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鋒
創新教育就是按照一定的教育理論原則,樹立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使其成為創新人才的實踐活動過程。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是創新教育的核心,創造性思維是有創見的思維,通過這種思維不僅能揭示客觀事物的本質及其內在聯系,而且能在此基礎上產生新顆的、獨創的、有社會意義的思維成果。所以,在當前的社會形勢和要求下,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但是現在課堂教學中仍然存在很多影響學生創新思維發展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種因素。
一、教師的教學模式陳舊
一個教師如果只在課堂中傳授給學生知識,不注重在學生掌握基礎知識的基礎上,進行知識運用能力的培養,道德品質方面的培養。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只知道怎樣做題,而沒有去觀察事物洞察人生百態的能力。他們進入社會以后,一切都是那么陌生,不能對客觀世界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對困難沒有充分的預料,不能適應社會,將來知識不能進行創新運用,不能為社會、為人類有所貢獻。在多數教學案例中,教師預設好答案,當學生的答案和老師的不一致時,教師對學生的回答不作評價而是毫不松懈的追問“還知道什么”。為了順利完成教學任務,教師成了問題的設計者和操縱者,而學生就像是一個個被問題所操縱的傀儡。教學中的討論更是形同虛設,教師通過預設好的問題,一步一步將學生引向自己預設答案陷阱,學生完全變成了教師成功教學的配角。長期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學習,學生在解決問題時答案會逐漸和老師的預設合拍,這樣就容易形成思維定勢,思維鍛煉集中而具體,封閉性的問題會使學生思維的活躍度降低,缺少發散思維,使創新能力得不到很好的鍛煉。
二、教師的評價單一、片面
在傳統的教育評價中,傳遞給學生的信息就是高分的學生就是好學生,所以,學生根深蒂固的思想就是要想成為好學生就得考高分,所以,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只知道怎樣按照標準答案去做題,卻忘記了自己還有大腦存在,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思維能力缺乏,只知照貓畫虎的去做題,絲毫沒有理解知識,絲毫沒有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培養出來的學生是一些書呆子,活字典。在課堂中教師過于追求教學進度和講課的效率。沿襲著一言堂的教育方式,往往只對正確的能拿分的答案給予肯定和表揚,很少鼓勵學生開闊自己的思維運用多種方式去解決問題。這種學習學與不學沒有什么區別,它已失去了學習的意義。
三、教師的思想觀念老舊、落后
當代社會是一個飛速發展的社會,時代的發展要求學生具有創造性思維,但是如果教師沒有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思想觀念,束縛和壓抑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出的人才大多缺乏批判性思維、想象能力和創新能力,沒有培養解決未來問題的能力。這種傳統的思想觀念認為教學的本質是傳授知識,是把知識從外在于學生的源泉(教師或教科書)搬運到學生身上。教師是教學過程的中心,學生只是被動的接收者。教學過程的出發點是外在于學生的教科書或教學大綱,是一個從教學內容出發,經教師到學生的單向過程,教學效果表現為知識量的積累。老師怎么講的學生就去怎么想,恰恰老師又只固守于課本以內的知識,不去收集新的思想、新的理念。這樣教育出來的學生如何能跟得上時代的發展,怎么去當社會主義新時代的接班人。
四、沒有良好的師生關系
師生關系是指教師和學生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結成的相互關系,包括彼此所處的地位、作用和態度等。傳統教育的師生關系是一種不平等的關系,教師不僅是教學過程的控制者、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教學內容的制定者和學生成績的評判者,而且是真理的化身和絕對的權威。在教學中,教師是主動者,是支配者,而學生是被動者,是服從者。
如何改變上述情況,使每個學生成為適應社會,促進社會發展的創新型人才,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教師改變教學模式,營造創新氛圍課堂教學模式。改革課堂教學模式,營造創新氛圍課堂教學模式是教育理論在特定條件下的一種外在表現形式,簡單地說就是在一定教學思想指導下所建立的比較典型的、穩定的教學秩序和階段。它是人們在長期教學實踐中不斷總結、改良而逐步形成的。在課堂教學中要注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首先要對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進行改革。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就是要充分發揮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和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即發揮師生的主動性、能動性與創造性。這要求我們教師樹立新的教育觀念,在課堂教學改革過程中,尊重學生的主體性,營造出有利于學生創新思維的課堂氣氛。
(2)綜合評價,提倡“求異”。學校對學生分階段,從不同方面進行綜合評價,才能比較客觀、公證的反映學生。并以學以致用,以能力為本,位的思想教育學生,這樣,學生就會不但把知識學學牢、學精,而且還會在現實生活中用學過的知識解決問題,驗證問題,加深了知識的理解,培養了學生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學生將來具有創新能力莫定基礎。同時,在教學中,學生對問題的回答難免有錯誤,因此,教師應尊重他們,熱愛他們,要消除他們的畏懼心理。在教學中,筆者時常會碰到這樣的情況:學生回答的問題,乍聽起來似乎是錯的,但換個角度思考,也不無道理。對這樣的學生不能一概否定,應當多加指導和鼓勵,以激發他們的思維活動,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在教學中允許有不同的答案,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能力是必要的。
(3)教師不斷更新自己的思想觀念?!盎畹嚼?,學到老”對于教師來說,不光要有教書育人的能力更要有自我學習的能力,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不斷汲取新的思想觀念,不斷的成長,保持自己的“一桶水”永遠是滿滿的,才能為他們營造出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激發和培養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為不斷進步和發展的社會培養出創新型人才。
總之,教育的本質就在于怎樣用所學知識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進而為社會創造出無數有價值的東西,這就要求教師改變傳統的教育模式,身體力行的去實施素質教育,不但讓學生掌握知識,更要讓學生在課堂中發展自己的創新思維。我想,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觀念的更新,培養出來的適應社會的創新型人才將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