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一帆,劉學軍,吳 丹,陳海軍,唐星華
(廣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廣西 南寧 530004)
隨著職業教育改革進一步深化,中-高-本3 個層次的職業教育存在的課程銜接不暢、教學質量參差不齊、專業體系不完善等缺點有望得到逐步解決。以課程體系建設為突破口,開展中-高-本科職業教育課程體系銜接的研究,對于推進職業教育協調發展,完善中國特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和標準建設,健全和完善中國特色現代職業教育制度等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1,2]。
職業教育是一個受眾面非常廣的教育類型,專業內容面對著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開展中-高-本職業教育課程體系銜接的建設策略研究,需要選擇一個具有代表性的產業作為研究對象[2-6]。汽車產業是我國的重要支柱產業,也是一個傳統的技術密集型和正在快速變革的產業。汽車產業正在以新能源汽車為主要方向進行變革,為此新能源汽車屬于同時具備了汽車產業的各種特征。作為新興的產業,新能源汽車專業課程受傳統汽車專業課程影響,但是又不受傳統汽車產業的限制[3]。為此,本研究基于新能源汽車專業開展中-高-本科職業教育課程體系銜接進行了研究,對提高汽車專業職業教育發展、社會經濟效益具有很強的示范效益。
課程是專業、人才培養的基礎,中-高-本科職業教育課程銜接體系建設的研究,是推進職業教育協調發展的重要一環。制訂課程建設規劃和目標,建立課程建設評價指標體系,加強課程建設質量監控,發揮精品課程的示范作用,是夯實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工程的基礎[4,7,8]。
職業教育課程體系與普通本科課程體系最大的區別點在于,職業教育課程是面向崗位的技術、技能型教育。為此,高質量的中-高-本科職業教育的課程體系建設過程中,首先要確立以崗位為基礎的基本建設邏輯。而以崗位為基礎的課程體系建設,主要通過崗位調研、能力研究、活頁式教材開發等來展開[4]。
以崗位為基礎的中-高-本科職業教育的課程體系研究,需要充分利用教學指導委員會的職能,發揮溝通政府、企業、行業、學校、“1+X”證書制度考證評價組織等多方面的優勢,開展中-高職-本科職業教育課程體系建設,這是課程體系建設、改革和實踐所需要的所有基本條件。
為此,在構建中-高-本課程體系時,應當注意“政、行、企、校”多方的力量開展系統研究。以廣西交職院汽車類專業課程體系開發為例,課程銜接體系首先以廣西交通“行指委”下屬的汽車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為基礎開展前期調研,組建廣西汽車職業教育改革聯盟G20 作為課程體系建設的團隊基礎。通過集合廣西20 多所職業院校及相關企業,開展崗位調研、技術能力分析和組建課程開發團隊,以中、高、本科職業院校為核心,集合多方資源,開展中-高-本科職業教育課程體系的實踐。
從廣義上來講,中-高-本職業教育課程銜接體系建設實踐的研究目標在于,通過專業的中-高-本科職業教育課程體系進行研究和實踐,以點帶面,基于課程體系建設,實現打牢職業教育的基礎,提升職業教育的專業和課程質量,拓寬職業教育學生職業生涯發展空間,探索從課程角度為起點,開展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提高職業教育的就業價值,形成示范效應,實現職業教育“香”起來的大目標。
而從狹義上來講,中-高-本職業教育課程銜接體系建設實踐的目標在于,針對某一個專業或者崗位,打造一個高質量的、各階段職業教育能力等級明確、課程協調性強、課程規劃層次科學的專業課程體系。貫通某一個專業、職業或者行業的職業教育人才培養體系,讓專業教育與崗位能實現高效、高質量的對接的小目標。
從課程體系建設的實踐過程來說,首先要明確專業中-高-本科職業教育中,不同階段的學習范圍、知識體系和不同階段的能力結構。以新能源汽車技術專業為例,其主要內容如圖1 所示:首先需要區分中-高-本科職業教育中能源汽車專業不同階段的學習范圍、知識體系和不同階段的能力結構。

圖1 新能源汽車專業中-高-本科職業教育課程體系內容
為了保證中-高-本課程體系建設的質量,課程建設團隊的建設是核心。為了保證課程建設的質量,設團隊需要由企業、行業、中- 高- 本職業院校、“1+X”證書制度考證評價組織等多方協助。首先,由企業、行業的責任在于,確定各級崗位的技術技能等級、要求和標準。其次,由中-高-本職業院校教師責任在于根據崗位技術技能等級、要求和標準,確定課程知識體系的結構、等級、標準。最后,“1+X”證書制度考證評價組織根據課程內容、崗位要求來設置考核要素,確定考核等級和標準。
教學過程是圍繞課程內容而展開的,課程設置是否得當以及課程質量的高低,是教學質量高低的決定性因素,它直接關系到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所以說,明確課程體系建設的定位,是高校課程體系建設第一步。
第一,基于職業教育定位,明確課程體系建設的基本思路。
課程體系建設是職業教育體系建設的最重要的部分,堅持鞏固??聘呗毥逃闹黧w地位、強化中職教育的基礎作用和穩步發展本科職業教育的高層次職業教育的基本原則,開展中-高-本科職業教育課程體系建設。
為此,在對新能源汽車技術專業的中-高-本科職業教育的課程體系建設中,首先需要對新能源汽車的中-高-本科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的能力目標進行梳理,進行課程體系的研究,才能打造面向崗位及崗位發展方向需求、銜接通暢、適宜的中-高-本科職業教育課程體系。鑒于當前“1+X”證書制度標準中,已經對新能源汽車專業中-高-本科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的能力標準進行了基本劃分,為此,在客場建設中,可以參考相關的“1+X”證書制度標準進行專業能力的劃分。
第二,以崗位為基礎、課程體系定位為核心、課程內容為主體、以“1+X”證書制度為紐帶開展課程建設實踐。
課程體系建設需要以專業發展方向和人才培養目標和崗位需求為基礎,來明確課程體檢建設內容。通過課程建設為核心完善課程體系的內容建設。
在開展新能源汽車技術專業,中-高職-本科職業教育課程內容的研究過程中,主要從三個維度,通過三個步驟來實現課程體系建設的主要過程,基本情況如圖2 所示。

圖2 中-高-本科職業教育課程體系建設維度圖
首先,中-高職和本科課程體系定位是核心。專業定位基礎應該以新版專業目錄和《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行動計劃(2020—2023)》等文件中對中、高職職業教育的要求為基準。在課程體系建設過程中,以強化中職教育的基礎作用、鞏固高等職業教育的主體地位和本科職業教育培養創新型技術技能人才,暢通技術技能人才成長的通道為原則開展課程體系建設[2]。
其次,中-高職-本科職業教育課程內容的研究是中-高職和本科課程體系建設的主體。以新能源汽車技術專業為例,根據汽車產業發展不斷向電動化、智能化發展和社會對于人文素養等方面的要求不斷提高。
為此,在中職課程體系建設過程中,基于專業發展和人文素養發展方向,融入部分普通高中的“思政課程”和電-磁物理基礎課程,實現中職與普通高中的課程互選、資源互通。實現強化中職教育基礎性作用、緩解中職擴招后課程教育教學資源不足和拓寬學生職業發展方向等問題。
高職課程體系建設直接對標“1+X”證書制度,減少高職課程體系的基礎性,專業課程以技術技能復合型人才培養為核心,公共課程以愛國主義、工匠精神為核心。高職課程體系建設目標重點向培養大國工匠、能工巧匠的重要方式,輸送區域發展急需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方向進行建設。
本科職業教育中,以高素質、創新型技術技能人才為目標,進行課程建設。通過課程內容的研究,減少中、高職課程內容的重復性,集中課程資源突出重點,提高中職教育課程的基礎性,拓寬中職課程的廣度,提高高職課程的技術技能的質量,探索創新型職業本科學生的課程建設方法,提高學生課程和學習內容的銜接的通順性和能力培養的可持續性[2,6]。
最后,課程體系建設需要注重課程內容和技能要求銜接的效果檢驗。將課程建設與“1+X”證書制度的試點工作銜接起來,并通過“1+X”證書制度的考證來檢驗課程體系的建設質量[5,6,7]。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開展課程建設經驗推廣,打造學生、企業、學校和培訓評價組織多渠道的課程信息回饋機制和課程內容診斷改進機制,是課程體系建設實踐和完善的基本方法。
由于電氣知識屬于新能源汽車專業的核心知識,電氣類課程,在新能源汽車專業中不同階段具有較強的代表性。在中-高-本課程對接過程(圖3)。首先考慮該課程在不同層次的職業教育中的要求。這可以參考“1+X”證書制度中的汽車電子電氣與空調舒適系統技術的初、中和高級3 個層次的“1+X”技能標準中的技術要求。其次,需要做好課程標準銜接。課程標準的銜接需要按照技能要求、知識結構特點做好課程標準的連續性、承接性和順序性的銜接。最重要的是,課程銜接過程中需要考慮好知識內容的銜接。而知識內容的銜接需要綜合考慮不同課程之間的交互性和不同階段職業教育的技能標準對于知識能力的基本要求,避免出現理論不足和知識重復的問題,影響教學進程和質量。

圖3 中-高-本課程對接邏輯圖
從課程設置的角度來說,電氣類課程在中等職業教育過程中應當注重強化基礎,課程建設應當以“汽車電氣基礎”為核心。而在高職課程中應當以內容較為全面的專業課程“汽車電氣設備構造與維修”課程為核心。而考慮到技術發展需要和崗位變更、技能升級,在本科職業教育課程建設過程中應當以“汽車電器與電子技術”“汽車電子電路設計”為核心的。
從課程標準銜接的角度來說,電氣類課程的課程標準首先需要考慮不同階段的技術技能要求對于電氣類知識的基本要求,三個不同階段的基本知識體系一致、不同層次的知識內容銜接緊密、技能要求銜接緊密。從標準內容上來看,中職院校學生需要掌握汽車電氣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汽車電氣零部件安裝、故障診斷和維修等方面的能力。高職院校則需要學生掌握現代汽車電氣(電控)系統構造原理等方面的專業理論,具備維護與故障排除的基本技能,具備汽車維修、檢測高級工的崗位能力。而在本科職業院校則需要學生掌握汽車電器設備和電子控制系統的理論、結構原理和應用及檢測方法,掌握電路分析與實踐操作技能。
從知識內容銜接上來說,中-高-本課程體系銜接過程應當更加強化基礎知識的作用。本科職業院校的課程內容和高等職業院校的課程的部分內容,往往脫離了簡單的檢測與更換,需要較強的邏輯能力和基礎知識體系支撐。為此,中-高-本課程體系銜接內容建設的重點在于基礎知識體系的完善和鞏固。
針對中-高職-本科職業教育課程體系存在課程體系銜接不暢、重點不突出和對各階段職業教育技術及技能要求不清晰等問題,提出了以崗位為基礎,充分利用好教學指導委員會,組建企業、學校、“1+X”證書制度考證評價組織和學生等多通道的反饋機制為基礎的中-高職-本科職業教育課程體系建設策略。此外,本研究還開展了新能源汽車技術專業課程體系研究,以電氣類課程為例,闡述了通過從課程銜接、從素養和專業技術技能等角度把握好各階段職業教育課程的基本要求,建立一個完善的專業技術技能復合型人才培養課程體系和課程診斷改革機制的基本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