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熙
張先生,坐標北京,30歲,某企業創始人,年薪50萬元。談著一個女朋友,已經見過雙方家長,最快明年領證結婚。
目前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父親56歲,是某國企單位高管,年收入40萬元。母親58歲,已經退休,自由職業者,年收入20萬元。
家庭支出情況:日常生活費15萬元/年,應酬交際5萬元/年,養生保健10萬元/年,服裝置辦等消費10萬元/年。
張先生身體還行,但在某次公司體檢時,檢查出有甲狀腺結節。父親血壓稍高,母親身體正常,一家三口除了社保,無其他任何商業保險。
張先生希望選擇多家保險公司,進行核保后擇優選擇。另外,張先生父親比較關注所有權風險,希望建立與生命等長的現金流。
從單身貴族到有房有車的中產階級,從養育小孩到面臨養老與遺產問題,這是一個都市白領必經的人生歷程。在這個歷程中,以下幾種保險必不可少。
1.意外險
上午還在廣州悠閑地喝早茶,晚上已經回到北京公關應酬,隔天再打一輛飛機去巴黎喂鴿子……這聽起來有些夸張,卻已成為許多年輕人熟悉的生活方式。休閑方式也不再局限于旅行和游玩,潛水、探險、蹦極……玩的都是心跳。誰來操心風險呢?風險早已不再是小概率事件,生命中的一次意外,總要有人來買單。意外險是最好的選擇。與其高昂的賠付金額相比,每年幾百元的投入顯得微不足道。
2.百萬醫療險
生存環境越來越惡化,空氣越來越污濁。我們越來越沒有時間去健身,也越來越害怕體檢。在感冒一次也能支出千元的今天,住院一次動輒萬元,如果嚴重一點的話,百萬也有可能。而百萬醫療保險是轉移風險、獲得保障的最佳方式,每年幾百元的保費,可以獲得幾百萬的賠付。
當下,除了保證續保5年的百萬醫療險外,還有保證續保20年的百萬醫療險,不用擔心產品停售而斷了保障問題。
對于年齡比較大的老人,如果覺得百萬醫療險的保費過高,還可以選擇當地的惠民保。比如北京就是京惠保,也是一種百萬醫療險,只不過是普惠性質的,免賠額度高點,2萬以上才理賠。對于有既往癥的人也比較友善,可以投保。
3.重疾險
重大疾病已經成為家庭財政的黑洞,足以讓數年努力攢下的銀子一瞬間灰飛煙滅。有了一份重疾保障,起碼可以保障家庭不會因為一場大病而沒了收入來源。相比較前面的意外險和百萬醫療險花費都不多,重疾險和壽險保費要貴許多。張先生有甲狀腺結節,可以選擇核保優惠政策的公司投保。
4.壽險
貸款買房、買車,生活水準得到立竿見影的改善。都市里的“負翁”越來越多,難以想象一旦自己出了狀況,無法維持原有經濟收入,誰來背負那幾十萬上百萬元的銀行貸款?正因為沒有人擔得起這個風險,才要把風險轉移出去。算算貸款金額總共多少,再買一份同等金額的人壽保險。一旦發生變故,尚有保險公司替還房貸,為個人及家庭提供財富保障。
5.養老險
當我們的口袋越來越充實,薪水逐年上升,越來越習慣了高質量的生活方式,沒人希望退休后的生活水準一落千丈。然而30年后誰來養你?這是不得不考慮的問題。規劃好自己的養老問題,才是對自己和兒女負責的表現。
大多數人在社會保險里有一份養老金,繳滿15年,在退休后每月領取養老金。可是每月兩三千元的退休金,對維持退休前的生活質量來說,可謂杯水車薪。在資金允許的情況下,人們應該從30歲開始考慮買一份養老保險。
人的一生中,在不同的階段,面臨著不同的財務需要和風險,均可以通過保險來安排。保險的功能不僅在于提供生命的保障,也可以轉移風險,規劃財務,成為一種理財的方式。
比如,按照我國現行法律,任何保險金所得都是免稅的。子女作為保險金受益人,無須繳納個人所得稅。選擇適當的保險品種,有意識地用巨額資金購進投資型保險,以子女為保險受益人,身后就能留下一大筆不用繳稅的遺產。

鑒于張先生還沒有買房背負房貸,可以暫時不配置壽險;如果后期有債務了,再完善壽險保障即可。至于張先生的父母,因為年歲已高,再買重疾已不是十分合適,所繳保費接近保額。他們不妨留著資金補充養老,購買增額終身壽險,不僅可以享受3.6%的保額遞增,還可以用產生的現金流補充養老,補充退休生活后的資金所需。舉例如下:

自古以來,我國就有著締結婚約之時,男方要給女方彩禮的習俗。彩禮包含了兩個部分,一部分是聘金,另一部分是聘禮,加起來俗稱“彩禮”,是流傳了幾千年的傳統婚嫁習俗。雖然沒有明文規定一定要遵守,但是處于對傳統的沿襲,至今大部分地區還是會有給彩禮的習俗。
對于應該給多少聘金,其實是沒有規定的,一般要遵循兩種情況,一個是要看當地的習俗和標準,另一個是要看雙方協議的結果。有的時候也不完全是按照當地的標準來給的,而是根據對方家庭的經濟情況來決定的,一般情況下會選擇一個比較吉利的數字,比如六萬六、八萬八等等。如果家里有錢的話,當然是上不封頂,隨意給了。
傳統的聘禮有很多要求,有各種美味吃食,也有各種漂亮首飾,流傳至今,都會緊隨時代的變化而改變。但不管怎樣變,都需要注意雙數法則,這樣才夠吉利。
如今的彩禮,不止是傳統結婚彩禮錢那么簡單了,還需要男方購買房子、家具、婚后生活用品等。而其中,最大的開支便是婚房啦。
目前張先生和家人生活在一起,家庭結余70萬元。按照北京的房價,一套三室婚房800萬~1000萬,可以用積蓄準備首付,其他靠貸款解決。
前面說過,壽險是轉嫁債務的最佳工具,如果張先生背負了500萬房貸,則可以考慮購買500萬的定期壽險。

張先生一年家庭收入在110萬元左右,支出40萬元左右,每年結余70萬元。
有數據顯示,2015年起我國人均醫療費用的年度增長率為14.33~18.24%,每人一生中68.6%的醫療費用發生在65歲以后;41.7%的醫療費用發生在65歲到84歲;死亡前1個月的住院費用占臨終兩年總費用的38%。
人的一生職場主要分為三個階段,相對應的三階段需求和風險點也是不一樣的。
事業上升期:獲取第一桶金,原始財富再倍增。
事業穩定期:鎖定已賺取的財富。
退休養老期:將財富傳遞給家族。
保障型風險管理賬戶核心作用:合理節稅、保護私有、長期抗通、指定受益、靈活變現、杠桿效應、共濟互助。
理財型年金保險主要有兩方面的作用:一是風險管理,包括現金流風險管理、投資風險管理;二是法律架構,包括婚姻財產保全、移民規劃支持、傳承支持規劃、家企隔離規劃。
養老風險管理是為了獲得與生命等長,源源不斷的現金流。養老金規劃需要注意以下三點。

1.養老金是剛性支出。 確定的費用必須通過確定的方式預留,把安全放在首位,儲備養老金重要的是預留和鎖定,而非高額增值。
2.40歲是考慮養老的底線。35歲是分水嶺,40歲是底線,45歲是最后選擇。
3.分期的投入鎖定才是真理。盡早投入養老儲備,分期投入實現規劃,以未來需求及現有能力推算現有儲備。


保險的意義是保全家庭中其他財富的安全。賬面資產只有退出變現時才是自己的,但不一定可以退出。通過年金法律架構+法律工具,可以解決養老時的現金流以及個人財產的保全。舉例如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