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明
俗話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多數行業的狀元,主要是個人的成就。有個行業的狀元通常被忽視了,這就是以維護公平正義為天職的檢察官。這個行業是法治社會的擎天柱,每個檢察官都是人民正義的“護花使者”。近期正在熱播的電視連續劇《巡回檢察組》,就演繹出一群這樣的正義“使者”。
影視劇是鮮活的教科書。《巡回檢察組》的主題詞是“人民的正義”。眾所周知,“正義”是個高度抽象的概念,要理解它的含義,需要老師引經據典,從多個角度向學生闡述正義的“模樣”。影視劇的講解則簡單多了。在《巡回檢察組》中,開場展示給觀眾的是“不正義”的尷尬。胡雪娥老太太給檢察官何樹國送的“雙面錦旗”,在程序正義的背后,撕開了一段曲折離奇的正義的天平失衡的故事。隨著故事情節的緩緩推進,映入觀眾眼簾的是“正義”如何屢遭沖擊和民眾對公平正義的不信任。透過這部連續劇,人們發現原來正義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可視化的社會生活本身。從監舍內部不同力量的較量中,觀眾分明可以感受到正義就像空氣一樣不可或缺,在正義被劇情可視化之后,“人民的正義”才具有視覺的沖擊力,進而產生相應的藝術感染力,達到熏陶公眾的教育效果。
“人民的正義”不是空洞的口號,而是公檢法司從業者合力打造的結果。正義是善與惡兩種力量較量的結果,影視劇的特長在于可以形象地將較量的過程呈現給觀眾。在較量的過程中,善與惡的角色并不固定。副檢察長熊紹鋒就是個頗具戲劇性的角色。面對各種壓力和暗算,他承受著多方的壓力,直到最終才發現他是無辜的。可以說,《巡回檢察組》將破壞正義與維護正義的兩種力量用藝術的手法,逼真地演繹出來。這其中,既有底層為正義而吶喊的胡雪娥,也有剛正不阿的巡回檢察組組長馮森,他們以各自的方式不屈不撓地追求公平正義,最終才將非正義的陰霾一掃而盡。這部影視劇告訴我們,“人民的正義”沒有看客,每個人都有其獨特的存在價值。即便是那些反面角色,他們也是在用反面例子闡述正義對社會的不可或缺。
藝術理論告訴我們,藝術作品源自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所以,當我們為馮組長這樣一身正氣的藝術形象所折服時,也不應忽視觀眾的聯想力,他們可能想知道現實生活中有多少這樣的“馮組長”。如果他們無法在現實生活中看到“馮組長”的“真實身影”,再成功的藝術形象也難以得到認可。唯有當熒屏的“正義的化身”不再僅僅是熒屏形象,“馮組長”們就像110那樣可以隨時為維護公平正義而待命,“人民的正義”才是公平正義的中堅力量。
藝術創造從現實生活中汲取了許多有益的營養成分,藝術作品在給人民以希望的同時,更給全國檢察系統從業者以職業榮譽感和職業壓力。從熒屏走向現實,這既是藝術的感召,更是生活的呼喚。
編輯:鄭賓? 39375816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