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曉林
摘要:目的:探討綜合護理在脊髓損傷所致神經源性膀胱疾病中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脊髓損傷致神經源性膀胱炎患者6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30例)和護理組(30例)。兩組均給予間歇性導尿和常規護理。護理組在此基礎上進行了綜合護理。比較兩組的MBC,MFR,AFR,Rua,fsbc,pdetqmax和拔管成功率。結果:兩組護理后MBC,MFR,pdetqmax,AFR明顯改善,Rua明顯減少,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護理組MBC,MFR,pdetqmax高于對照組,Rua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護理1個月后,護理組拔管成功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結論:綜合護理能有效改善脊髓損傷所致神經源性膀胱患者的膀胱功能。
關鍵詞:膀胱護理;脊髓損傷;神經源性膀胱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1)03-147-01
神經源性膀胱是脊髓損傷患者的常見并發癥之一。脊髓損傷引起的神經源性膀胱的主要臨床表現是排尿困難,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近年來,如何有效改善脊髓損傷引起的神經源性膀胱患者的膀胱功能已成為臨床研究中的熱點問題。為了研究綜合護理在脊髓損傷所致神經源性膀胱疾病中的臨床效果,在簡陽市人民醫院康復科對60例脊髓損傷所致神經源性膀胱疾病患者進行平行對照試驗。
1.資料和方法
1.1納入標準
這種情況符合亞洲由脊髓損傷引起的神經源性膀胱的診斷標準。 2)MRI和CT證實了脊髓損傷引起的神經源性膀胱。 3)尿動力學檢查發現MBC,MFR,AFR,膀胱順應性,Rua,逼尿肌壓力異常。 4)患者的病情基本穩定,可以進行康復訓練。 5)簽署自愿參加本研究的知情同意書。
1.2排除標準
心臟,大腦,肝臟和腎臟都患有嚴重的器質性疾病。 2)他患有精神疾病。 3)治療護理依從性差。
1.3受試者的基線數據
從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選擇60例脊髓損傷引起的神經源性膀胱癌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30例)和護理組(30例)。對照組中有21名男性,九名女性,至少19歲,最高53歲,平均年齡(37.74±10.52)歲,平均病程(4.12±0.73)個月。護理組中的22名男性,8名女性,至少20名,最高53歲,平均年齡(34.03±11.69)歲,平均病程(4.26±0.67)個月。兩組基線數據比較,P> 0.05,可比性。
1.4護理方法
兩組均給予間歇性導尿和常規護理。間歇性導管插入術是一次性使用無菌導管進行完全潤滑。為患者準備的一次性無菌導管,根據患者的飲水計劃(每4-5小時一次)嚴格控制導管插入的間隔。常規護理方法:1)入院后,對護理人員進行健康教育,解釋脊髓損傷引起的神經源性膀胱,并給予生活指導。 2)護理人員為患者制定飲水計劃,即每2小時8:00?20:00不飲水,第二天?6:00(每天的飲水量控制在2000毫升/天左右)。告訴患者在短時間內不要喝太多水,以防止膀胱過度充盈。護理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進行了綜合護理。護理方法主要包括:1)心理護理。在治療過程中,患者經常會產生焦慮和煩躁等負面情緒,護理人員應注意并鼓勵患者進行交流,并及時了解他們的情緒心理需要和情緒狀態,并根據他們的實際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咨詢,以減輕他們的不良情緒,幫助他們建立治療信心,提高他們的治療依從性。2)防止感染。泌尿道感染常發生在神經源性膀胱患者中,由脊髓損傷引起。護士應按照醫生的建議使用抗生素預防感染。感染的控制方法為:每天250次,每次250毫升,每次0.2毫升,交替沖洗250毫升0.2%的氧氟沙星注射液和250毫升0.02%的呋喃西林注射液。 3)骨盆底電刺激。根據醫生的建議,護士使用肌肉TracPro雙通道電刺激系統治療骨盆底電刺激患者。治療參數:脈沖寬度設置為200μs,電/功率比設置為s,4/6波頻率設置為20 Hz,波升/波降比設置為s,1/1處理是將電極插入肛門或陰道,并用電極頭直接或間接刺激骨盆底肌肉,促進尿道周圍的肌肉收縮。 15分鐘/次,每D 2次,治療6天,連續治療4個療程(每個療程1天間隔)。 4)骨盆底肌肉訓練。護理人員定期訓練患者的骨盆底肌肉。訓練方法是協助患者仰臥,引導患者屈膝和髖關節,先屈膝5秒鐘,再屈膝5秒鐘,再重復上述動作10次。休息3-5分鐘后,再進行一次訓練。指導患者進行靜坐深蹲訓練,每次療程10分鐘,3 d。
2.結果
護理后,兩組患者的MBC,MFR,pdetqmax,AFR均明顯改善,Rua明顯降低(P <0.05)。護理組的MBC,MFR,pdetqmax高于對照組,Rua低于對照組(P <0.05)。護理組1個月后,拔除導管的成功率高于對照組(P <0.05)。
3.討論
神經源性膀胱是脊髓損傷患者的常見并發癥之一。脊髓損傷引起的神經源性膀胱的主要臨床表現是排尿困難。如果不能及時有效地治療脊髓損傷引起的神經源性膀胱疾病,可能會出現尿路結石,泌尿系統反復感染,腎積水等并發癥。在嚴重的情況下,甚至腎衰竭也會危及生命。先前的臨床研究表明,間歇性導管插入術可以改善膀胱功能,減少尿路結石和尿路感染的發生,并改善脊髓損傷性神經源性膀胱患者的生活質量[3-4]。然而,一些學者指出,由脊髓損傷引起的神經源性膀胱疾病患者在治療后常常發展為尿失禁。相關的臨床研究發現,脊髓損傷引起的神經源性膀胱疾病的綜合護理可以有效減輕患者的不良情緒,提高治療依從性,改善膀胱功能,并減少尿路感染和尿失禁的發生。結果表明,護理組MBC,MFR,pdetqmax高于對照組,Rua低于對照組,護理1個月后導管切除成功率較高(P <0.05)。
4.結束語
綜合護理能有效改善脊髓損傷所致神經源性膀胱的膀胱功能。該方法具有一定的臨床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康金鳳,詹茂婷.分析早期集束化康復護理對脊髓損傷后神經源性膀胱患者的影響效果[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20,8(25):122+124.
[2]侯艷,孫艷紅,付瑩,張猛,石麗華,陳曼麗.康復訓練護理對脊髓損傷伴神經源性膀胱功能障礙患者的影響[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20,7(33):10-11.
[3]靳春艷,韓潔瓊,朱虹.個體化護理對脊髓損傷患者神經源性膀胱康復的影響探討[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20,5(08):63.
[4]陳娟,史婷.神經反饋儀結合康復護理對脊髓損傷后神經源性膀胱患者排尿能力的影響[J].白求恩醫學雜志,2019,17(06):543-545.
簡陽市人民醫院 四川成都 64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