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金沛
【摘要】文章簡要分析農村寄宿學生學習困難的原因,并結合實際教育輔導經驗,研究農村寄宿學生學習困難的輔導對策。
【關鍵詞】農村寄宿學生;學習困難;輔導對策
農村寄宿學生學習困難的主要表現為知識儲備量不足、學習方式不正確、學習能力較低,其學習水平處于班級整體水平下層。導致農村寄宿學生學習困難的因素的較多,其一為農村教育教學水平落后,難以滿足學生發展需求;其二為學生家庭原因,難以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農村寄宿“學困生”自制能力較差、缺乏學習興趣,雖然成績不理想,但“學困生”仍然有積極向上的心理,希望得到教師的認可。為此,教師應結合農村寄宿學生的實際情況,采取不同的輔導策略,使其能夠健康成長。
一、農村寄宿學生學習困難的成因
首先,家庭因素。在“學困生”當中,部分學生為留守兒童,父母外出打工,自己由長輩照看。一方面,長輩的思想較為陳舊、落后,難以緊跟時代的步伐,不能深刻認識教育、學習的重要性。在長輩思想的影響下,部分學生會出現學習倦怠現象。另一方面,部分學生家庭條件較差,給學生學習施加了過多壓力,導致學生難以專心學習。
其次,教師因素。在“應試教育”的理念下,學生成績是教師評估學生優劣的唯一標準。“學困生”在部分教師眼中是影響班級發展的“劣等生”,在這種“優勝劣汰”的班級氛圍下,“學困生”的轉化十分困難;
最后,學生因素。學習是一個復雜的過程,需要學生主動探究知識與實際的內在聯系,要做到善于思考、舉一反三、獨立思考。“學困生”學習方式及學習習慣不正確,難以將知識內化,導致其學習成績較差。同時,“學困生”缺乏自主管理能力,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學生在課堂上難以集中注意力,對自己的言行缺乏自控能力,對輔導內容的重點、難點掌握不全面,難以跟上教師的教學節奏,導致其逐漸失去學習信心;第二、學生對課后作業的完成情況不佳,不能按時完成作業。
二、農村寄宿學生學習困難的輔導對策
(一)分層設計目標,創設課堂輔導氛圍
分層目標的設計原則為“小臺階、高密度”。教師首先要根據劃分好的學生層次,判斷學生的學習基礎能力與接受情況,綜合考慮學生實際與輔導內容的契合性,同時要根據學生的階梯性學習思維進行科學設計,分層投放目標,實現目標的精準切入,為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分配合理的任務。
2、分層設計問題,調動課堂輔導思維
問題引導式教學方法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散學生思維,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在應用問題引導式教學方法時,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設計問題。學困生學習成績較差,教師需要設計難度較低、趣味性較強的問題。為了保證教育的公平性,教師可以先將學生分層,第一層為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第二層為智力較好但學習方法不正確的學生;第三層為“學困生”。針對第一層學生,教師所設計的問題要有一定的難度及創新性;針對第二層學生設計的問題要與學習策略相結合;針對“學困生”設計的問題要把握好難度,重在幫助學生樹立信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分層設計訓練,提升輔導課堂覆蓋面
教師在設計輔導訓練時,首先要根據學生的學力基礎設計訓練內容,同時要豐富訓練形式,提高輔導的針對性。如,教師可以針對同一問題設置不同的問題模塊。教師既可以指定學生回答,也可以讓學生自主選擇問題進行解答。教師可以將學生進行分組,每一小組內有六名學生,小組內成員來自于三個層次的學生,并選擇小組代表進行回答[1]。教師在學生解答過程中不可以干涉學生問題的選擇。小組成員在合作中學習知識,可以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的意識,促進學生間的友誼。最后,教師可以“你還可以提出什么問題”對學生進行綜合訓練,一方面可以了解學生知識掌握情況,一方面以“自設問題情境”提高學生的興趣。
4、分層設計評價,提高課堂輔導動力
分層設計評價的目的有兩個方面。首先在于保證每一名學生都能夠得到具有針對性的指導;其次在于促進學生間的互幫互助。針對第一層次的學生,教師要制定相對嚴格的評價標準,促使第一層次學生樂于幫助他人;針對第二層次的學生,教師的重點在于評價其在學習方式、學習習慣上的不足,激勵其嚴格要求自己;針對第三層次的學生,教師要在語言、肢體上給其關懷,采用表揚的評價方式,消除其自卑心理,幫助其建立自信。具體的評價方法如下。
(1)家長評
農村寄宿學生學習困難的主要因素為家庭因素,為此,教師應充分重視家庭教育對促進學生全面成長的重要性,加強與學生家長的溝通,可以將教育知識發送給家長,提高家長的教育意識。 此外,對于家長外出的留守學生,教師可以進行家訪,實地考察學生的情況,與學生的家人進行交流,轉變長輩的理念,使其能夠配合學校教育。
(2)教師評
教師在進行評價時應當客觀、公正[2]。對于第一層次與第二層次的學生,教師要明確指出學生的不足,給予其適當的壓力與動力,使其不甘落后,積極進取。對于第三層次的學生,教師要多給予其肯定的評價,可針對其進步進行評價,注重學生進步的細節。此外,在考試后,教師可以在試卷上以笑臉表情、評語、批注等方式進行評價,在輔導環節,要對學生回答問題情況進行評價,注重評價的全面性。
(3)生互評
為了提高“學困生”的學習能力,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每小組內包含三個層次的學生。完成課后作業或測試后,采用小組內互評的方式,引導學生評價小組內成員的作業完成情況或測試情況,第一層及第二層學生幫助第三層學生改錯題,讓學困生感受到同學間的友情,并能夠主動參與小組活動。
結束語
農村寄宿學生學習困難輔導是提高學生自信心,促進其轉化的必要手段。為此,教師需要分層設計輔導目標,使學生能夠獲得具有針對性的輔導。同時,分層設計問題,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此外,分層設計訓練,提高輔導效果。最后,分層設計評價,消除學困生自卑心理。
參考文獻
[1]張文燕.農村寄宿制小學語文學習困難學生心理淺析[J].學周刊,2019(04):163-164.
[2]鄭秀國.談農村寄宿制小學語文學習困難指導策略[J].學周刊,2019(03):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