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仁江
(廣州柴油機廠股份有限公司,廣東廣州 510380)
320磨曲夾具是在M82125曲軸磨床上用于磨削我司320曲軸曲柄銷直徑,通過分別在頭尾兩端設計偏心夾具,曲軸安裝在夾具上以后,將需要磨削的曲柄銷中心校正至與曲軸磨床中心線一致,即可完成對所校正的曲柄銷進行磨削。此夾具頭端底座上設計1個偏心的通孔,孔內有隔套配合單列向心球軸承,底座外側面上是一個大齒輪與旋轉盤組合體,組合體與底座平面接觸并通過定位銷軸與軸承內孔連接,組合體外側配合連接我司320曲軸飛輪端法蘭(圖1)。夾具尾端底座上直接用定位銷軸與軸承座連接,軸承座上加半圓墊圈(圖2)。夾具頭端與尾端結構不一樣,當校正磨削第一對曲柄銷直徑后,轉磨其他角度曲柄銷時,通過旋轉頭端的大齒輪與旋轉盤組合體相應的角度(如6缸則旋轉120°,8缸則旋轉90°),即可完成后續曲拐的校正,而尾端只起到支撐作用。

圖1 夾具頭端

圖2 夾具尾端
近期磨削的6320曲軸檢測后發現中心距變長,最長中心距數值(220+0.46)mm已接近上差極限(220+0.50)mm,有超差風險,亟需調整修復。因夾具頭尾設計結構不一樣,需要分別按不同方案進行修復。頭端因底座內孔與單列向心球軸承外圈是固定連接,無相對運動,初步判斷底座內孔等不需要修復;軸承內圈和定位銷軸也是固定連接無相對運動,也無需修復;軸承內外圈的轉動不順暢,應有磨損需要更換。頭端旋轉盤組合體因每轉磨1次其他角度,需要轉動1次旋轉盤,長年累月旋轉結合面會磨損,需要重新精銑修正;旋轉盤外側止口與曲軸飛輪端法蘭碼合直接受力也會磨損,也要修正。底座與旋轉盤組合體配合的平面下端因結構是偏心設計,上下端受力不一樣,下端磨損比上端大,導致配合面平面度超差,需要重新精銑配合面。而尾端因軸承座與底座是固定連接無相對轉動,且拆卸后觀察定位銷軸、定位孔等無磨損,此處不需修理;軸承座內半圓墊圈與曲軸工藝軸頭直接接觸,轉磨其他曲拐時會摩擦損耗,需要更換修復。
頭端修復方案是更換新的單列向心球軸承,底座的配合面修復,旋轉盤與底座配合面修復,旋轉盤與曲軸飛輪端法蘭配合面修復。底座的配合面修復時,先校正底座左端與曲軸磨床附件頭配合的碼合A面,調平至A面打表的平面度數值最小,檢測出內孔的圓度、垂直度沒有問題,驗證了前序內孔無需修復的判斷;結果顯示與旋轉盤的配合面平面度已有0.20 mm且磨損不均勻,下端最多、上端最少、左右較均勻,將此面重新精銑后平面度為0。修復旋轉盤組合體時,因定位銷軸還與旋轉盤組合體連接著,此時先將定位銷軸上下左右四處側線調整至對零,檢測發現旋轉盤與底座配合平面的平面度約為0.10 mm,因此面經常轉動導致磨損較均勻,精銑后平面度為0。將旋轉盤組合體翻轉,校正剛精銑好的與底座配合的平面,檢測出與曲軸飛輪端法蘭配合的止口平面平面度至0.30 mm,因拆卸曲軸時會有撞擊、受力大,此面的磨損最嚴重,精銑后平面度為0。
尾端修復因定位銷軸、軸承座與底座的配合面等均無相對運動,無磨損,未作修復。只在軸承座內孔的半圓墊圈上發現較大磨損,原因是半圓墊圈直接與曲軸工藝軸頭接觸,而且當轉磨其他曲拐位時,工藝軸頭在半圓墊圈內旋轉摩擦。重新投制一套半圓墊圈進行更換,完成修復。
此磨曲夾具修復前中心距偏差較大,靠近頭尾兩端的1、6缸因離夾具較近,各部位的損耗對其影響沒有這么大,修復前后的中心距對比也只從+0.34 mm/+0.20 mm變為+0.20 mm/+0.18 mm;曲軸中心的2、5缸和3、4缸分別從原來的+0.44 mm/+0.46 mm和+0.41 mm/+0.42 mm減少為+0.16 mm/+0.21 mm和+0.15 mm/+0.20 mm,中心距變長至快要超差的情況得到明顯改善,修復方案合理有效(表1)。此次修復從夾具各部件的受力和互相配合的方式分析,判斷出問題是出現在哪些地方,無相對運動的要素幾乎沒磨損暫不需要處理,有相對運動的地方進行了相應的修復,修復后保證各零件的平面度、垂直度等精度要求,快速有效地完成修復。

表1 6320曲軸中心距對比(基數220)頭端-尾端 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