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洪霞
創新是新世紀的召喚,培養和造就適應未來科技激烈競爭具有創新意識和持續發展能力的高素質人才,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的根本任務。教學是思維的體操,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陣地。教師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應努力創設情景,讓學生潛在的創新意識得到充分的發展。
一、激活課堂,讓學生在情景學習中求新
心理學家托蘭斯說:“我們要想促進創造力,就需要提供一個友善的和有獎賞的環境,以便使之在其中繁榮發展。”傳統的課堂,教師唯我獨尊,學生循規蹈矩,學生回答完畢只有老師批準才敢坐下,這樣的課堂哪有創新。創新教育的課堂,要求學生有積極的學習熱情,旺盛的求知欲望,敢于質疑問難,獨立思考,發表不同的見解。因此,教師要轉變教育觀念把學生看成是主觀能動意識的人,是學習的主人。要建立平等、民主、友愛的師生關系,創設和諧、寬松的教學氛圍,激活課堂,讓學生在寬松的環境中探索不斷創新。
(1)巧設問題情境,激發創新意識。創設一定的情境,使學生在和諧、愉快的氣氛中學習。使學生敢于想象,最大限度地引導學生用眼睛去觀察,用頭腦去思考,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問題,以主人翁的精神參與教學活動,從而誘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例如:在學習“小數的性質”時,教師先在黑板上寫4、40、400三個數字,顯然這三個數字所表示的大小不一樣。老師問:“誰能想出辦法用等號將這三個數連起來。”有學生表示出不可能的神色。在討論中突然有一個學生提到是否能加單位名稱時,同學們思維的閘門打開了。有的說:“分別在數的后面加上米、分米、厘米可得4米=40分米=400厘米?!庇械恼f:“在數的后面分別加上分米、厘米、毫米可得4分米=40厘米=400毫米。”這時老師為了進一步深化問題的實質使學生在思路上有所突破,提出這樣一個問題:“誰能用同一個單位把這三個數用等號連接起來。”這時課堂上的討論氣氛更濃了,學生提出了4元=4.0元=4.00元,4米=4.0米=4.00米。像4、4.0、4.00這樣的數大小是否相等?又為什么相等?引導學生結合以前的學習知識進行思考:4在個位上表示4個一,4.0、4.00十分位、百分位上沒數用0表示,也表示4個一,所以,4=4.0=4.00。這堂課學生在問題情景中掌握了要學的知識,而且培養了學生不斷探索求新的精神。
(2)要適時適度鼓勵。教師必須愛學生、維護和承認每個學生的人格尊嚴和人格平等,尤其是對那些學困生要多給些關愛,應讓他們時刻體驗到老師對他們的重視和關心,不要把他們當做“觀眾”。創造的特征和能力是鼓勵出來的,它需要生長的環境和條件,教師就要營造一種適合學生創造的環境,使每個學生相信自己能學習、會學習。鼓勵學生經常說“我能行”。對課堂上會岔開話題插嘴的學生,不要挖苦、諷刺;對隨時改變自己說法和做法的學生要鼓勵想好再問;鼓勵學生“別出心裁、標新立異”。
二、鼓勵學生質疑,激發創新思維
“學源于思,思源于疑”。學生的創新意識首先表現在質疑上。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為解決問題也許僅是一個數學上或實驗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問題、新的可能性、從新的角度看舊的問題卻需要有創新性的想象力?!睆男【团囵B學生對知識有一種刨根問底的精神,鼓勵學生在學習中多問幾個“為什么”,激發學生探索創新的愿望。對于那些有創新的、開拓性的問題一定及時鼓勵肯定,進而引導學生展開討論,解答疑難、獲得知識、享受成功的喜悅。從而使學生成為學習數學知識的自覺探究者和發現者。例如:學習筆算乘數是一位數的乘法進位時,教師出示35×4的豎式讓學生自己先試著計算,然后教師提出問題“4和5相乘得20,‘0寫在個位上,那么‘4和‘2爭十位的位置怎么辦?”讓學生說出自己的見解。然后教師再出示幾道乘數是一位數、被乘數是三、四位數的筆算題,讓他們計算,這時教師又提出:“解這類題時,哪些地方最容易出錯或者你想提醒其他同學應該注意什么?”此時教師就無需在重復“法則”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得以充分發揮。
三、精心設計練習,提高創新熱情
數學教學更應突出以課堂訓練為主線,練習是課堂教學必不可少的。實踐證明,有思考性的練習是學生鞏固知識形成技能的基本活動方式,是訓練學生創造思維最有效的手段之一。通過練習可以強化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把課本知識轉化為自己的知識,在知識的轉化過程中學生才能發現問題,才能有所創新。課堂練習要更新觀念,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精練、巧練、先練后講、邊練邊講、講求實效。并通過一題多變,一題多解及觀察性和討論性的練習,鼓勵學生有自己的獨特想法,激發學生的發散思維,培養學生敢于創新的精神,樹立自信心,進而提高創新熱情。
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緊扣教學目標,注重巧設練習,要從生活實際出發,設計一些開放性的練習,使學生學會創新。例如:應用題教學中,我設計了這樣一道題“甲乙兩隊合修一條長1400米的公路,20天完成,完工時甲隊比乙隊多修100米,乙隊每天修35米,甲隊每天修多少米?”這道題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得出了幾種不同的解法。這樣學生不難得到最佳算法,同時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激發了學生的探究創新的熱情。
四、消除依賴心理,培養創新意識
近些年來由于受家庭的溺愛教育,兒童的依賴心理比較強,再加上傳統教育的養成,致使學生迷信老師的現象比較嚴重,學生對新知識消極地接受,這種現象嚴重制約了學生對新知識的探求與創造欲望,更缺乏創新意識與能力。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在于培養學生的進取、自信的精神,消除依賴意識。老師要善于挖掘每個學生的閃光之處,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及時表揚有獨到見解的學生,引導扶正有錯誤的意見,只要他們發表見解都要加以鼓勵和表揚,使他們始終處于信心十足、情緒高漲的心理狀態。比如:“教學8+9時,教師提出怎樣想能很快說出得數?”老師在這里有意識地給予學生充分展開想象、鼓勵學生撤開課本8加幾的計算方法,創造出最佳計算效率的機會。學生思維活躍,很快說出8+9可以看成9+8來計算。這樣教學學生的創新潛能得到了挖搖,創新意識得到了培養。
總之,我們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創設和諧、民主的課堂氛圍。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自己發現知識,掌握知識,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創新意識,體驗創新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