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鐸年
【摘要】在當前現代化技術水平迅速提升的背景下,初中階段的歷史教學水平也開始得到迅速的提升,同時也是我國宣揚愛國主義情懷和傳統文化教育的主要場地。初中歷史是一門人文性很強的學科,對于歷史內容,不同的學生可能存在不同的見解與認知。在新課改全面實施的今天,教師在初中歷史教學實踐中,應該充分結合學生的認知特點,精準把握學生的認知差異,科學探索探究性學習的模式,引導學生積極主動投身于初中歷史的探究過程中,不斷優化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不斷優化學生的歷史學習成效。
【關鍵詞】初中歷史? 探究性學習? 分析
【中圖分類號】G633.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02-0185-03
在歷史課堂教學環節中,如果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給予適當的教學引導,不但可以提升教學質量,同時也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優化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以及自主學習能力。因此,在初中歷史教學實踐中,教師應該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不斷創新教學方法,積極利用探究性的教學模式,切實提升學生的初中歷史學習質量,引導學生真正成為初中歷史的學習主人。
1.初中歷史教學中進行探究性學習的必要性
歷史是一門人文學科,在初中歷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不應該追求答案的標準化和統一化,而應該引導學生在把握正確的歷史觀念以及歷史知識的基礎上積極發散思維,積極整合歷史內容,切實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在初中歷史教學實踐中,積極進行探究性學習是非常必要的。
1.1歷史知識點多適合探究性記憶與認知
初中歷史中包含著非常豐富的知識點,包含著非常多元的知識體系,不少學生在初中歷史的學習過程中,可能難以把握歷史認知的規律和特點,繼而難以提升歷史學習成效,久而久之就容易喪失歷史學習興趣。還有部分學生在歷史學習過程中,認為死記硬背的方式是歷史學習的主要方式,所以常常借助于大量的背誦工作來強化記憶歷史知識點。但實際上,初中歷史中的不同知識點之間具有緊密的關聯性,若教師引導學生采用探究性學習方式,能夠促使他們在充分理解歷史內容的基礎上,把握不同歷史知識點之間的關聯性,繼而以知識串聯以及整合的方式來進行歷史知識的記憶與認知。可見,在初中歷史教學實踐中,探究性學習方式的應用,能夠促使學生找到自己的歷史學習方法,繼而不斷優化自身的歷史學習成效。
1.2趣味性高適合探究性學習來深化認知
初中歷史中包含著非常豐富的知識點,一些知識點存在理解難度大,認知難度高,記憶難度高等特點,比如一些歷史時間,或者一些重大歷史人物的貢獻等等,學生在認知記憶的過程中,極有可能無法把握關鍵所在,繼而影響學習效率。當然還有部分學生在初中歷史學習中,經常混淆不同人物的年代、事跡等等。但事實上,初中歷史是一門相對趣味性的課程,若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把握趣味性的內容,能夠發現歷史激趣的關鍵點,則很容易提升自身的學習成效。因此,在初中歷史教學實踐中,積極采用探究性學習,鼓勵和引導學生按照自身的理解以及學習方式來進行歷史學習,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還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優化他們的歷史認知能力。
2.初中歷史教學中探究性學習中的不足和缺陷
在初中歷史教學實踐中,探究性學習是一種非常科學的模式,它充分突出了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充分賦予了學生一定的自主權利。學生可以結合自身的理解與認知來把握不同的歷史內容,從而提升歷史學習質量。但現階段,在探究性學習模式的應用過程中,尚存在著較大的不足和缺陷,若不及時改良,勢必影響著學生的歷史學習成效。
2.1探究性學習缺乏教師引導
在初中歷史教學實踐中,科學運用探究性學習,充分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地位,離不開教師的引導。事實上,學生的主動性與教師的引導性是一對矛盾體,二者缺一不可。但在實踐過程中,部分教師盲目地認為探究性學習就是將歷史課堂完全交給學生,讓學生自行來進行歷史知識的學習。在這種相對自由且開放的歷史學習環境中,由于學生歷史知識體系尚未建立,由于學生的理解認知參差不齊,若缺乏教師的科學引導,極容易讓探究性學習演變為自由散漫的討論課、聊天課。在初中歷史教學中采用探究性學習,不僅要求教師提前設計明確的探究性學習方案和計劃,還要求教師在學生自主探究過程中給予必要的引導。
2.2探究性學習缺乏正確理念
在初中歷史教學實踐中,部分教師為了迎合新課改的要求,盲目對歷史教學進行創新。比如部分教師為了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引導學生開展探究性學習,盲目創設一些歷史課堂活動。但這類活動與歷史內容之間的契合度相對偏低,無法實現探究性學習的目的,也難以優化學生的歷史素養。還有部分教師在初中歷史教學實踐中,沒有樹立科學的教學理念,也沒有認真全面地開展探究性學習,致使探究性學習流于形式,很難收到成效。
2.3探究問題相對比較簡單
在初中歷史教學實踐中,為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教師需要設計相應的探究問題。但在實踐過程中,教師缺乏對探究問題的認知,或者將問題難度提高,影響學生的探究效率以及探究興趣,或者將問題難度降低,影響學生的科學探究過程。比如在初中歷史教學實踐中,教師沒有結合學生的認知能力來科學設計探究問題,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探究性學習的質量和成效。特別是一些相對簡單化的探究問題,使得學生將探究性學習的時間用于自由交流與聊天等方面。
2.4教學思想不夠先進
很多初中歷史教師因為受到傳統的教育思想的影響,無法擺脫一言堂式的教學模式。在當前歷史教學課堂中依舊采用滿堂灌的教學方式,這樣的教學模式雖然能夠確保完成教學任務,但是卻忽視了了解學生遇到的問題及學生的實際情況,導致課程的進度雖然跟得上,但是教學質量卻無法得到保證。此外這樣的教學思想也導致學生自由思考和發散思維的能力受到限制,無法對過往的歷史進行大膽的分析,最終只能被動地接受教師傳授的知識,成為了一個學習的機器。
2.5教學內容一成不變
很多歷史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只是照本宣科,完全按照教材的內容進行課程講解,給學生畫好對應的知識點,讓學生進行記憶。這樣單一的教學模式以及固定的教學內容,逐漸會讓學生對歷史學科產生厭倦,失去學習興趣,最終只是用來應對歷史考試,這對于掌握歷史事件及歷史發展進程產生不利影響。因為歷史內容本身就是動態的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在歷史的發展過程中,人們對于歷史事件的認識也會有新的看法,如果教學內容固定不變,就會導致學生只能學到陳舊的知識無法接觸到新的歷史研究成果。
2.6重知識輕能力
很多初中教師認為學習歷史是不需要進行創新,因為知識點都是固定的,只需要為學生講解清楚,讓學生記住就可以。所以從來不針對歷史事件的偶然性及必然性及其歷史意義作深入的分析,也不對當前社會造成了什么樣的影響進行相關的講解。對于初中學生而言,學習歷史其實不是為了單純歷史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要了解到歷史事件的起因發展以及結果,進而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學會明辨是非的能力。針對當前情況分析,歷史教育主要還是停滯在重知識講授輕能力培養的狀態下。
3.優化初中歷史探究性學習的策略
在初中歷史教學實踐中,探究性學習是一種非常科學的模式。為整體提升探究性學習的應用質量,不斷提升學生的學習成效,全面優化學生的歷史認知,科學培育學生的歷史思維,教師應該積極運用探究性學習的科學策略。
3.1了解學生的興趣,激發他們的主動性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科學運用探究性學習模式,教師應該對學生的興趣進行全面的調查與分析,以此來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到探究性學習過程中。歷史教材中蘊含著非常豐富的趣味性元素,教師應該結合現階段初中生的認知,精準把握歷史內容與學生興趣之間的契合點,巧妙設計探究性問題,不斷調動學生的探究興趣。比如在學習一些古代科技類的內容時,教師可以結合現階段我國相關領域中取得的突出成就,讓學生結合現階段的發展來進行深入探究。
3.2創設生活化情境,強化歷史的應用能力
在初中歷史教學實踐中,積極開展探究性學習,教師還應該精準把握歷史內容與學生實際生活之間的關聯性,科學創設生活情境,以生活化的問題來作為探究問題進行有效設計,引導學生積極利用所學內容來開展深入探究,不斷強化學生的歷史應用能力。比如在學習我國的印刷技術時,教師可以結合現階段學生廣泛的復印需求,引導學生通過調查走訪的方式來自我探究復印的原理,并結合印刷術的相關知識來完成自身的探究。當然,在探究性學習的開展過程中,教師還應該創設多元化的活動情境,不斷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
3.3運用科學的評價方式,注重學生的差異性
在初中歷史教學實踐中,積極開展探究性學習,教師還應該科學運用多元化的評價方式。探究性學習是一種相對開放的學習方式,教師在給予學生評價與點評時,應該避免采用統一化的評價語言,也避免直接采用成績來衡量學生。在評價過程中,教師應該注重學生的探究過程,把握學生的探究方式,結合學生的探究思維,科學評價學生。同時,教師還應該注重把握不同學生的差異性,結合學生不同的歷史認知來給予精準性的教學評價。
3.4重視學生分析能力的提升,培養學生健康價值觀
在歷史背景下主要是為了讓學生能夠掌握歷史知識,進而提升學生分析問題和判斷問題的能力,幫助學生養成樹立健康的價值觀。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秉持這一教育理念,在講授知識的過程中讓學生學會思考為什么,同時在學生出現認知偏差時,一定要及時進行糾正。比如在學習中國近代史的屈辱歷程的相關內容時,可以讓學生站在多個角度進行分析和思考,我國近現代史的落后和受到列強侵略的原因,這對于我們自身以及當前的社會發展帶來了什么樣的影響和啟示。在分析類似的問題的過程中,逐漸提升學生分析、判斷問題和認識事物的能力,更好地樹立個人價值觀。
3.5重視探究能力的培養,提高教學質量
好東西是需要不斷進行推廣的,好的教學方式同樣也值得我們學習。而在歷史教學過程中應用探究性學習方式能夠讓學生對歷史事件、歷史知識產生興趣,同時也使得教學方式更加有趣。這樣的教學模式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進行實踐反思總結,最終得出一套完整的教育體系,提高歷史的教學質量。當前歷史探究性的學習已經被教師和學生所認可,同時在應用的過程中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所以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我們一定要重視學生探究精神的培養,讓學生對歷史事件、歷史理論知識進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逐漸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推進歷史教學的變革,最終將探究性學習模式貫穿到整個歷史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及探究意識。
3.6結合校外教育資源進行歷史探究性教學
探究性教學不能單純依靠課本知識和圖書館資源,還需要充分利用校外資源,給予學生親身感受歷史文化的機會。所以,教師可以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前提下,組織學生到博物館、歷史遺址遺跡、名人故宮等地方去現場感受歷史文化,了解歷史知識,進而拓展學生的視野,對于歷史有一個更好的認識。
結論
在初中歷史教學實踐中,探究性學習的科學應用,符合學生歷史思維的發展特點,也符合新課改的要求。教師應該明確探究性學習的開展必要性,結合探究性學習中存在的不足,積極創設趣味性的探究問題,積極把握歷史與學生生活的關聯性,運用科學的評價方式等,不斷提升探究性學習的開展成效。
參考文獻:
[1]路成亭.初中歷史探究性學習研究[J].文科愛好者:教育教學版,2018(11).
[2]卞愷莉.新課改背景下初中歷史探究性學習分析[J].情感讀本,20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