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劍橋
(中國鐵路上海局集團有限公司南京動車段,江蘇南京 210012)
近些年,隨著“以人為本”安全管理理念的貫徹深入,鐵路企業對安全生產的管理重視力度正逐步加大,企業職工對安全可靠的生產環境需求也越來越強。吊索具是對吊鉤、夾鉗、鋼絲繩、卸扣、吊帶等與起重相關設備的總稱,其作為起重設備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保障鐵路企業的安全生產、職工的人身安全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因為是起重機械的附屬設備往往容易被忽視。因此,為加強企業吊索具的安全管理,預防及減少安全事故和特種設備事故,確保鐵路企業的安全生產平穩有序有著重要的意義。下面以動車段為例,通過分析問題、制定整治對策等,進一步完善吊索具的安全管理。
(1)缺乏統一歸口的管理部門,如每個獨立的車間管理各自的吊索具,管理分散不統一。
(2)缺少相關作業指導書,如對日常的檢查、探傷等作業流程要求不明確。
(3)標準或流程制定模糊,操作難度較大,如常用吊索具的存放管理及報廢件的處置標準定義較為模糊等。
(1)人員素質參差不齊。如取證之后就未再系統性開展培訓,職工探傷作業素質不高。
(2)現場質檢卡控人員的資質標準不明確。
(1)勞動安全預防保障措施未能與起重作業管理有機融合。(2)設備的可用性不強,如磁粉探傷時,一種設備僅能對一種型號的吊索具進行作業。
組建或由分管設備的專業部門作為吊素具的歸口管理部門,實行統一集中管理,并明確相關采購、檢查等相關職能部門的管理職責,切實解決管理分散、執行情況不統一等突出問題,確保使用規范。各部門擬分工情況見表1。

表1 各部門擬分工情況
2.2.1 吊索具購置及發放流程
由設備車間提報新購申請計劃,報技術部門審核通過后,材料部門購置發到設備車間,經設備車間檢查無誤后交由相應車間使用(圖1)。

圖1 吊索具購置及發放流程
2.2.2 吊索具探傷作業流程
由設備車間定期進行檢查檢測,經過探傷后合格的吊索具交由原車間繼續使用,并做好相關視頻和紙質記錄;對檢測不合格的,要放入指定區域,集中報廢處置并做好記錄,同時啟動新購流程(圖2)。

圖2 吊索具探傷流程
2.2.3 吊索具報廢流程
當探傷發現有不合格吊索具時,由設備車間提報報廢申請,報技術部門審核,通過后設備車間組織報廢鑒定小組進行現場處置并填寫臺賬記錄,同時由材料部門處置并新購(圖3)。

圖3 吊索具報廢流程
進一步明確吊索具正常使用件及報廢件的存放位置。除吊鉤和鋼絲繩在固定位置外,吊環、卸扣、吊裝帶均采用定置化現場管理。建立統一的上墻揭掛模板,強化吊索具的目視管理,按編號將吊索具按種類、規格、編號一一對應掛在指定位置,直觀、清晰、明了。上墻揭掛如圖4所示。

圖4 吊索具管理看板
(1)每年由吊索具歸口管理部門對操作人員取證的現狀進行排摸,根據實際需求制定年度人員培訓和取證計劃。對于已經取得證書的人員,每年要定期組織培訓和考試,確保人員整體素質。
(2)明確質檢員資質要求。比照操作人員資質要求,明確質檢員資質等級,如操作人員為二級磁粉探傷證、質檢員為一級探傷證。
(1)細化作業流程。技術部門梳理探傷作業流程,制定作業指導書,明確探傷作業區域,確保作業規范合理。
(2)做好質檢視頻的管理。明確探傷過程視頻保存、抽查抽檢的關鍵環節,要求探傷作業視頻至少保存6個月,重點抽檢作業結果,提高質檢卡控力度。
(3)改善探傷設備。對一些吊環、卸扣等一些較小吊索具,采用渦流、超聲波等探傷方式進行。
一是細化報廢方式。對探傷發現有缺陷的吊索具,明確切割、分解等相關操作標準和要求并在第一時間內及時處置,切勿直接丟棄。
二是明確報廢期限。根據LD 48—1993《起重機械吊具與索具安全規程》、GB/T 10051.3—2010《起重吊鉤第3部分:鍛造吊鉤使用檢查》、GB/T 5972—2006《起重機鋼絲繩檢驗和報廢實用規范》、JB/T 8521.1—2007《編織吊索安全性第1部分:一般用途合成纖維扁平吊裝帶》等國家標準,結合鐵路企業現有管理方式及使用頻次,對吊裝帶實行壽命管理,即每半年進行外觀的目視檢查,每兩年進行預防性更換;鋼絲繩、卸扣、吊鉤除按國家標準要求進行檢測外,根據實際噸位,在正常使用的條件下,每500次進行設備的更新,降低現場使用安全風險。
開發吊索具管理信息系統,將本企業所有的吊索具信息全部納入,主要信息如表2所示。
將編號、購置時間、存放違章、探傷檢查時間、作業人員、質檢人員等相關信息納入信息系統,并設置檢查時限提醒,將吊索具的周期管理智能化、可視化、提示化,實現吊索具探傷管理自動報警、資源集中調配等功能。

表2 系統主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