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杏賢
閱讀是英語學習的重要環節,更是學生運用英語知識形成語言技能的重要途徑。眾所周知,小學英語閱讀教學旨在通過閱讀的方法讓學生獲得自主學習的能力,并能夠通過閱讀技巧的提升來強化學生的英語素養。但目前學生的閱讀能力卻越來越不盡如意。學生閱讀興趣不高,缺少系統閱讀策略指導,閱讀習慣難以形成,英語閱讀成了英語學習的薄弱環節。現對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現狀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對策,以期能夠促進小學英語閱讀教學工作的進步,提高小學英語閱讀能力。
一、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現狀分析
(1)閱讀材料缺乏、選擇單一,難以滿足學生閱讀量,不利于培養學生閱讀興趣與閱讀習慣。與教材配套的閱讀材料非常少,受非母語生活環境與地區實際情況限制,符合學生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的閱讀材料較為匱乏,也限制了教師對閱讀材料的選擇,造成小學生可以選擇的閱讀書籍范圍少,難以引起學生閱讀的欲望,進而影響學生閱讀興趣的提高與良好閱讀習慣的形成,無法達到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目的。
(2)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在閱讀教學上過于注重詞句操練,輕視語篇理解。為了應付考試,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往往偏重于對文章中語句和語法的講解,而忽略了對學生進行系統的閱讀訓練和閱讀策略的指導。如果教師常常把閱讀材料分解成孤立的語言知識點進行教學,很難讓學生對語篇有整體感的把握,對故事內涵的了解浮于表面,難以培養學生文本意識,提高閱讀素養。
(3)課外閱讀量不足,持續閱讀習慣難以養成。適合小學生閱讀的英文閱讀材料少;學生閱讀興趣不高;學生學業負擔重,難以保證每天有足夠的閱讀時間;對課外閱讀認識不夠;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上的缺失等等原因,使得小學生難以保持課外閱讀的興趣和持續性,不利于學生養成閱讀習慣,提高閱讀能力。
面對以上種種原因,要切實提高學生閱讀素養和提升英語閱讀教學效果,我們必須對癥下藥才能藥到病除,針對問題采取相應的策略與方法。
二、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的對策
(1)選擇、開發合適英語繪本,建立閱讀資源庫。德育心理學家認為:“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兒童的自我教育往往是從讀一本好書開始的。”英文繪本圖畫精美,色彩明麗,故事語言原汁原味,朗朗上口,大大激發了學生的想象力與創造力。一本合適的繪本能引起學生學習興趣,激發強烈學習欲望,產生期待,幫助學生學習英語,讓他們獲得更全面的知識。可以說選擇合適的英文繪本運用到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遵循一定的閱讀教學原則,可以有效地激發小學生英語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閱讀興趣、英語基礎、認知能力,繪本的難易度等方面進行考慮,為學生挑選、推薦適合的繪本,或者結合教材內容進行整合創新,重構教材文本,為學生提供更多的閱讀材料。注重收集與保存,使其形成完善的閱讀資源庫,為學生的閱讀提供強有力的保障。教師選材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能力,知識水平能力,因為合理有效的利用繪本,既是對教材的補充,也是對學生學習閱讀能力的提升。
(2)摒棄舊觀念,學習新理念。閱讀能力是通過教師課堂的正確指導、訓練和學生大量的閱讀實踐才能培養和提高的。因此,教師必須摒棄舊思想、舊觀念,拋開應試教育的束縛,轉變思想,積極參加研討會,多聆聽專家講座,不斷更新教學觀念,學習新課標新理念,以理論為指導,以課堂為陣地,以學生教材為載體,注重在教學中滲透英語閱讀策略,指導學生在學習中學會閱讀,在閱讀中學會知識,培養學生閱讀能力。
(3)優化閱讀教學策略,提高學生閱讀能力。①以“繪”激趣,提高閱讀興趣。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繪本已經逐漸成為幼兒及兒童重要讀物之一,它制作精美,色彩豐富、語言生動有趣、蘊含深刻的故事內涵,深受孩子們的喜愛。尤其是在兒童英語學習中,英語繪本生動的圖畫與鮮活富有創意的內容對于提升兒童學習興趣,幫助兒童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兒童學習效率有著極大幫助,其特點符合小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心理特點,能潛移默化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語感的形成。例如在教授完PEPBooklunit1 partB 5個文具時,學生已經略顯疲憊,興趣明顯下降。這時我拿出了外研社出版的配套繪本《A noisy schoolbag》,學生立即被有趣又精美的圖畫牢牢吸引了,紛紛要求要看故事書,還熱烈的討論故事角色和內容。課堂氣氛積極,學生閱讀的興趣被充分調動起來,甚至延伸到課外閱讀。從中可以看出,繪本能很好調動學生閱讀的能動性,培養學生閱讀的興趣。②以“繪”學詞,提高閱讀能力。在小學英語閱讀中,詞匯一直是閱讀者最大的閱讀障礙。小學生詞匯量不夠,導致閱讀文章時的攔路虎生詞多,容易使學生感到英語閱讀索然無味,無法達到通過閱讀提高閱讀能力的目的。phonic 教學和sight words教學是培養學生的音素意識、拼讀能力和提升學生的閱讀流暢度的重要手段。
三、開展活動與評價手段,促進閱讀習慣的形成
教育家蘇霍姆林基曾說: “讓學生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而課外閱讀在小學生英語教學中有著重要的作用,它既能對教材作知識上的補充,又能拓展學生詞匯量,提高學生閱讀能力。教師要想方設法引導學生保持大量閱讀,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要想學生愛上閱讀,形成習慣,教師可以創設形式多樣的閱讀活動,為學生搭建一個展示的舞臺,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提高閱讀自主性。例如定期舉辦讀書分享會、讀者劇場、話劇表演、故事書評比賽等,還可以定期展示學生優秀的閱讀筆記、手抄報、手創繪本等,鼓勵學生每學期制定閱讀計劃,推薦一些合適有趣的讀物給學生。形式多樣的活動能讓學生熱愛英語,喜歡上英語,產生更多的閱讀興趣,促進學生不斷閱讀,從而慢慢養成閱讀的習慣。
同時建立多元動態、靈活的評價體系有利于學生持續閱讀習慣的養成。任何一門課程的學習效果都離不開科學、恰當的評價,英語繪本的教學也不例外。對教師而言,評價應是對教學的及時反饋和反思,之于學生則是激勵和促進。《新課標》提倡對學生進行多元評價。因為,每一個孩子都是不同的個體,都是動態發展變化著的,每個孩子的智能傾向、認知能力、知識經驗以及情感和意志力也有差異,勢必不能一刀切,也正如多元智能理論所告訴我們:評價的目的是幫助學生全面發展。教學評價應該注重識別學生智能的強弱項,在學生整個學習和生活過程中隨時進行,并在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活動過程中進行,評價方式應當體現學生的個體差異及成長階段的變化。因此,評價應該是多元、動態的。
英語閱讀能力是發展其他語言技能的基礎和前提,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更是一個長期的,循序漸進的復雜過程,教師要針對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在教學中有針對性開展閱讀教學,培養學生閱讀素養,進一步提高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藍倩.小學英語繪本教學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策略[J]新課程小學, 2018 (8) : 49.
[2]王英華.小學英語繪本教學實用指南[M]合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20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