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虹 郭秋霞

近年來,國家對特殊教育日漸重視,先后提出了《特殊教育提升計劃(2014—2016年)》《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計劃(2017—2020年)》(以下簡稱二者為《提升計劃》)。廣東省作為我國經濟發達省份之一,緊隨國家的步伐制定并實施了一系列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汕尾市雖然隸屬于廣東省,但卻屬于欠發達地區,經濟的不發達阻礙了特殊教育事業的發展。因此,開展汕尾市特殊教育的研究對于實現《提升計劃》特殊教育發展目標具有重大意義。
一、汕尾市特殊教育現狀
(一)特殊學校基本情況
當前,汕尾市共有特殊學校5所,分別為汕尾市特殊教育學校、陸河特殊教育學校、陸豐特殊教育學校、海豐特殊教育學校、汕尾市城區特殊教育學校。2014年前,汕尾市僅有汕尾市特殊教育學校和陸豐特殊教育學校兩所特殊教育學校,《提升計劃》落實后,汕尾市先后在城區、海豐、陸河開辦特殊教育學校,響應國家每30萬人口需有1所特殊教育學校的政策。
汕尾市特殊教育學校1995年建校,招收義務教育階段6~16歲具有聽力障礙、言語障礙、腦癱、唐氏綜合征、自閉癥、多種障礙等的特殊兒童(無盲兒)。目前在校特殊兒童99人,開設的年級有一至六年級,共編9個教學班。陸豐特殊教育學校建于2000年,主要招收聾啞學生。《提升計劃》落實后,開始建新校區,新校區于2015年9月投入使用,目前學生總人數169名,其中42人聽障,1人盲,126人智障(包含唐氏、腦癱、多重、自閉等),目前開設的年級有一至五年級。汕尾市城區特殊學校于2019年底建校并招生,因受疫情影響,學校采取送教上門的方式進行教學,總共有學生34人。學生都是一至三年級的學生,年齡最大的14歲,最小的8歲。海豐特殊教育學校于2018年建校招生,現有學生共116人,在校生80個,送教上門學生36人。兩周一次送教,每次兩節課,一節課0.5~2小時。在校生年齡段參差不齊,按照年級劃分為一至二年級,年齡都是7~13歲,有26個聾啞孩子,啟智54人(包含自閉癥、唐氏綜合征、腦癱)。陸河特殊教育學校于2017年建校招生,在校生人數120人,大部分為智力障礙學生,學生年齡主要在8~14歲,按照每年入學時間進行分班,或按照學生能力分班,無論年齡大小都從一年級開始教學。
(二)師資及培訓情況
目前,汕尾市5所特殊學校的師資情況如表1所示。表格中教師總數包含在編教師和外聘人員、學校領導、行政后勤人員。從表1中我們可以了解到,除了陸豐特殊教育學校,其他特殊教育學校教師總數都不超過50人,按照國家標準1∶2.5到1∶3的師生比例,部分特殊教育學校師生比例不達標。此外,外聘教師幾乎都是非專業教師,以生活阿姨和輔助教師為主,大部分都不能承擔教育教學工作。特教專業教師除了汕尾市城區特殊學校是2019年新建校,新招聘特教專業教師有10人,占總教師人數的71%,以及海豐特殊教育學校2018年建校,新招聘特教專業教師10人,占總人數的48%,其他特殊教育學校特殊專業教師所占比例皆低于25%,其中陸河特校特教專業教師所占比例最低,才不到0.09%。汕尾市特殊教育學校外聘教師人數最多,為13人,占教師總人數的39%;陸河特殊教育學校10人,占總教師人數的43%;海豐特殊教育學校3人,占教師總人數12%;其余兩所特殊教育學校皆無外聘教師,根據問卷和訪談了解到這兩所特殊教育學校無外聘教師并非不缺教師,而是學校財政無力支撐外聘教師費用,校內經費都是專款專用,沒有多余的經費外聘教師。
師資培訓方面,筆者通過訪談了解到,除了汕尾市特殊教育學校反饋教師可以正常參加國培、省培等強師工程培訓,其他幾所特殊教育學校都反饋專業培訓機會很少,一般都是入職培訓和省里組織的研討和教學觀摩。不能參加國培、省培的教師,一般由學校自己組織安排骨干教師培訓,或者是到兄弟學校參觀學習。但是,培訓時間一般比較短,如果培訓頻次高了或者時間太長,學校就無法安排教學任務,因為學校師資嚴重不足。
(三)課程與教學
5所特殊學校上課時間基本為上午8:30至16:00,學生有寄宿的,也有走讀的。一般采用集體教學的方式,也會根據情況進行個別教學。因師資有限,無法對每個學生進行個別教學。個別教學分為三種情況:第一,針對個別多動、腦癱、言語障礙的學生;第二,根據每個學生的家庭情況,如住址離學校距離的遠近、父母是否有時間接送;第三,個別學生學習或者康復能力較好的,也會根據情況安排專業老師進行個別訓練和指導。個訓的頻率一般為2周一次,一個月2次左右。課程的設置都是根據國家標準進行,還會根據當地特色和學生情況開設某些特色課程。一般都是按照啟智班和啟聰班的分班來開設課程,并沒有太細的分班分類,且大部分都是低年級班級。
以上是汕尾市5所特殊教育學校的基本情況,每所特殊教育學校也會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和所屬地理位置能獲取的資源來開設課程。例如,汕尾市特殊教育學校除基本的文化知識課之外,也開設康復、訓練、體育、陶藝、武術、柔道等課程,同時與汕尾市藝術培訓機構合作,購買教學服務,以打包的形式購買陶藝、體育等課程,或者利用家長資源做助教。
(四)學制銜接情況
根據《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計劃(2017—2020年)》要求完善特殊教育體系,但是汕尾市特殊教育體系的完善還有待落實。目前的教育只能解決小學問題,后續的學習可以選擇隨班就讀,但面臨普通學校同學的接納問題、語言溝通交流問題、個人學業難跟上的問題。此外,隨班就讀要求有資源教室的巡回指導,目前汕尾還不具備這個條件,所以孩子完成低年級的學習后就沒有去處了。即使廣東省培英學校可以接納一部分孩子,也只招聾啞、盲、肢體障礙的學生,不招收智障兒童。智障兒童基本沒有出路,畢業后基本待在家里,或者在原來學校再讀兩年。部分比較優秀的特殊學生畢業后直接走向工作崗位。
二、汕尾市特殊教育現存主要問題
(一)特殊教育起步晚,教學資源有限
汕尾市最早的特殊教育學校是汕尾市特殊教育學校,于1995年建校。與珠三角地區特殊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相比較,汕尾市特殊教育發展相對滯后。《提升計劃》落實后,特殊教育學校雖然建立并招生,但是因資金、師資等衍生的一系列問題無法得到解決,如缺乏與之相配套的特殊教育機構、功能室,缺乏先進的特殊教育理念,特殊教育課程建設不夠完善,對特殊兒童的康復訓練活動無法開展,對有個別需要的殘疾兒童無法進行及時的治療和教育等。汕尾地區也沒有高校開設特殊教育專業,無法對當地特殊教育進行指導或幫扶。校內領導、教師也缺乏“走出去”“引進來”的機會,如到特殊教育相對發達的北京、上海等地學習。因此,即使在《提升計劃》的推動下學校的硬件勉強跟上,但是軟件還是無法跟上,部分學校的配套功能室、康復訓練室只是擺設,無法真正發揮教育教學作用。
(二)師資緊缺,教師隊伍結構不合理
師資是特殊教育發展的核心力量,然而5所特殊教育學校反映的情況出奇地一致,都是教師嚴重缺乏,尤其缺乏特教專業教師。由于特殊教育學校學生的特殊性,需要教師一對一輔導,對教師的專業性要求非常高,尤其是康復訓練和個別教育,都需要特教專業教師進行專門輔導。目前,特殊教育學校師資非常緊缺,尤其是特教專業教師。加上特殊學校的師資構成以普校轉崗老師居多,師資構成比例非常不合理。特殊兒童的康復和特教領域對師資的專業性要求都非常高,專任教師是否接受過相關領域的專業培訓,對教師工作的適應性、業務水平以及特殊兒童的康復與成長影響非常大。汕尾地區特殊教育學校師資的專業對口率低,加上入職后的專業培訓無法跟上,特殊教育學校專任教師的專業發展和工作的實效性自然就難以滿足有特殊需要孩子的迫切需求。
(三)教學條件不完善,課程模式單一,教學質量有待提高
根據調查了解,汕尾市5所特殊教育學校都配備有功能實訓室,但是部分學校功能室不齊全,或者功能室形同虛設無法投入使用,有的功能室齊全的學校也因為缺少專業教師而無法使用。課程教學多采用集體教學,個別教育難以進行,加上只有少部分教師是特教專業出身,教學質量無法得到保證。由于特殊教育的特殊性,對教學條件、師資、課程的設置等都有較高的要求,特殊教育學校辦學首先要符合國家的規定和要求,其次要符合特殊學生生理、心理發展特點,最后要有針對性。然而,綜觀汕尾市當前特殊教育情況,教學條件有待完善,課程模式由于種種原因多采用集體教學方式,教學質量有待提高。
(四)特殊教育體制不完善
雖然《提升計劃》落實之后汕尾市的特殊教育取得了一定的發展,當地政府對特殊教育的重視程度也不斷提高,但是汕尾市大部分特殊教育學校還停留在只能滿足小學階段的教育上。教育體系建設不完善,隨班就讀政策落實不到位。特殊教育學校只能解決小學問題,學前和初中、高中無法解決。對于特殊學生而言,幼兒期的康復訓練效果是最優的,錯過3~7歲的黃金干預期,后期的康復訓練效果會大打折扣,所以,學前階段的特殊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而中學階段的教育能滿足學生專業技能提升的需求,為特殊學生后期的生活做準備,解決特殊學生的后顧之憂。所以,根據當前的國家政策完善汕尾市特殊教育體系,落實隨班就讀政策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汕尾市特殊教育發展建議
(一)加大政府支持力度
當前汕尾市的特殊教育的發展和建設主要圍繞《提升計劃》開展,但由于汕尾市交通、信息相對滯后,許多政策的執行、教育制度的建設、理念的傳播都較為緩慢,這些都阻礙了特殊教育的發展,需要政府加大對特殊教育的支持力度和關注度。首先,應明確汕尾市政府的教育職責;其次,建議把特殊教育事業納入汕尾社會發展整體規劃;再次,成立汕尾市特殊教育工作小組,統籌汕尾市各方力量,小組成員可包括教育、殘聯、民政、財政、衛生部門等;從次,合理劃分汕尾市、縣、鎮、村各級單位的工作職責,設立專門的特殊教育管理人員,把特殊教育的工作落到實處;最后,也是尤為重要的一點,即完善汕尾市特殊教育經費的保障機制,合理化調整特殊教育財政的投入結構,將特殊教育事業納入汕尾市同級財政預算。
(二)引進專業教師,優化師資結構
汕尾市目前師資的來源主要有普通學校轉崗、公開招聘的特教教師、委培教師、外聘教師四類。轉崗教師專業性不夠強;公開招聘的特教教師人數少,編制、名額有限;委培教師不能解決當前師資緊缺的問題,師資培養周期較長;外聘教師大多只能承擔后勤、生活老師的工作。汕尾市特殊教育當前最嚴峻的問題就是師資緊缺和專業對口率的問題。要解決這個問題,就要建立汕尾市特教師資的培養制度。政府可扶持汕尾當地高校開設特殊教育專業,采取訂單培養的方式培養特殊教育教師,這對于解決教師緊缺問題具有重大意義;也可以在其他師范類專業開設特殊教育相關公共課程,允許學前教育等相關性較強的專業學生選修特教方向;對于正在從事特殊教育工作的社會人員和普校轉崗的非專業教師,可以在汕尾市高校開始特殊教育的相關課程,讓這類老師加修一定學分的特殊教育專業課程,并出具研修學時證明,提高在職人員的專業性;此外,可以在汕尾市推行家校合作的方式,成立家校合作委員會,由委員會安排家長或者志愿者,幫忙照顧學生午休、午餐等,緩解生活教師不足的問題。
(三)完善特殊教育體系,落實隨班就讀政策
特殊教育體系不健全是汕尾市特殊教育的又一大問題。教育階段的缺失,會對有特殊需要的學生造成不可估量的影響,這直接關系到學生的康復情況和踏入社會的收入水平、生活質量。根據汕尾市這一情況,首先,應盡力完善當地特殊教育體系;其次,可以順應全球融合教育的發展趨勢,根據《提升計劃》的教育理念,落實隨班就讀政策,解決特殊學生幼兒園、初中、高中的教育問題。這不僅符合國家特殊教育發展政策,也立足于汕尾當地的現實情況,可以有效地解決當前特殊兒童其他階段的教育問題。當然,特殊教育學校也應該發揮自身的優勢功能,積極主動地與普通學校建立聯動機制,幫助普校教師掌握特殊兒童的教育教學技巧,對接受特殊兒童的普校進行巡回指導和支持,保障隨班就讀能夠順利進行。
四、結語
綜上所述,當前汕尾市特殊教育的發展存在許多不足之處,要解決當前的發展困境,汕尾市應動員政府力量和社會資源,在現有制度和教育的基礎上,明確政府責任,完善特殊教育體制,加強師資隊伍建設,落實隨班就讀政策,從根本上解決特殊教育的發展問題,推動汕尾市特殊教育事業的發展。
【基金項目】廣東省教育廳科研項目青年創新人才類項目“農村特殊教育發展現狀與對策研究——以汕尾市為例”(編號:2017GWQNCX064)。
參考文獻:
[1]林利華,張悅歆.西藏特殊教育現狀與發展策略[J].現代特殊教育,2017(21):36-39.
[2]齊培育,拓小娟,趙斌.我國高等特殊教育專業建設現狀調查[J].當代教師教育,2018(1):68-75.
[3]顏學文,王珊珊,王堯,等.西藏特殊兒童生存現狀的分析:以拉薩市特殊教育學校為例[J].西藏科技,2018(10):29-31+34.
[4]徐音.全納教育理論對河南省特殊教育學校體育教學的啟示[D].開封:河南大學,2014.
(作者單位 汕尾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