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師生共讀名著活動,不僅能讓學生真正讀懂名著,還能提升學生的認知水平,讓名著所蘊含的精髓成為學生成長道路上寶貴的精神食糧。教師可采取以下策略開展師生深度共讀名著活動:在正文閱讀前進行整體審視,確保閱讀時間和閱讀環(huán)境恰當適宜,利用有效方式引導學生交流,通過情境創(chuàng)設分析名著,閱讀結束后引導學生反思。
關鍵詞:語文;閱讀教學;師生;共讀名著;閱讀效果;語文素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33.33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1)11-0030-02
當前學生的課外閱讀狀況并不樂觀,尤其在名著閱讀方面整體效率較低。開展師生深度共讀名著活動,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提升學生的閱讀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師生深度共讀名著活動,是指師生雙方通過共同閱讀同一本名著,使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打開思路,獲得豐富的背景知識和閱讀感悟,最后提高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的活動。這個活動是全班性的集體活動,其除了能夠幫助學生找到獨立閱讀的思路外,還能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帶動那些對課外閱讀有抵觸的學生共同閱讀。因此,教師要積極開展師生深度共讀活動,并采取全面、新穎的策略使活動順利進行。
一、在正文閱讀前進行整體審視
在平常的閱讀活動中,學生總是習慣直接閱讀正文,容易忽略一些細節(jié)信息。教師帶領學生共讀名著正文之前,應該先對整本書進行整體瀏覽,從以下幾方面獲取一些必要信息。
1.對封面和作者簡介進行瀏覽
教師首先要帶領學生瀏覽封面,通過書名及各級標題猜測名著的主要內容。此外,封面上的插圖也不要放過,教師可以讓學生探討插圖中的內容,并將其記在心里,等閱讀正文時再進行對比。同時,還要讓學生瀏覽作者簡介,了解作者生活的時代背景及創(chuàng)作心理,這對理解名著有很大幫助。
2.對前言和目錄進行瀏覽
瀏覽完封面和作者簡介后,教師要帶領學生對前言和目錄進行瀏覽。前言可能是作者對整本書的總結概括,也可能表述作者寫作時的思想感情,學生通過閱讀前言能夠為接下來的閱讀做好心理準備。目錄則是整本書的框架,學生通過閱讀目錄可以了解名著情節(jié)的大致走向,用最短的時間對名著形成基本印象。
二、確保閱讀時間和閱讀環(huán)境恰當適宜
1.保證共讀時間合適充足
閱讀名著對學生來說并不輕松,如果沒有合適且充足的時間,就不能保證師生共讀活動的效率。教師應該結合學生一天要完成的任務,以及每天在不同時間段的精神狀態(tài),挑選專門時間段開展共讀活動。比如,可以將共讀時間安排在早讀時間或午休之后,還可以設置名著共讀課,給學生一節(jié)課的閱讀時間。保證合適充足的共讀時間,不僅能夠讓學生擁有良好的閱讀狀態(tài),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規(guī)律性閱讀習慣。
2.保證共讀環(huán)境安靜適宜
閱讀環(huán)境是影響師生共讀的核心要素。以往,教師習慣于讓學生放學后在家中閱讀,但由于外界因素的干擾,很多學生無法靜心閱讀。因此,最理想的閱讀場所應該是教室。教師可以設置專門的閱讀課與學生共讀,這不僅方便師生交流,還能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使學生在教師的引領下運用科學的方法進行閱讀,更好地理解名著內涵。
三、利用有效方式引導學生交流
開展師生共讀名著活動時,如果只讓學生自己閱讀是行不通的,教師需充當引領者,引領學生閱讀,并引領學生通過交流更好地認識名著、理解名著,進而提高閱讀能力。在閱讀中,教師可采取以下兩種方法引導學生交流。
1.通過問題設置引導學生交流
為激發(fā)學生交流的興趣和欲望,教師可以采用問題引導的方式促使大家進行交流。比如,師生共讀名著《魯濱遜漂流記》時,在閱讀之前,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幾個問題:為什么魯濱遜會流落到荒島上?他在荒島上是怎樣一步步改善生存條件的?當學生帶著問題閱讀完后,教師可以讓學生針對這兩個問題進行交流。交流的過程,其實就是回答問題的過程,也是梳理文章內容的過程。
2.通過成立讀書會引導學生交流
師生共讀一本名著之后,教師可以開展專門的讀書交流會讓學生交流感想。教師和學生可以就讀書過程中產生的疑問、書中有趣的內容,以及書中相關內容的擴展聯想等隨意發(fā)言,目的是與大家分享自己的閱讀感受。為了使讀書會更有針對性,教師需要為讀書會確定一個主題,如“友情”“理想”等。
四、通過情境創(chuàng)設分析名著
在共讀名著過程中,為提升閱讀效果,教師需要幫助學生分析名著,對名著中的人物角色、情節(jié)變化、語言心理等進行分析。教師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符合學生心理發(fā)展的情境的方式完成這一目標。
1.通過繪本繪制梳理名著
為促進學生更好地分析和理解名著,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繪制繪本的方式創(chuàng)設相應的情境。繪本,即圖畫書,就是“畫出來的書”,就是以繪畫為主,并附有少量文字的書籍。師生共讀一部名著之后,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幾組,讓每組學生將書中某部分內容繪制成繪本。在繪制過程中,學生需要深入分析和體會故事內容,這樣才能將繪本繪制得更加貼切、生動。另外,教師也可以和學生共同在黑板上作畫,比比誰畫的故事情節(jié)最完整,畫得最好。
2.通過情節(jié)演繹分析名著
學生的思維模式還未完全成型,再加上生活經驗較少,所以他們有時對名著深層次的思想情感難以把握。這時,教師不妨引領學生創(chuàng)設與故事內容相關的情境,讓學生在相應情境中更好地理解和體悟名著的深層次思想感情。比如,閱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時,為了讓學生真切地體會保爾全身癱瘓、雙目失明的痛苦,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情境創(chuàng)設,通過演繹相應情節(jié)來深入體會保爾的心情,感受保爾當時的無助與不甘。學生只有感受到保爾的思想感情,才能更好地理解保爾不向命運低頭的不屈不撓的精神。
五、閱讀結束后引導學生反思
名著之所以經典,是因為其具有極強的思想性,每一次閱讀都會帶給讀者不同的啟示。然而對于學生來說,要想充分感受名著深刻的思想性,還有些困難。這時,教師就可以在共讀名著后引領學生進行反思,讓學生在反思中形成自己的感悟。
1.通過批注和寫作記錄自己的感悟
在反思中,最好的方法是通過批注和寫作來記錄自己的感悟。首先,可以在書上做批注。學生在閱讀時可以邊讀邊畫,將自己認為是重點或喜歡的語句畫上橫線,還可以在旁邊空白處寫下自己的感想。其次,可以進行語句摘抄。學生可以準備一個摘抄本,在閱讀時看到自己喜歡的語句或段落,就可以摘錄到摘抄本上。同時,教師也可以向學生推薦好句好段,讓學生記錄下來。最后,可以書寫心得體會。通過共讀后的交流分析,每個學生都會對名著有許多感受和體會,這時就可以將自己的感受和體會寫出來。
2.通過后續(xù)活動加深學生思考
在共讀活動結束之后,很多學生會感覺意猶未盡,此時教師就可以通過開展后續(xù)活動來延續(xù)學生的情感,加深學生的思考。后續(xù)活動的內容很多,比如針對故事結局進行續(xù)寫,針對故事提到的事物在現實生活中進行觀察,或者對故事中的精彩片段進行話劇排演,等等。后續(xù)活動內容越豐富,學生的感悟也將越深刻。
總之,師生深度共讀名著活動對提高學生的閱讀效果、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具有重要作用。在師生共讀名著活動中,學生除了能收獲名著的精神內涵之外,還能收獲閱讀興趣及良好的閱讀習慣。師生共讀還能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為教師開展更深入的課堂教學打下基礎。因此,教師必須積極開展師生深度共讀名著活動,并不斷探索有效的閱讀引領手段,引領學生進行高效的閱讀,進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莫仁銀.師生共讀,以讀促讀——部編版教材名著閱讀教學探究[J].課外語文,2018(30).
[2]籍歡歡.師生共讀,潤心有道[J].廣東教育,2017(08).
[3]徐金國.名著閱讀應導向真閱讀深閱讀[J].語文建設,2016(25).
[4]萬衛(wèi)坤.有關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進行“師生共讀”的實踐與感悟[J].語數外學習,2014(10).
Exploration of the Strategy for Teachers and
Students to Read Masterpieces in Depth
Qiu Chunfeng
(Zengcheng No.2 Hydropower Bureau School,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Guangzhou 511348, China)
Abstract: The activity of reading masterpieces by teachers and students can not only make students really understand masterpieces, but also improve their cognitive level, and make the essence of masterpieces become valuable spiritual food on the way of students' growth. Teachers can take the following strategies to carry out in-depth reading activities: to examine the whole text before reading, to ensure that the reading time and reading environment are appropriate, to use effective ways to guide students to communicate, to create and analyze classics through situations, and to guide students to reflect after reading.
Key words: Chinese; reading teaching; teachers and students; reading classics together; reading effect; Chinese literacy
基金項目:本文系廣州市增城區(qū)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2019年度課題“義務教育階段師生共同深度閱讀名著的實踐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課題編號:zc2019051
作者簡介:邱春鳳(1976-),女,廣東新豐人,一級教師,從事語文教學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