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飛
摘 要:問題導學法就是通過設計問題來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從而促使其探索求新。應用問題導學法最為關鍵的部分就是問題設計,只有設計的問題難易適當,學生才會有探索和解決這些問題的欲望,這將促使其主動投入到相關知識的學習當中,從而獲得出乎意料的教學效果。文章主要對問題教學法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進行探討
關鍵詞:問題導學法;初中語文; 語文教學;問題預設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1)10-0108-02
學以思為基礎,思以疑為源頭。問題導學法是課堂教學中常見的一種以疑導學的教學方式。教師通過有效的問題設計,能夠引導學生產生一定的認知沖突,進而讓其產生探究欲望。科學合理的問題設計能夠將教材當中的相關知識點串聯到一起,再輔以合作探究教學模式的運用,不僅提升了初中語文教學效果,而且還培養了學生團結協作、自主探究等方面的能力,對其核心素養發展也非常有益。
一、問題導學法概述
問題導學法以問題為主線,以學生為主體,通過引導學生開展主動探究活動來幫助其掌握相關知識,并鍛煉其解決問題的能力。問題導學法的運用主要涉及問題導入、自主或合作探究問題、歸納總結問題答案這幾方面。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導入問題,并給予學生一定的自學時間,讓其能夠自主探究相關問題。在此期間學生會通過獨立思考的方式來嘗試解決問題,教師要對其自學狀態進行必要的監督,并適時給予一定的引導,這樣才能保證其自主探究效果。學生完成自主探究之后,教師可繼續引導其通過合作、互動等方式來增加探究深度,以此來加深對文章的理解。探究完成之后,教師要引導學生對探究結果進行總結,從而生成問題結論。必要時,教師還可以根據結論進行拓展延伸,在拓寬學生知識面的同時,促使其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內涵。
二、初中語文教學中問題導學法的運用現狀
問題導學法雖運用廣泛,但不可否認的是仍舊存在問題。首先,部分語文教師的提問太過于注重形式,以致其問題設置缺乏科學性。新課改讓多數語文教師都認識到了學生主體地位的重要性,他們想盡一切辦法來與學生互動,發揮其主動性,但卻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教育的本質,以致教學過程中有合作有探究,滿堂提問、氣氛活躍,但是卻忽略了學生對于問題本質的理解和掌握,不利于學生在課堂上進行深度學習。此外,密集的提問讓學生缺乏足夠的領悟和思考時間,反倒容易對教學效果造成不利影響。其次,部分教師對問題導學法的理解不夠深入,對運用方法也掌握得不夠熟練,在教學過程中經常出現生搬硬套的現象,同樣不利于教學效果的提升。最后,部分教師在進行問題預設時,對難易度的把握不足,無法啟發學生進行深入思考,與學生現有的認知水平不符,讓問題解答陷入僵局,影響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
三、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問題導學法的運用策略
問題導學的關鍵在于“問”和“導”這兩個方面,因此對其運用策略進行探究也主要從這兩個方面進行。
1.做好問題預設
好的問題能夠促進初中生思維的發展,引發認知需求,讓其產生探索相關知識的欲望,從而真正達到以疑導學的目標。因此,問題導學必須要做好問題預設。問題預設通常是在課堂教學之前,教師結合初中生的心理特征、思維方式、認知能力、知識基礎等,提前設計好在課堂教學時需要用到的問題,據此來編制導學案,為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打好基礎。為了保證問題預設的合理性,教師可以利用課前預習這一環節,結合學生的預習情況來進行問題預設。
在課前預習階段,教師要讓初中生在不參考任何學習資料的前提下來細看文本、課下注釋、導讀助讀、課后思考等教材中所有與課文學習相關的內容。在看這些內容的過程中,學生必然會提出很多問題,教師可讓其帶著問題去查閱資料。這樣,部分問題將會獲得解決,但是仍舊會存在一些難以解決或者是疑惑非常大的問題,教師要鼓勵學生將其反饋出來,為問題預設工作的開展提供參考。教師在學生預習階段收集問題并設計好預設問題之后,在課堂教學時可以將問題提出者的名字一起展示給班級同學,在幫提問學生解惑的同時,也能讓其獲得一定的成就感,從而增強學生參與教師問題設計的積極性。需要注意的是,學生在與同學相互交流的過程中,其思維活躍性會顯著高于自己思考時的水平,因此教師可以在學生預習完成之后,課堂教學正式開始之前,組織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來交流自己在預習之時發現的各種各樣的疑問,每組將小組合作也無法解決的問題總結出來反饋給教師,為教師進行問題預設提供參考,這樣也能增強問題預設的合理性。
2.做好課堂引導
初中語文新課標要求教師要喚醒學生的主動學習意識,倡導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等更能體現其主體地位并鍛煉其探究能力的方式來開展學習活動。而運用問題導學法開展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活動時,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與教師、同學展開對文本的探討,這樣不僅能夠達到深度學習的效果,還能更好地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發展。想要做到這一點,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
首先,教師應當設計一些具有探究價值的問題。這類問題應當是學生依靠自身完成比較困難,但恰巧又是本課學習中的重難點問題,解決這類難度較大的問題時,教師可采用小組合作模式讓學生一起進行問題探究。一般而言,探究價值較高的問題難以直接從課文當中找到答案,學生需要進行比較深入的探究才有可能找到答案。在進行這類問題的設計時,可以采用比較法、矛盾分析法等。比如,在進行《藤野先生》一文的講授時,教師就可以運用比較法設問,將此篇文章與《阿長與〈山海經〉》相比,讓學生探索二者在寫作手法、特點等方面的異同之處。在講授《紫藤蘿瀑布》一文時,教師可用矛盾分析法來設計問題,引導學生探究“花能夠帶給人精神上的享受,與生活腐化有什么關系”,通過這一矛盾性的問題,加深其對課文內涵的理解。
其次,教師應當注重課堂探究過程中問題的發現和生成情況。教師運用問題導學法開展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對預設問題進行探究只是課堂教學中的問題解決環節,而探究性的課堂教學必須加強對問題發現、生成情況的重視,這樣不僅能夠鍛煉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還能對學生發現問題、探究問題的能力予以很好的培養,發展學生核心素養。比如,在進行《綠色蟈蟈》這一課的教學時,預設的問題是:“綠色蟈蟈都有什么樣的習性?”而在探究這一問題的過程中,有學生提出:“作者在描寫綠色蟈蟈的食性時,讓我覺得綠色蟈蟈是一種非常殘忍而又貪婪的昆蟲,而在前面的描寫中,我又覺得作者是很喜歡綠色蟈蟈的,這兩點非常矛盾,那么作者對綠色蟈蟈到底懷著什么樣的感情呢?”學生提出的這個問題,就是其在課堂探究這一過程當中所發現、生成的新問題,教師要刻意引導學生尋找到問題的正確答案,這樣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將會更加深入。
四、結論
教學本身就是一種藝術,高效的語文課堂則是精美無比的藝術品,而問題就是這件藝術品上不可或缺的明珠。問題導學法的運用不僅能夠提升學生問題解決能力,對其思維發展、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等也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語文教師想要真正做到以疑導學,就必須做好問題預設、課堂引導這兩項工作,從而更好地保障問題導學的效果。當然,語文教師還應當在不斷的探究和實踐的過程中,對問題導學法的運用方式、方法等進行改進,這樣才能不斷增強其運用效果。
參考文獻:
[1]齊雅萍.核心素養下“問題導學法”的有效實施[J].大連教育學院學報,2019(04).
[2]李大亮.初中語文設問導學訓練設計及策略探討[J].語文教學之友,2018(02).
[3]朱有萍.問題導學與語文教學[J].文學教育,2017(11).
[4]陳劍峰.問題群導學:初中語文生態型課堂建構[J].中學語文教學,201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