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秀蕾
高職院校是為社會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陣地,對社會風氣的營造、國家的發展等都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高職院校應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工匠精神,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讓學生成長為高素質的人才,給國家與社會帶來良性影響。基于此,本文對工匠精神融入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徑展開研究。
一、工匠精神融入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一)工匠精神融入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時代的需要
與普通本科學校相比,高職院校與社會的需求連接更為緊密,其主要職責就是為社會提供所需的人才。所以,高職院校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時,對其與現實的貼合度要求更高。而工匠精神的融入則充分滿足了高職院校特色教育的要求,能夠將學生的思想教育落到實處,促使學生在思想政治課堂中獲得熟悉感與代入感,受到良好的啟發,進行反省與反思,使學生能夠從多個角度探究思想政治知識與現實生活之間的關系,開闊學生的視野,促進學生思想品質的提升,有利于新時代下教育目標的實現。
(二)工匠精神融入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提升教育質量的重要保障
高職院校的招生范圍較廣,易出現學生間差距較大、學生素質水平良莠不齊的情況。要想落實教育要求,高效地完成教育任務,高職院校就要保障教育質量保持在較高的標準上。而工匠精神則對此具有針對性,能夠督促教師精益求精,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有效地融入職業道德、職業品質、價值取向等教育內容,為學生營造出良好的學習與成長環境,促使學生能夠在教師的直接引導或間接熏陶下樹立起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提升。
二、工匠精神融入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
雖然在素質教育的深化改革下,高職院校教育工作者加大了工匠精神的融入程度,思想政治教育得到了嶄新的發展空間,但受多種因素的影響,目前工匠精神融入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遇到了一定的困境,給學生的成長與發展造成了阻礙。經過分析與整合,以下對造成困境的主要影響因素展開分析。
(一)高職院校學生對工匠精神的認知意識淡薄
大多高職院校學生的思想較為叛逆,對工匠精神的認知意識淡薄,在學習與實習工作中有很多有待補足的地方。首先,就高職院校學生課堂學習情況而言,多數學生對教師不夠尊重,不服管教,課堂上睡覺、玩手機、交頭接耳等情況層出不窮,給教師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困難。其次,就高職院校學生實習情況而言,部分學生缺乏參與工作的積極性,工作態度不夠端正,只想在學校“混文憑”,不僅在實習期間時常翹班,在正式步入工作崗位后也時常出現打架斗毆事件,不僅不利于自身的發展,還對高職院校造成負面影響,不利于高職院校的長久發展。
(二)高職院校工匠精神培養方式單一
為響應國家教育部門的號召,高職院校積極將工匠精神融入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但最終呈現出的效果卻與教師的預期相去甚遠。究其根本在于,高職院校工匠精神培養方式單一,未能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針對性教學方案的設計、調整教育方式和方法,導致學生在符合自身需求與現階段的心理成長特點的環境中舉步維艱,打擊了學生學習的自信心。長此以往,學生會產生自暴自棄的心理,在思想政治課堂中走向邊緣化位置,最終導致工匠精神在高職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中遇到較大的阻礙,無法呈現最佳的教育效果,且對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造成一定的傷害。
(三)校企合作中工匠精神培養不受重視
校企合作是目前我國高職院校教育的常見模式,主要目的是將理論知識教育與實踐教育相結合,為學生提供了解未來工作崗位的機會,加強高職教育與社會發展的連接性,保持與時俱進的步伐,為學生的發展提供助力。但就思想政治教育上,高職教育與企業卻未能達成共識,究其根本在于部分企業缺乏長遠的考慮,一味追求經濟效益,對學生的工匠精神培養不夠重視,導致學生在實踐學習的過程中欠缺思想政治培養,無法引導學生正確對待工作中出現的問題,以致學生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出現偏差,給學生今后步入工作崗位埋下了較大的隱患。
三、工匠精神融入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
(一)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將工匠精神納入高等教育機構的意識形態和政治教育的重要目標是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具體地說,目標是向高職學生灌輸價值觀、生活哲學與政治教育的正確意義。為實現這一目標,高等教育機構、教師和學生必須合作。教師應樹立榜樣,充分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指導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教師應當熟悉畢業后學生從事的職業,深入了解企業內部的工作條件和先進的學科理論,引進行業實例。教師在工匠精神思想和管理過程中,可以靈活引用個案,激勵學生,引導學生熟悉自己的職業、熟悉自己的職業方向,培養對良好職業道德的向往,并與良好的職業態度和良好的指導保持一致。同時,教師應通過面談、活動等方式深入與學生交流,了解學生對職業和未來就業的認知,幫助學生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幫助學生根據自身特點獲得職業自主和自信心理。除此之外,教師還應繼續參加培訓,提高思想意識教育水平,提升高等教育機構的專業技能,在高等教育機構推行政策。
(二)加強思想政治教育
高職院校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工匠精神,在工匠精神的指引下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制訂培養計劃,進一步確定工匠精神培訓方案。當前,高職院校非常注重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培養學生的價值觀,引導學生對熱點事件進行清晰的認識,但是在培養學生職業素養上還有一定的不足。高職院校要做好準備,采取各種措施豐富學生的思想政治學習,在教學中融入工匠精神,特別要把握好學生剛入學這段時間,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加強對學生工匠精神的引導與培養。
(三)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時要因材施教
第一,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應以學生學習的特點、學生能力為指導,并應分析學科發展方向。在這一基礎上,培養高職院校學生的職業價值觀。此外,思想政治教育培訓的方法和模式也有很大的差異,這就要求高職院校在實踐中對工匠精神進行培訓。技能精神是職業道德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的基本職業要求。學生在學習與生活中體現自己的價值觀,為社會進步做出貢獻,其中個人素養和職業道德起著重要作用。高職院校培養工匠精神,應在學生學習生涯中根據他們的專業方向、職業興趣等,建立正確的教育模式,引導學生培養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非常重要的專業精神,是所有行業都需要的精神,它能夠引導人們克服困難,努力完善自身。在高職院校教育中融入工匠精神,可以有效解決院校發展不足的問題,不僅對高職院校發展與教學有所幫助,對學生基本道德、創造力和實際能力培養也具有重要作用;不僅提高了教師教育水平,同時提升了高職院校的教育水平。對此,怎樣提高學生的素養是當前高職院校需要思考的問題。在這個快速發展的時代,高職院校要想穩定發展,就必須要根據時代的要求來培養學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工匠精神,這是現階段高職院校需要做的事情。
四、結語
綜上所述,工匠精神是當今社會倡導的,同時也是職業人才應當具備的一種精神。在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工匠精神無疑是明智之舉,對學生今后的成長與發展具有深遠的意義。因此,高職院校教師應對此予以高度重視,不斷優化教學過程,并積極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能力,為學生起到模范帶頭作用,為國家輸出更多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王芳,曹云峰.工匠精神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價值內涵及培育路徑[J].繼續教育研究,2017(12):95-96.
[2]王蓉霞.工匠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探索[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7(12):56-58.
[3]劉敏,庹前進.關于高職院校培育工匠精神的幾點思考[J].湖南大眾傳媒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2):106-108.
(作者單位 長春汽車工業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