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培珺/江蘇省種子南繁南鑒站
王曉芹/江蘇省農村經濟研究中心
江蘇是全國較早開展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省份之一,2018年獲批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整體試點省。規范農村集體經濟資產財務管理是改革取得成效的重要保障,筆者基于省級農業信息監測村的調研,對如何完善省級農業信息監測村集體經濟資產財務管理運行制度與模式,提出進一步提升發展對策。
截至2020年,全省超過99%的村(居)基本完成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超過1.7萬家村級股份經濟合作社完成登記賦碼,整省試點任務基本完成。
創新農村財務管理制度。規范村級財務行為,實行財務公開。村級財務管理模式目前主要有村賬村管、委托鄉鎮有關機構或者第三方專業機構代理。海安農村經濟合作社新開設基本存款賬戶,現金、交鄉(鎮)代管款管理權交回村集體,原先由鄉鎮農村經濟服務站代理的村賬,全部移交村會計自主核算。鹽城大豐區實施村賬鎮管,全面推行村會計委派推進異村任職。泰州姜堰區推行“村級會計委托代理服務+會計師事務所財務監理+對第三方會計師事務所財務監理再監督”模式,部分農村試點農經機構負責代理會計人員管理,財政所負責農村資金管理,實現人事、財權相分離。常熟全市統一建立農村財務監管中心,構建第三方“出納駐村、會計駐鎮、集中財務核算”的村級財務新型監管模式。
規范資產資源交易行為。開展對農村集體“三資”盤點,基本完成清產核資工作。對村集體承包合同開展清查工作,清理無效合同,對顯失公平的合同進行修訂完善,收回無償占用的資源。農村集體資產資源的開發利用通過農村產權流轉平臺進行交易,實現省、市、縣、鎮四級平臺聯動。
依法使用資金合規透明。實行村級財務非現金結算管理,村級日常辦公費用由村公務卡支出,其他支出均通過轉賬完成。農村經濟業務產生的費用需要經過審批人、村理財組組長、村監委會主任、鄉鎮農經部門等多方合規性審批,才可支付。2017年起,常熟市村賬實行由第三方機構代理,發票、合同(包括安全生產合同等工程項目手續)等,統一拍照上傳至“村集體資金支付銀行聯動監管系統”,若復核票據附件不全退回,重新補充完整。辦公平臺實現村級資金支付審核審批實時在線,制度嵌入系統執行,收支憑證實時審查,收支軌跡全程留痕。
政府采購服務鄉村建設。村集體經濟組織的物資、工程建設和服務項目均納入政府采購管理范圍。海安市城東鎮村集體經濟組織對于購買2000元以上的固定資產,詢價3家公司,選取最低采購價;2萬元以上的村級項目工程類履行審批手續,并通過村級集體重大事項內容和決策情況備案登記,經村民代表大會表決后,再由鎮招標平臺抽簽,中簽代理公司進行政府采購。
部分地區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與村民自治組織身份不明晰,社區經濟合作社的市場經濟活動與村委會的社會管理職能事務未能完全區分開;集體資產經營管理意識有待加強;人財事務管理以及集體成員的收益分配權要繼續強化保障。農村村書記、主任、集體經濟組織負責人還有兼職現象。資產財務管理人員的職責范圍有所擴大,由業務性工作偏向公共管理服務,村會計綜合能力需要進一步提高。目前,會計人員除了會計核算、預決算管理等工作,還要承擔集體資產資源管理、農村產權制度改革、農村土地承包和流轉管理、不動產登記、村務公開民主管理、農村統計、陽光扶貧等兼職工作。而集體經濟組織較為缺少懂業務的會計人才,多是非財會專業部門干部任職。有的村會計年紀偏大,財會信息化使用技能較為欠缺。另外,村級財務人員工資待遇偏低,流動性較大。村級會計報酬主要由鄉鎮財政承擔,蘇南人員工資相對高些,村級會計若為村委推薦提名,隨著換屆選舉,人員因轉崗、離職等因素流動較大,不利于工作的開展。
在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新背景下,現行的2004年《村集體經濟組織會計制度》在經濟業務核算內容和會計科目設置等方面已不能適應現實需要。2016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穩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意見》,明確提出修訂完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會計制度,從頂層制度設計規范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管理。同時,通過建立穩定高效廉潔的農村財會人才隊伍,發揮其在農村集體經濟經營、服務集體成員、保護農民財產性權益等方面的積極作用。
注重人才培養。針對村會計年齡斷檔,加強后備力量培養。如公開選拔錄用年輕優秀干部、大學生村官擔任村級會計;委托高等職業院校聯合培養“定制村會計”。對村級會計以及鄉鎮財務代理人員開展技能輪訓和繼續教育學習,包括農村會計理論知識以及實操、惠農補貼發放、農村“三資”管理、農村財務法規制度等。做好鄉鎮農村會計異地任職,特別是歷史往來款項、項目合同、社會事業性支出等交接工作;鎮級委托代理人員要下沉駐村,熟悉了解農村集體發生的經濟業務實質,更好發揮資產財務監管作用。
落實待遇保障。鼓勵和引導農村經濟組織探索村級集體經濟新的運行機制和實現形式,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特別是拓寬經營性收入渠道。縣鎮財政資金保障村干部合理工資的同時,積極探索構建報酬激勵機制,實行績效與財產獎勵掛鉤。對于集體經營收益的部分,可以提取一定比例用于村干部的待遇。拓寬干部晉升通道,選拔到村書記、主任和集體經濟組織負責人以及鄉鎮干部隊伍中。
提升信息化水平。探索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為農村資產財務管理工作服務,收回長期非法占用的土地等資源性資產。簡化手續優化報銷流程,提高審批效率。整合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和“陽光扶貧”監督平臺、年度預算方案編制與農村財務管理系統,實現數據關聯和相通,及時處理預警提示。
強化監督考核。農經機構以及財政部門應加強指導和監督,規范資產財務管理,財務信息及時公開;開展紀檢監察、審計等,對出現的問題及時整改到位,嚴格落實責任追究;對會計人員開展廉政警示教育活動,加強黨風廉政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