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會蘭
摘 要: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是數學教學過程中的重點和難點。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學生只有具備較強的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將自己所學的數學知識聯系起來,并應用到解題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激發學生求知欲望、開展實踐教學活動等方式,促進學生對知識的吸收和利用,幫助學生將知識轉化為解決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數學教學;解決問題能力;生活化情境;求知欲;實踐教學
中圖分類號:G421;G623.5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1)11-0060-02
在當前的數學教學中,一些教師仍在采用灌輸式、填鴨式的傳統教學方式。在這種教學方式下,學生缺乏主動思考,在學習過程中積極性較低,容易對數學學習產生抵觸情緒,使學習成績和學習能力都難以得到實質性的提高。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基礎教育對數學教學提出了更高要求,其中就包括對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是數學教學過程中的重點和難點。在數學學習和解題過程中,學生需要具有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和理解能力,能夠將自己所學的數學知識聯系起來,并應用到解題過程中。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不斷創新教學方式,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數學教學存在的問題
1.缺乏正確的教學觀念
在數學教學中,一些教師受“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只看重學生的考試分數,對學生能力方面的培養關注度不高。此外,一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重視創新教學方法,所采取的教學模式較為單一,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到枯燥乏味,沒有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達不到既定的教學效果。
2.缺乏生活化的教學情境
數學這門學科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和抽象性,對于學生來說并不是特別好理解,所以有些學生學習時難以產生學習興趣。雖然有些教師能夠在教學中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但是仍偏向于理論知識的講授,沒有將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相結合,缺少生活化元素的融入,實用性不強,難以讓學生理解抽象的數學知識。
3.缺乏趣味性
小學生由于心智還沒有發展成熟,對事物的認知和探索通常是從自己喜歡的、感興趣的角度入手,更喜歡一些有趣味的事物,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注重趣味性的融入。但是,很多數學教師沒有充分利用學生的這一特點,在教學中仍然使用一些傳統的案例,缺乏趣味性。久而久之,學生就容易出現厭煩心理,進而影響學習質量。
二、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意義
1.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形成的解決問題的能力,能夠幫助學生拓展思維,使學生將復雜的數學問題變得簡單化,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難以理解的數學問題,有助于發散學生的思維,拓展學生的思維模式,進而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2.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學生如果具備一定的解決問題的能力,就能在解題過程中逐漸體會到解決問題的快樂和成功感,就能更為自覺、主動地思考和交流,積極地與教師和同學展開互動,進一步體會數學學科的魅力,激起更大的學習熱情。
3.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在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進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究,促使學生將疑難的問題逐漸變得簡單化、具象化。在此過程中,學生需要不斷探索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進而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三、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措施
1.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解決問題
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為學生創設生活化的教學環境,將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結合起來,以鍛煉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受身心發展特點的影響,小學階段學生的理解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還不是很強,在學習數學這門邏輯性、抽象性較強的學科時,容易出現難以理解的問題。對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關注學生的學情,引入學生熟悉的生活化問題,設置相應的生活化教學情境,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和交流。教師設置生活化情境時,也面臨著一定的挑戰,因為教師所創設的情境必須與教學內容、現實生活、學情相符合。例如,教師以春游為話題,設置如下問題情境:如果一個班有50人,教師有1800元錢,一張門票需要30元,那么教師帶的錢夠嗎?這一問題與學生的生活有著極大的關系,所以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就會表現出較高的興致。通過思考與探究,學生們最終得出準確的答案:50×30=1 500,1 500<1 800,說明教師帶的錢是夠的。這樣一來,學生不僅能認識到數學知識與生活之間的密切聯系,還會在解決生活問題的過程中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2.以興趣為導向,激發學生求知欲望
數學知識具有較強的抽象性,需要學生具有求知和探究欲望。而要想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就要以興趣為導向,從學生感興趣的角度入手,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學生只有具備強烈的學習興趣,才能產生求知和探索欲望,才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進而提高學習效率。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以興趣為導向,不斷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讓學生主動學習數學,喜歡學習數學。例如,教學“認識圖形”這一內容時,在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通常會直接對圖形進行講解。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就會感到十分枯燥、乏味,對圖形的認知也會比較模糊,而且印象不深刻。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不妨利用趣味拼圖的方式進行課堂導入,在正式傳授知識之前,將學生們分成不同的小組,讓他們進行拼圖比賽。比賽的趣味性能夠調動學生極大的參與興趣。在比賽過程中,學生不僅能產生學習的積極性,還能進行主動思考、交流討論和思維碰撞,進而加強對圖形的認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3.開展實踐教學活動,提高學生解決問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