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燕

摘要:目的:探究利奈唑胺治療耐多藥結核病臨床療效。方法:選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20年2月這期間收治的耐多藥結合病人39人,分組,實驗組采用常規治理加利奈唑胺,對照組采用你常規治療,記錄比價兩組患者不同階段痰菌轉陰率,藥物吸收率以及好轉率。結果:實驗組痰菌轉陰率高于對照組;實驗組病變肺部藥物吸收率優于對照組,而且實驗組病變部位好轉率也高于對照組,且均于P<0.05。結論:采用利奈唑胺治療耐多藥結核病療效好,療效穩定,患者依從性好,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利奈唑胺;耐多藥結核病;療效;依從性
【中圖分類號】R95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1)03-024-01
結核病是一種嚴重威脅人類生命安全的疾病,該病治療周期長,而且極易對于現有的常用一線結核藥產生耐藥性,形成耐多藥結核病,藥物依從性差,治療更加困難,后期還會再次惡化為廣泛耐藥結核病,患者可使用的藥物更少,患者面臨死亡。但是,經過科研人員的不斷努力,現已經發現一種能有效治療耐多藥結核病的藥物-利奈唑胺,本文就此藥的臨產療效展開了分析。
1資料與方法
1.1資料
選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20年2月這期間收治的耐多藥結合病人作為本次實驗的主要實驗對象,這些病人經過篩選,最終確定符合本次實驗的患者共有39人,將其按照入院的時間交叉分為兩組,并將兩組患者的基本信息進行統計學分析,為保證兩組患者治療的結果可以進行分析比較,須不斷調整兩組人員,直至滿足P>0.05。最終實驗組有患者20人,對照組有患者19人。兩組基線資料分別為:實驗組患者平均年齡再38.43±9.76歲,男女比例19:16,肺部病變者17人;對照組平均年齡在37.75±9.49歲,男女比例10:7,肺部病變者15人。
實驗采用的篩選標準是:(1)患者必須成年,而且身體的各項機能并未完全退化;(2)開始實驗前兩個月對患者進行體外實驗,患者確實對現有的一線抗結核病藥物有耐藥性;(3)無過敏史;(4)對患者的CT片進行分析,有肺部病變,且治療前7天,痰涂片抗酸桿菌陽性;(5)無嚴重臟器疾病以及造血系統疾病;(6)無精神疾病;(7)無其他傳染性擴張性疾病;(8)女患者沒有備孕計劃且短期內無生育;(9)患者對實驗知情,且愿意簽署協議。
1.2方法
兩組患者前期治療均參照WHO中對于該病的治療方法,選取適合患者的治療藥物組合。最終實驗組前半年選取的治療藥物是Lzd、Amk、Lfx、PZA、Pto(EMB)、Pa,后半年鞏固治療,選取Lzd、PZA、Pto(EMB)、Pa,Lzd藥物的治療劑量以及使用方法為600mg/d/次,口服,其余藥物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進行調整用藥。
對照組:該組患者藥物依舊遵從實驗組的藥物選用結果,但是該組不使用Lzd。
本次實驗共計三年,前一年是疾病的治療,后兩年進行鞏固。如果有患者使用這種組合藥物治療后一年后沒有效果,則及時調整治療方案。用藥期間為了確保患者的肝功能不受到損害,我們需要對患者使用保肝藥。
1.3指標
本次實驗主要的指標觀察項有:(1)痰菌陰轉率,記錄患者用藥后的半年痰菌轉陰率,以及后半年的轉陰率,前半年每兩月記錄一次,后半年每三月記錄一次;(2)CT片肺部病灶吸收率,即患者發生病變的肺部對于藥物的吸收率;(3)CT片患者肺部好轉率,即患者病變的肺部,經過治療后,患者肺部治療效果。肺部病變主要值得是肺部空洞性病變。
1.4分析
數據分析主要使用的軟件是SPSS 24.0,對數據進行分析是主要是通過研究P值的大小,來判斷是否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則有意義,反之相反,檢驗的方法是卡方檢驗。
2結果
2.1兩組患者痰菌陰轉率
2.2兩組患者用藥后CT片肺部病灶吸收率
2.3兩組患者用藥后CT片患者肺部好轉率
3結論
根據上述的實驗結果中的表一,我們可以得知,實驗組患者治療的2個月內痰菌轉陰率為35%,治療的第4個月轉陰率為75%,治療的第6個月轉陰率為95%,治療的第9個月為85%,治療后的第12個月轉陰率為85%,根據這個數據可以得知實驗組患者在治療的第6個月時,有一名患者的痰菌轉陽,持續至治療階段結束仍未轉陰;而對照組患者的在使用藥物治療的2個月內痰菌轉陰率為5.26%,治療的第4個月轉陰率為36.84%,治療的第6個月轉陰率為57.89%,治療的第9個月轉陰率為63.16%,治療后的第12個月轉陰率為63.16%,該組患者在治療用藥的第6個月,有8名患者痰菌復陽,而第9個月和第12個月有7名患者復陽,說明原來復陽的患者中有一名患者在后期的鞏固階段可能是又復陰了。總的而言實驗組患者使用的治療方法痰菌復陽率更低,對患者的結核病治療效果更好。
根據表二。我們得知,實驗組患者的CT片檢查結果中,患者6個月時腹部病灶對藥物的吸收率在90%,12個月時吸收率依舊在90%,而對照組6個月時的吸收率在57.89%,12個月的吸收率在63.16%,雖然又所上升,但是依舊不及實驗組患者的吸收率高。而且實驗組的吸收率在治療前期和鞏固前期一致,說明患者對于藥物的依從性良好,沒有出現耐藥性。
根據表三可知,實驗組患者在治療的6個月患者病變的肺部好轉率是70%,直至第12個月,好轉率為75%,患者的情況越來越好;對照組患者的肺部病變部位好轉率在42.11%,12個月時在47.37%,該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很低。
綜上所述,采用利奈唑胺治療耐多藥結核病療效好,療效穩定,患者依從性好,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高見,紀青,麥洪珍.利奈唑胺聯合標準化化療方案治療耐多藥肺結核的療效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20,018(007):161-162.
[2]季樂財,余衛業,譚衛國,等.利奈唑胺治療重癥耐多藥肺結核臨床觀察及不良反應分析[J].新發傳染病電子雜志,2019,004(004):P.217-219.
[3]何飛歌,呂海珍.利奈唑胺治療耐多藥肺結核的臨床效果及其對血清Pgp,GSTπ水平的影響[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20,005(006):30-32.
[4]崔丹、馮秀莉、李志惠、任欣欣.利奈唑胺與微卡聯用對耐多藥肺結核的免疫功能影響及臨床療效分析[J].解放軍預防醫學雜志,2020,v.38;No.231(06):65-67.
昆明市第三人民醫院 65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