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鳳花
(朝陽市衛生學校,遼寧 朝陽 122000)
臨床實習是護生將此前所學的理論知識轉化為實操技能的重要階段,尤其婦產科對于實操技能的要求較高,分配至此科室的護生需盡快提高自身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盡快掌握專業技能。任務驅動教學法能夠合理引導學生自主應用學習資源,在既定時間內理解并運用婦產科護理的基本內容[1]。本文對2018年7月-2020年9月在本院婦產科實習的76名護生分別采用常規帶教法及任務驅動教學法,旨在探討任務驅動教學法在婦產科護理教學中的應用效果。
將2018年7月-2020年9月在本院婦產科實習的76名護生作為此次研究對象,依據隨機數表法將其分成常規組(n=38)及任務組(n=38)。此次研究已剔除未完成基礎護理課程學習者,所有護生均為初次參與婦產科實習,基本課時相同。常規組男2例,女36例;年齡19~23(21.51±0.32)歲;文化程度:26例為大專,12例為本科。任務組男5例,女33例;年齡18~23(21.40±0.37)歲;文化程度:24例為大專,14例為本科。兩組性別及年齡構成、文化程度差異無顯著性(P>0.05),此次研究在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后開展,所有護生已簽署知情同意書。
常規組采用常規帶教法,根據教學大綱來開展婦產科帶教課程,適當借助板書、多媒體設備去進行理論教學。基于教學大綱的實踐要求,并結合婦產科的工作需要來開展教學實踐活動。
任務組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法,內容包括:2.1劃分任務:帶教老師將教學任務劃分為術前、術中、術后等階段性任務,并根據護生的性格特征、護理理論基礎來安排護理任務。2.2理解任務:帶教老師與護生一同參與實景演繹教學,促使護生將原有護理知識儲備運用到當前的教學任務中。若當前任務為術后并發癥預防、母嬰喂養協助護理等,則由帶教老師親自演示如何開展剖宮產術后護理、如何正確清理惡露、如何合理安撫產婦的情緒,使護生在學習過程中反思、總結自己所掌握的護理知識。2.3解決任務:在護生明確各項任務后,帶教老師可引導護生帶著問題去查閱相關資料。例如,產婦行剖宮產后易出現便秘或局部感染等并發癥,帶教老師可讓學生思考如何及時發現產婦的不適癥狀,并引導其找出有效的預防和處理措施。在對產婦進行產后護理的同時,必須著重關注新生兒的安全,準確掌握聽胎心、四部觸診的方法在新生兒護理過程中尤為重要。此類操作對于護生來說難度較大,帶教老師可在護生進行任務前親自演練護理過程,讓護生根據帶教老師的示范去完成任務,鼓勵學生勇敢提出疑問。2.4任務評價:每次團隊任務結束后,可開展組間互評、小組互評等活動。最后階段由帶教老師對每個小組進行總體評價。
對比兩組護生的理論考試成績、實操成績、患者對護生護理質量的滿意度。理論考試成績、實操成績:于帶教結束后,由總帶教老師及護士長編制理論及實操能力考核內容,具體考核內容包括胎兒監護、產后出血預防措施等,理論考試、實操能力考核的滿分均為100分,護生得分越高則表示其理論掌握度越高、實操能力越強。患者對護生護理質量的滿意度:采用醫院自行編制的滿意度評分表進行評價,從溝通、工作態度、服務質量、健康教育、安全等5個維度共25個題目進行評價,各維度下的題目采用5級評分法(0~4分)進行評價,患者對護生護理質量的滿意度與分數呈正相關。
以SPSS22.0統計學軟件作為數據分析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進行t檢驗。當P<0.05,研究數據具有統計學意義。
任務組理論考試成績、實操成績、患者對護生護理質量的滿意度與常規組相比較高(P<0.05),見表1。
表1 兩組理論考試成績、實操成績、患者對護生護理質量的滿意度對比(±s,分)

表1 兩組理論考試成績、實操成績、患者對護生護理質量的滿意度對比(±s,分)
組別 例數 理論考試成績 實操成績 患者對護生護理質量的滿意度任務組 38 92.68±4.27 90.26±4.72 93.36±2.17常規組 38 84.57±4.73 82.36±3.15 81.36±1.05 t 3.15 2.83 9.49 P<0.05 <0.05 <0.05
任務驅動教學法能夠將教學目標內容融入每項任務中,同時將理論知識與臨床實際要求相結合,促使護生在實踐過程中進一步加強自己的對相關理論知識的理解,逐漸明確崗位要求,繼而提高臨床工作效率[2]。實操前配合實景演練去引導護生反思所學知識,可提高護生的分析、理解、整合能力,使其在實踐中充分運用理論知識,提高護理實操能力的同時不斷豐富自身護理知識儲備。引導護生根據任務要求去自主查閱資料,并促使其將護理知識與護理實操相結合,有效鍛煉了護生的應變能力、溝通能力,強化其主動學習的意識,引導其找出各項任務之間的聯系,繼而完成由被動護理向主動護理的轉變,由此取得患者對其護理質量的肯定。
綜上所述,在婦產科護理教學中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法,可有效強化護生的專業技能,提高其綜合素養,促使其獲得患者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