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霞
摘 要:新課改背景下,學生有了更多的自我發揮空間,閱讀教學改革與創新迫在眉睫。實踐證明,進行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時,少教多學教學模式的應用,更有利于轉化教師角色,減少教師對學生的知識灌輸,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文章基于高中語文閱讀教學,對少教多學教學模式的具體應用進行詳細的研究和分析。
關鍵詞:少教多學模式;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1)10-0110-02
閱讀教學是高中語文的重心所在。少教多學教學模式的應用,能有效轉變教師角色,改變學生被動閱讀模式,全面提升高中語文閱讀課堂教學質量。
一、少教多學教學模式簡述
在少教多學教學模式下,教師的職責不再是知識的傳授者,而是通過引導等方式,激勵學生在學習中充分開動腦筋,積極思考,進而實現高效學習。少教多學模式的應用,可促使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加強對學生的指導,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閱讀活動,通過閱讀進行思考、辨別、分析和總結,獲得知識和技能,提高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
二、少教多學模式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運用優勢
1.促使素質教育理念得到落實
素質教育倡導學生個性化、全面化的發展,這也是開展學科教育的目標,要求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將主體地位歸還給學生,促使學生真正掌握學習主動權。少教多學教學模式則能更好地契合這一教學觀點,將其運用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能夠讓學生掌握學習自主權,教師只需要扮演好課堂教學中組織者、引導者的角色,并在學生需要時給予及時的幫助,進一步引導學生找到明確的學習方向。在這個學習過程中,學生的感受是輕松、自由、愉悅的,同時學生還能感受到來自教師的理解和尊重,這有利于構建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由此可見,在高中語文閱讀課堂教學中,少教多學模式的應用,是有利于貫徹落實素質教育理念的。
2.提高學生閱讀素養
在少教多學模式的具體運用中,教師不能代替學生做出思考,必須要把自主學習的權利歸還給學生,如此一來,學生便可以從自身認知視角出發,結合以往積累的語文知識、生活經歷等感悟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情感。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學生才能展示自我個性,與文本產生共鳴,產生不一樣的體驗,進一步開拓閱讀深度與廣度,在潛移默化中培養閱讀素養。
三、少教多學模式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運用策略
1.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少教多學的教學模式,其核心內涵就是在課堂教學中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閱讀學習當中,并促使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對文章的中心內容進行感悟,進而實現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具體來說,尊重學生主體地位,應做到兩個方面。一方面,給學生留有足夠的閱讀時間,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對文章的內容、情感等進行體會,進而不斷加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另一方面,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切實結合學生的感悟,肯定學生的思維方式,理解學生的情感,進而通過循循善誘的方式,引導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將自己的感悟融入文章,并體會作者的情感,進而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例如,在進行《紀念劉和珍君》的閱讀教學時,教師可在開展具體教學活動前,給學生提供5分鐘~10分鐘的時間開展自主閱讀。針對學生不理解的地方,教師可引導學生進行記錄,并借助問題引導學生對文章進行有效的理解和感悟,進而全面提升閱讀質量。
2.采取豐富多彩的教學手段
在少教多學的教學模式下,教師要轉變以往單一模式,努力做到因材施教,為不同學生制定不同的閱讀規劃,根據閱讀內容采取不同的閱讀手段,實現教學相長。教師可充分借助小組合作的閱讀學習模式,引導學生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選擇自由閱讀的形式,并引導小組成員在自由閱讀完成之后,對閱讀中遇到的重難點進行討論、交流,進而對其進行有效的解決。在這一過程中,小組成員互相交流思想、討論見解,彼此分享心得與經驗,能擴充知識體系,升華對文本情感的認知,提高學習效率。以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為例,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首先提出了幾個問題:作者為什么“頗不寧靜”?在文本中,作者描繪了怎樣的景象?寄托了怎樣的情感?表達了怎樣的心境?引導小組成員帶著問題積極參與到小組閱讀教學中。同時,學生在小組閱讀完成之后,針對閱讀中發現的問題進行交流和討論,進而實現高效閱讀。教師可以參與到學生的合作學習中,與學生一起探討,糾正學生易犯的錯誤,指引學生的學習方向,讓學生感受到合作學習的效果,豐富學生的情感,這樣才能讓學生感受文本的內涵與外延,實現學生的多學。
3.基于不同閱讀文本的少教多學策略
教師進行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時主要需要學生面對兩種類型的閱讀文本,一種是文言文,另一種是現代文。其中,文言文教學包括閱讀古文和鑒賞古詩詞,現代文教學則主要涉及小說和散文這兩種文學體裁。高中語文教學文言文閱讀具有較大難度,同時也是重難點教學內容。學生要想真正感悟文言文具有的美感,激發與作者的情感共鳴,必須具備扎實的文學功底。通過近年來的文言文閱讀教學的實踐效果來看,教師的教學效果并不理想,很多教師在“教”的過程中忽視了學生的“學”,因此,將少教多學教學模式運用到文言文教學中也具有重要價值,需要教師充分考慮到閱讀文本的難易程度。例如,《逍遙游》和《與妻書》均為經典文本,前者作者是莊子,文章中包含眾多生僻字詞,富含深奧哲理,更能凸顯出教師講解的重要性;后者作為林覺民的絕世情書,文字淺顯易懂,全文蘊含真摯的情感,教師完全能夠引導學生進行主講或合作探究學習。這樣的教學模式,有利于消除傳統教學方式的單一性與課堂枯燥性,促使高中生進行文言文學習的積極性得到全面調動,便于教師在學生解析的過程中找到自身教學盲點或學生難以理解的知識點,進一步檢驗自己的教學成果。總的來說,高中語文教師在進行不同類型文本的閱讀教學時,必須要合理取舍“教”的內容,并針對學生實際學習過程提供相應指導,最大程度上避免對少教多學教學理念的盲目跟風,不斷提升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實效性。
4.加強學生自主評價
在以往的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均采用傳統評價方式對學生的閱讀好壞進行判斷。這種片面的評價,缺乏科學性、合理性,制約了高中語文閱讀教學質量。而在少教多學的教學模式下,教師應全面加強學生的自主評價,引導學生在完成閱讀之后,對自己閱讀中存在的不足進行反思,如閱讀思路、語言表達能力等,并針對閱讀中存在的不足進行改正。需要說明的是,在對學生進行評價的時候,教師應給予一定的鼓勵,尤其是針對閱讀能力較差的學生來說,要通過不斷的鼓勵、肯定,幫助學生樹立自信,促使其在日后的學習中不斷完善自己的閱讀方法,進而全面提升閱讀能力。
總之,少教多學模式符合新課程改革理念,能夠促進教師與學生角色的互換,實現學生自主閱讀。教師可以組織和引導學生參與閱讀活動,對個別學生進行單獨指導,幫助學生掌握閱讀方法和技能,增強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語文素養,實現教師的少教與學生的多學。
參考文獻:
[1]劉麗云.高中語文閱讀教學“少教多學”策略探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8.
[2]張慧琳.少教多學教學模式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運用[J].文學教育,2019(10).
[3]卜春富.“少教多學”視域下高中語文“支架教學”模式研究[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9(11).
[4]卓建勇.高中議論文寫作“少教多學”實踐探索[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