勢來看,政策導向和技術供需兩側的變化都顯示出當前科技成果轉化已經迎來發展的機遇期。省級農業科研院所要健全以知識、技術等要素參與分配、股權期權獎勵等分配機制[11],建立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科技成果轉化機制;相關部門要加強引導并推動企業發揮市場主體作用,帶動科研院所參與成果轉化,切實為科研單位和科研人員營造良好創新環境,進一步解放生產力。
3 結語
為了科研工作的進步和發展,需要建立科學、高效的科研管理機制,提高科研管理效率和服務意識,同時還需要不斷地增強管理者自身能力,提高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建立高效持續的科研評價及激勵機制,健全科研成果轉化機制,推動我國科技進步和經濟發展。
參考文獻
[1]樊磊.省級農業科研院所加強人才工作的思考——以江蘇省農業科學院為例[J].農業科技管理,2018,37(03):74-78.
[2]王劍,肖麗,林萍.新形勢下地方科研機構創新管理的幾點思考——以新疆農業科學院為例[J].農業科技管理,2019,38(03):24-26.
[3]李尚民,竇新紅,童海兵,等.地方農業科研院所創新科研管理的思路探討[J].農業科技管理,2015,34(1):28-30.
[4]李本光,閆春娟,吳丹丹.科研院所科研管理問題與原因分析[J].科技管理,2015(6):152.
[5]張立穎,趙萌,高亮,等.淺談農業科研院所科研管理存在的突出問題及應對措施[J].農業與技術,2019,39(22):173-174.
[6]王文娟,劉鳳芹.新形勢下推動農業科技成果轉化之思考[J].農業科技管理,2019(3):72-75.
[7]倪慧群,唐家林,袁家龍,等.農業高校科研管理人員的角色定位及創新培養思路[J].科技與創新,2019(18):1-3.
[8]陳巍,吳燕華,汪善峰,等.新形勢下高校科研管理工作中的問題與對策[J].科技資訊,2019,17(15):77-78,80.
[9]杜霖春.農業科研管理工作效率提升探究[J].中國農業信息,2016(4):19-20.
[10]楊曉潔,黃亞玲,許志斌,等.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實踐與思考[J].寧夏農林科技,2015(10):50-51.
[11]陳甲武.新時期高校科研管理體制機制改革創新探析[J].科技傳播,2016(8):123-124.
(責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