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萬勝
(日照市科技中等專業學校,山東 日照 262300)
隨著我國工業化進程的不斷加快,企業發展對技術應用型人才的需求量不斷擴大,而且對于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更趨多樣化。筆者在中職機電設備安裝與維修專業從事實訓工作已經多年,以自身的經驗為基礎,論述了目前專業實踐的現狀,并對如何改進實訓模式進行了分析和探討,深入研究了構建中職機電設備安裝與維修專業工作過程導向的實訓模式的策略,對中職機電設備安裝與維修專業的健康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機電專業包含的內容較為繁雜,學習者在將來的工作中若僅僅掌握機械或是電氣方面的知識,將會被社會很快淘汰。機電專業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并且技術也處于時時更新之中,特別是計算機和機電設備的結合比較緊密,所以就要找到機械與機電的連接點,互相幫襯。因此,這就需要機電設備方面的工作人員能夠懂得機電的理論知識,同時又要掌握操作維修的技術。一般而言,這些專業人才更多是在職業院校的精心培養下成長起來的,最終會進入企業。所以,職院院校可以說是機電與維修專業人才培養的主要渠道。以工作過程為導向,傾向于培養學習者的崗位能力,由此能夠提升機電專業人才的綜合水平,也會更加貼合企業的要求。
機電專業在機械領域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由于科學水平的發展,該領域的技術能力也在不斷發展。因為高新技術在本專業的滲透中更加廣泛,其具體劃分也變得更為精細,所以也就形成了極富特色的專業之一。該專業所涉及的知識點并不是單一的,相較于傳統專業,其中內容更為廣泛,需要工作人員有較強的學習能力與綜合能力。所以,學校在開展實訓時,可以深入分析其內涵與意義,以此推動學校的人才培養,也能夠讓其他專業或學校加以借鑒。
第一,機電設備安裝與維修專業的課程內容包含很多,在實訓的時候很多課程僅僅是給學習者講解機械加工操作方面的內容,但機電設備安裝與維修崗位技術卻并未涉及。第二,學校與企業之間的銜接較為淺顯,企業的人才需求學校并不完全清楚,所以學習者所具備的能力也不足與完全應對未來的工作崗位。
現階段,很多機電設備安裝與維修專業的實訓所采取的方式都是較為單一的,大多采用的為單科分段式。不論是哪項機電設備安裝與維修職位的活動,都要對所學的知識進行總結,并要不斷提升你能力。例如,鉗工的工作中設計對銼削的識讀、運用等,所以學習者就要在實訓中加強這方面的練習。
因為目前的學校中機電維修專業實訓起步得相對較晚,發展也相對緩慢,所以造成學校實訓課程的評價體系并不完善。除了上述說的實訓內容單一、實訓缺乏練習等,對學習者的實訓評價也缺乏合理方式。現在很多學校對學習者的實訓進行評價時方式運用不當,這就是的考核的標準與崗位需求有差距。
為能夠獲得良好的專業額實訓效果,那么學校就要對師生搭配方式進行優化,同時還要從多方面對實訓的條件進行完善,例如實訓施教者的選擇、實訓內容的篩選以及實訓的具體時間等。本文堅持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由此開展專業實訓模式,這不僅能夠讓學習者掌握專業技能,而且還更符合工作的需求,真正讓學習者實現零距離就業(如圖1)。

圖1 工作過程導向的實訓模式
工作過程導向是指工作人員需要有效利用工作中的資源,身處特定的環境,并對加工設備有效運用,最大限度的完成既定的項目任務,并獲得成果。其在學習者職業能力培養方面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同時也屬于對職業行動進行科學分析的手段,工作過程是否復雜與工作任務的難易程度有著密切關系,可以說工作過程起到了決定性作用。因為職位、工種或是背景等不同,所以工作人員在任務方面也會有巨大區別,不過從宏觀上來說,基本上可以分為明確任務、制定計劃、作出決策、正式實施、有效控制與評價的反饋等。
機電設備安裝與維修專業開展實訓的過程中,要充分發揮自己的引導作用,讓學習者明晰實訓的任務,對項目的具體內容進行分析,旨在讓學習者了解實訓的目的是什么。機電設備安裝與維修專業實訓活動的主體為學習者,施教者切忌越俎代庖,而是要給予他們正確的引導。例如,開展《鉗工生產實習》課程的實訓項目時,施教者可以將實訓的項目定為“微型臺虎鉗制作和裝配”,施教者還要讓學習者明白項目的任務,讓他們了解任務的終極目標是能夠制作出符合要求的微型臺虎鉗。不過臺虎鉗的制作需要多個步驟,這就要學習者根據自己的理解和能力將實訓項目分成不同的小項目,隨著改革小任務的完成,加之裝配技術的輔助,微型臺虎鉗也就能夠完成了。
機電設備安裝與維修專業想要保證實訓效果,就需要預期制定實訓計劃,師生通過協商,并結合學習者的實際操作水平,共同探討怎樣實現既定的目標。以工作過程為導向開展實訓工作,需要結合上一個步驟來對項目任務進行分析,繼而適用于自己的方法。實訓計劃主要的內容就是將怎樣做落實到一個個簡單的步驟中。筆者認為,實訓計劃通常包含以下內容:首先,以上一階段確立的任務為基礎,對學習者進行分組,每組5-6人為宜。為明確每個人職責,可對每個人的崗位職責進行細分,發揮各自的優勢。其次,各個小組的學習者針對實訓任務,共同商討解決的辦法,同時還要將可能出現的問題預期想出來,提出應對之策,避免任務完成受阻。最后,經過共同協商后,由一人負責整理成工作計劃,對于實訓的工作流程與時間安排要進行匯總,轉給實訓施教者檢查,符合要求后方可開始。
機電設備安裝與維修專業實訓過程中所說的制定實訓的決策,其實質就是想出有效措施,力爭結果達到最佳。為能夠實現預期的實訓目標,小組成員就可以以上一個步驟中提到的加工工序方案為基礎,對學校的實訓條件、師資水平等進行商討,并且經過一致協商之后,能夠得出最佳的實踐方案,繼而對各個小組的任務更加明確,同時也讓工作的流程能夠更加細化。例如,我們同樣以機電設備安裝與維修專業中的《鉗工生產實習》的虎頭鉗制作為例,在這個環節中經過上一步對任務的細化,需要每個小組能夠制定出最優原則,并讓該原則能夠更加符合加工的流程。
制定實訓項目的具體實施計劃是機電設備安裝與維修專業在工作過程導向下開展實訓工作最為關鍵的一步。該過程將學習者在教材上所學的知識轉為了實際內容,以此解決實踐存在的問題。例如,我們經過上述幾個步驟之后,已經將微型臺虎鉗的制作任務進行了分解,那么此時我們就要對已有的加工工序進行優化。在此過程中,施教者要引導學習者對加工中的每一道細小工序進行鉆研,并且教會他們如何操作。加工過程中,通過施教者的有序引導學習者把理論性的知識轉變成操作技能,并在實訓施教者的指導下逐個完成每一個小項目,最終通過裝配完成整個實訓項目,掌握了該課程的操作技能,提升了機電設備安裝與維修專業的職業能力。
機電設備安裝與維修專業在項目實訓具體實施步驟中實訓項目質量控制與檢測也是非常關鍵的步驟。這一步解決實際產品與設計“如何一致”的問題。例如:機電設備安裝與維修專業《鉗工生產實習》課程“微型臺虎鉗的制作與裝配”在這個實訓步驟中,每一個小組都安排具體的成員對工作過程和工作成果進行質量的檢測,在實訓中一旦發現工作成果質量或數據與計劃當中的設定不符,要及早提出,尋找原因,及時改正,不斷反饋,調整進度和修訂方案,從而保證實訓項目的實際質量與計劃中的質量保持一致,得出所期望的結果。
實踐模式的應用與學習者的學習效果息息相關,并且可以看作是實踐理論指導的媒介,特別是實訓模式,更是對實操能力的提升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盡管有的施教者已經該專業的實訓開始了研究,不過研究的廣度和深度上還有所欠缺。筆者希望結合自身經驗,提出幾點意見,以便為國家培養更多符合企業要求的專業性人才,共同推動專業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