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梟峰

電視劇《鄉村愛情故事》里,趙四說起話來嘴角總是一抽一抽的,很多人覺得很搞笑。但是,在神經外科醫生看來,趙四的面肌痙攣情況可不輕。
治療面肌痙攣的方法有很多,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復雜性面肌痙攣也能得到很好的治愈。近期,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以下簡稱浙大一院)通過微血管減壓術,治療了一位椎動脈懸吊術治療面肌痙攣患者。
63歲的金大伯(化名)是安徽人,在老家務農,沒怎么出過遠門,最近一次出省就是到浙大一院治療面肌痙攣。
“現在看東西正常了,笑起來也沒啥問題了。”金大伯說起手術效果,抑制不住的激動。他回憶,自己大概是3年前開始出現癥狀的,當時左眼皮連續跳了四五天,最開始還擔心是不是眼睛出問題了,但幾天下來,眼睛還看得清清楚楚,身體也沒有不適,這事也就拋之腦后了。
但一段時間后,幾個老牌友發現他打牌時左臉老是會不自覺抽搐。金大伯也感覺左眼跳得更厲害了,在當地醫院被診斷為面肌痙攣,由于當時癥狀較輕,他暫時選擇吃藥控制。
由于藥物對病情的控制很不理想,從去年上半年開始,金大伯左臉抽搐的情況已經影響日常生活,“眼睛跳,連走路看路都費勁,更不要說看書看東西了,牌也打不了,尤其是坐下來想好好休息一下,臉皮抽得我根本沒法安心睡覺。”為了緩解癥狀,聽了一位牌友的建議,金大伯還去做了針灸,但情況沒有任何好轉。“痛苦,我這個樣子連門都不想出了。”金大伯表示。
金大伯女兒把父親接到杭州,抽了半天時間,帶他前往浙大一院神經外科就診。
“檢查發現他睜眼困難、獨自行走困難。”接診的神經外科副主任、急診創傷中心主任楊小鋒主任醫師介紹,金大伯的情況在痙攣強度里屬于最嚴重的四級,產生了嚴重痙攣和功能障礙,便為他聯系了在面肌痙攣治療上經驗豐富的溫良副主任醫師。
“面肌痙攣主要是由于面神經被血管壓迫所致。”溫良副主任醫師解釋,面神經是12對顱神經之一,它從顱內剛發出的一段神經束膜非常脆弱,神經束膜可以理解為神經表面的一層保護膜,如果此處被血管反復壓迫、摩擦,進而破損,就會導致屏障功能消失,將血管的搏動直接傳導到神經上,造成面神經異常放電,導致眼皮跳動或面部抽搐,久而久之還會造成神經的直接損傷。
面肌痙攣的治療方式包括藥物治療、局部注射肉毒素和手術治療三種。醫生介紹,藥物控制從長期來看療效甚微,而注射肉毒素是將肉毒桿菌打到神經肌接頭,也就是神經控制面部肌肉跳動的開關,可以暫時關閉這個開關,使面部肌肉不再跳動。但這只是一種表象控制,療效維持的效果因人而異,一般可維持6個月左右,適合不愿意手術,或者因為各種原因不適合手術的患者,而手術則是目前治療面肌痙攣的最理想方式。
檢查發現,金大伯的情況比較嚴重,他的椎動脈緊貼面神經,引發面肌痙攣,手術是他的最合適的治療方式。在了解了幾種治療方式后,考慮到自己的情況,注射肉毒素可能治標不治本,金大伯決定直接接受手術治療。
通常情況下,面肌痙攣患者都會接受微血管減壓術,一般是通過微創方式找到面神經和血管的接觸點,在兩者中間放入一塊小墊片,分隔血管和神經并給予一定的空間,這也是目前國際上常用的治療方式。但由于椎動脈是顱內一條重要的大動脈,比較粗大,管腔內的血流量和血流壓力也大,常規的微血管減壓術難以將血管和神經有效分開,即使一時通過墊片分離,時間一長,壓力還是會通過墊片傳導至面神經繼發面肌痙攣。
為了取得更好的治療效果,專家建議金大伯接受椎動脈懸吊術。楊小鋒主任醫師介紹,這是近幾年開展的一種治療復雜性、難治性面肌痙攣的手術新方式,也被視為是微血管減壓術的2.0升級版。手術切口和普通微血管減壓術一樣,在患者耳后側切開一個5~6厘米的切口,通過這個切口再切開差不多一塊錢硬幣大小的一塊顱骨(當然還是會放回去的),借助顯微鏡找到神經與血管的貼合點,將壓迫神經的椎動脈直接黏在硬腦膜上,由于椎動脈血管壁比一般的血管厚,將它懸吊在硬腦膜上一方面不存在血管破裂等安全問題,最大的裨益是釋放了面神經的空間,使其不再受到壓迫。

“這種手術方式要求主刀醫生在1~2厘米的小空間內精準操作,對醫生的技術要求極高,目前開展的醫院較少,浙大一院是省內較早開展這項手術的醫院。”楊小鋒主任醫師解釋,在面肌痙攣患者中,有20%至30%的患者屬于這種復雜性痙攣,這種手術方式可以極大地幫助這部分患者解決后顧之憂。
聽了醫生的介紹,金大伯和女兒欣然接受這一手術方案。日前,溫良副主任醫師主刀為其手術,術后已經康復出院。
面肌痙攣在神經類疾病中比許多腦腫瘤的發病率還要高。浙大一院神經外科主任詹仁雅教授表示,東方人體型較小,后顱空間小,血管和神經更容易擠在一起,因此該病發病率較高,大部分患者初期表現為眼皮跳、嘴角抽動等癥狀,隨著情況加重會出現眼睛睜不開、面部肌肉緊繃,對生活質量造成極大的影響。
國內面癱的發病率高于面肌痙攣,常有人會把它們混為一談,其實它們不是同一種病。面肌痙攣可以通俗理解為面部神經過度興奮引起的面部肌肉抽動,而面癱則是各種原因引起的面神經麻痹造成的面部表情肌癱瘓,在發病期間神經直接“廢掉”,神經功能暫時不起作用,嚴重的患者連基本的抬眉、閉眼等動作都無法完成。
不僅如此,面肌痙攣和面癱的治療方式也截然不同。面癱需要根據不同的病因對癥治療,因為神經炎癥引起的面癱約80%通過治療是可以完全恢復的,但如果是由于中風或外傷造成的面癱,則療效較差。專家提醒,患者如果出現相關癥狀一定要及時就醫確診,對癥治療,以免延誤病情。
編輯/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