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彥利


摘要:目的:針對鉑敏感復發性卵巢癌治療中奧拉帕利維持治療的臨床效果進行探究。方法:選取某院接診的鉑敏感復發性卵巢癌患者64例,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各有患者32例,對照組接受常規化療治療,觀察組在這一基礎上接受奧拉帕利維持治療,對比兩組治療效果。結果:觀察組臨床總有效率明顯優于對照組,且不良反應率更低(P<0.05)。結論:鉑敏感復發性卵巢癌治療期間,拉帕利維持治療治療效果明顯,理應在臨床推廣運用。
關鍵詞:卵巢癌;鉑敏感復發性;奧拉帕利;維持治療
【中圖分類號】R74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1)03-063-01
卵巢癌是廣大女性高發惡性腫瘤之一。據調查,每年我國新發卵巢癌人數高達5.2萬,發病率年增長率為6.3%,死亡率高達21.5%[1]。卵巢癌早期癥狀較為隱匿,患者出現癥狀就診治療多為晚期,五年生存率只有20.1%。在對晚期卵巢癌患者進行治療時,最常采用的兩種治療方法就是細胞減滅術以及立足于鉑類而展開的化療,雖然大部分患者通過治療后腫瘤跡象不復存在,然而7%的患者三年內復發,復發性卵巢癌更難以治愈,對鉑類藥物耐藥性持續增長,生存期越來越短,導致患者生命岌岌可危。對此,本研究提出奧拉帕利維持治療方法,并選取特定對象驗證其有效性,現總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研究病例均來自某院2018年1月—2020年10月接診的鉑敏感復發性卵巢癌。所有患者都通過病理組織確診為復發性卵巢癌,并簽訂知情同意書[2]。存在智力障礙等情況,無法準確描述身體情況;以及患有精神疾病,非因化療引發惡心、嘔吐患者拒絕參與本研究。根據上述標準,本研究共納入鉑敏感復發性卵巢癌患者64例,按照隨機對照研究方法將其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觀察組32例,年齡(44.33±5.27)歲;疾病類型:漿液性腺癌15例、黏液性腺癌8例、透明細胞癌5例、子宮內膜樣癌4例。對照組32例,年齡(44.21±5.01)歲;疾病類型:漿液性腺癌12例、黏液性腺癌10例、透明細胞癌5例、子宮內膜樣癌5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逐項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接受常規化療治療,通過靜脈滴注的方式向患者體內注入135mg紫杉醇,患者在滴注前半小時,需口服18mg地塞米松,同時分別肌肉注射與靜脈注射的方式注入40mg苯海拉明和2mg托烷司瓊。滴注前6h肌注5mg地塞米松,前12h對卡鉑予以靜脈注射。觀察組患者則在化療后八周內對奧拉帕利片予以口服,以起到維持治療的目的,每片150mg,劑量為300mg/次,2次/d,持續用藥。
1.3觀察指標
如實統計兩組治療后不良反應,并進行對比。
1.4療效評價
(1)完全緩解:病灶已經不存在,且通過四周后檢查得以核實;(2)部分緩解:病灶直徑降低了一般,且通過四周后檢查得以證實;(3)穩定:病灶直徑有所減少,卻無新增病灶;(4)進展:病灶并未變小,且新增加了病灶。
1.5統計學分析
本次研究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25.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分別以百分率(%)表示計數資料,檢驗為X2。若P<0.05則表明結果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臨床效果對比
據統計得知,觀察組臨床總有效率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1。
2.2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對比
據統計得知,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2。
3討論
卵巢癌是一種典型惡性疾病,發病率與死亡率持續增長,嚴重威脅到了女性的健康。復發后的卵巢癌治療難度更大,且第一次治療大多數接受了含鉑方案化療,全身乏力、胃腸反應、骨髓抑制等不良反應較為嚴重[3]。同時,復發后腫瘤負荷明顯增長,體質每況愈下,心理壓力持續增長,往往無法承受高強度化療。因此,如何有效預防卵巢癌復發成為了臨床研究的重點。作為小分子聚PARP1/2抑制劑的一種,奧拉帕利的顯著特點就是高效且具有選擇性,在治療鉑敏感復發性卵巢癌患者中應用此藥,可延長生存時間,強化治療效果,抑制復發。本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臨床總有效率明顯優于對照組,且不良反應率更低(P<0.05),這充分證實了奧拉帕利維持治療的有效性,值得臨床廣泛推廣運用。
參考文獻
[1]江文靜,陳崢崢.奧拉帕利維持治療鉑敏感復發性卵巢癌的不良事件[J].安徽醫學,2019(12):478.
[2]董秋美,馬冬,徐飛.奧拉帕利用于gBRCA基因突變轉移性胰腺癌的維持治療[J].循證醫學,2019(5):120—122.
[3]濮天摘譯,趙義軍審校.奧拉帕利用于胚系BRCA基因突變型轉移性胰腺癌一線鉑類化療后的維持治療[J].肝膽外科雜志,2020(3):166—166.
安徽理工大學附屬上海市奉賢區中心醫院 201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