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西北海市老年大學 張健敏
老年大學的書法教學通常是從點畫開始的,然后講授偏旁部首、間架結構,再到臨?。▽εR、背臨、意臨)。因此,老年學員在點畫和結構上往往會花費較長的時間和精力。然而,這種不顧老年人心理特點和悟性感知程度的教學方法,容易讓學員心生倦怠,對書法學習失去激情和興趣,甚至半途而廢。根據多年在老年大學從事書法教學的摸索,我總結出適合老年人的“五步教學法”,現同大家一起探討。
在老年大學書法教學中,首先要求學員將筆畫在字中的位置和方向擺正。由于每個筆畫都包含起承轉合的運筆動作,書寫時可暫時忽略筆畫的形態是否與原帖一致。老年學員經過幾十年的學習積淀,對漢字的結構已有明確認識并形成固有書寫習慣。因而在進行書法教學時,應從他們已經認知的字形結構入手,并以經典范本為標準加強訓練。如果一開始就斤斤計較于點畫是否書寫到位,拘泥于用筆是否準確合度,對老年學員無疑是削足適履、事倍功半。老年大學書法教學的第一步,應注重字的形狀、大小、長短及筆畫的方向、位置,即把每個字的框架效果寫出來,使學員用最簡單的線條達到對字形加深印象的目的,從而解決“形似”。

《孟浩然〈夏日南亭懷辛大〉》張健敏
字的外形是由點畫準確搭接組成的。勢,指筆勢,主要由形勢、態勢、氣勢等多種勢能因素構成,通過用筆的輕重、緩急、提按、頓挫和結構的疏密大小、穿插呼應來表現一種動態節奏。學員可通過“摹”與“臨”的學習形式,鍛煉手、眼的協調能力。教師要充分發揮老年學員豐富的社會閱歷、深厚的認知積淀等特點,引導他們在準確把握文字結構形態的基礎上,對筆畫有意識地增加提按、疾遲、粗細等變化,關注筆畫的起收筆位置、筆畫與筆畫之間的搭接挪讓、字與字之間的呼應關聯,以及運筆產生的筆勢等,并進一步思考如何在臨摹中激活筆勢。形勢合一,才能使所書有血有肉。
前面兩步,重點從解決“形似”入手,快速糾正老年學員幾十年固化的書寫習慣。經過這些基礎訓練,引導他們在書寫時既要注意筆畫的長短粗細、方向位置,還要體會起、行、收的角度與形狀,用筆的藏鋒與露鋒及方筆與圓筆、中鋒與側鋒等筆法,力求將筆畫的書寫質量表現出來,避免將“寫字”變為“畫字”,缺乏靈動性。
在力爭外形“求像”的前提下,還需進一步引導學員追求筆法技巧的“提按使轉”之像、書寫性下的“節奏”之像和筆勢呼應中的“筆勢”之像。“遒”即運筆沉著有勁,“潤”即筆墨秀健不枯槁。在教學時,教師要有意識地對學員進行用筆速度的訓練。只有控制好筆速,慢中有快,快中有慢,運筆才有節奏感和爆發力,從而使線條圓潤厚實、充滿動感。
在老年學員掌握用筆方法并能嫻熟地寫出范字的結構特征后,教師應及時引導他們背臨。通過對原帖進行綜合分析,總結出各種點畫和結構的技法特點并進行歸類。在此基礎上,教師可穿插傳授書法作品的章法布局和創作方法,并引導學員將所學技法運用于創作,完成從臨到創、從入帖到出帖的學書過程。
在老年書法教學中固然有多種方法和形式,但從我的教學經驗來看,“五步教學法”基本符合老年人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能力。通過五步教學,可提高老年學員的學習動力,利用最短時間掌握臨創技法,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自作詩一首》張健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