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亞男
摘要:目的:研究探討早期康復護理訓練對急性腦血管疾病吞咽障礙病患吞咽功能恢復的影響。方法:研究的時間段為2019.6月~2020.6月,研究對象為該時間段我院收治的急性腦血管疾病并出現吞咽障礙的病患,選取的例數為30例,根據不同的護理方法進行平均分組,對照組進行常規護理,觀察組進行早期康復護理,對比兩組不同的護理效果。結果:在護理效果對比上,觀察組的效果要優于對照組;在吞咽功能恢復情況對比上,觀察組的恢復情況較好;在不良反應發生概率對比上,觀察組的發生概率相對較低(P<0.05)。結論:在對急性腦血管疾病吞咽障礙病患的護理上,采用早期康復護理訓練能夠取得良好的護理效果,幫助病患更好的恢復吞咽功能。
關鍵詞:早期康復護理訓練;急性腦血管疾病;吞咽障礙;吞咽功能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1)03-160-01
急性腦血管疾病在臨床上是常見的病癥現象,是起病比較急的腦部血管循環障礙方面的疾病[1]。導致該病發生的主要原因是腦血管突然形成血栓、腦栓塞導致的缺血性腦梗塞或者是腦血管破裂所導致的腦溢血等。病患在臨床上的主要癥狀為神經系統方面的癥狀、失語、眩暈、精神方面的癥狀以及肢體偏癱等,病情嚴重的病患甚至會出現昏迷以及死亡的現象。目前在臨床上主要采用藥物和手術的方式來對病患進行治療,為了更好的幫助病患恢復身體功能需要配合適當的護理干預方法來對病患進行護理干預。本文研究探討了早期康復護理訓練對急性腦血管疾病吞咽障礙病患吞咽功能恢復的影響,具體內容如下。
1資料方法
1.1資料
在2019年6月到2020年6月這個時間段中開展本次研究,根據設定的樣本容量將本次研究所納入的研究例數為30例,并根據不同的護理方案進行平均分組。對照組進行常規護理,其中男性為8例,女性為7例,年齡段為56歲~71歲,取平均數值為(63.5±2.7)歲;觀察組進行早期康復護理訓練,其中男性為9例,女性為6例,年齡段為56歲~72歲,取平均數值為(64.3±3.7)歲。統計學軟件分析結果為兩組一般資料對比數據差異不大(P>0.05)。
1.2方法
對照組病患采用常規的護理方案以及留置胃管處理,對病患的各項生命指標進行密切監控,如發現不良現象需要及時向主治醫生進行匯報,不進行吞咽方面的功能訓練。
觀察組病患則采用早期康復訓練的護理方案進行護理干預,具體為:(1)指導病患進行吞咽方面的基礎訓練。由專業的醫護人員指導病患進行發音聯系,每次每個音發出的次數為3次,連續發音5次到10次,每天訓練的次數為3次。在這個過程中能夠幫助病患通過進行張口和閉口的動作來對口唇的肌肉進行訓練。(2)進行舌肌和咀嚼肌的訓練。專業的醫護人員指導病患把舌頭伸出來,先進行左右方向的擺動,擺向口角處,然后再指導病患用舌尖舔下唇之后在舔向上唇,然后把舌尖向上壓硬腭的部位,如此反復,每天訓練的次數為3次。在進行訓練的過程中如果病患不能主動進行訓練,則醫護人員可以幫助病患使用壓舌板來對病患的舌頭部位進行按摩。(3)進行喉部抬高的運動。指導病患將手放到自己的甲狀軟骨上,然后重復進行吞咽的動作20下,每天訓練的次數為2次。(4)進行吞咽動作的訓練。護理人員使用冰棉簽蘸著少許的水然后對病患的舌根和軟腭進行輕輕的刺激,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注意不要刺激病患的咽喉壁,防止咽反應的發生。在訓練的過程中指導病患進行空咽的動作,每天訓練的次數為3次。
1.3觀察指標
本文主要對比兩組病患護理的效果、吞咽功能的恢復情況以及不良反應的發生情況。
1.4統計學方法
輔助的統計學軟件為SPSS21.0,計量資料和計數資料分別使用()和%表示,數據對比P<0.05。
2結果
2.1護理效果
在經過護理之后,觀察組護理所達到的效果為優和良好的例數比為8:6,總體優良率為93.3%;對照組護理所達到的效果為優和良好的例數比為7:5,總體優良率為80%。統計學軟件分析結果為觀察組的護理效果要優于對照組(P<0.05)。
2.2吞咽功能評分
在進行護理前,觀察組和對照組吞咽功能的評分數值分別為(71.6±2.7)分和(72.3±3.6)分。在進行護理之后,觀察組的吞咽功能評分數值為(93.7±3.5)分,對照組的吞咽功能評分數值為(86.5±2.7)分。統計學軟件分析結果為觀察組的吞咽功能恢復情況更好(P<0.05)。
2.3不良反應發生概率
觀察組病患在護理過程中有1例病患出現不良反應,發生概率為6.7%;對照組病患在護理過程中有3例病患出現不良反應,發生概率為20%。統計學軟件分析結果為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的概率相對較低(P<0.05)。
3討論
急性腦血管疾病病患在臨床上的主要表現為腦出血和腦梗死,如果不及時進行治療病患會出現昏迷和癱瘓死亡的現象[2]。在臨床上主要采用藥物和手術的方法對病患的病情進行干預,病患由于受到病情的影響容易出現相關的并發癥包括肢體偏癱以及吞咽困難等,需要采用適當的護理干預方式來幫助病患恢復相關的生理功能[3]。早期康復護理訓練能夠幫助出現吞咽功能障礙的病患逐漸形成正常的吞咽模式,并幫助病患提高神經系統的興奮性,從而更好的促進病患在吞咽過程中的神經肌肉活動。
本文通過研究對比發現,觀察組護理的效果和吞咽功能的恢復程度更好;而在不良反應發生概率對比是,觀察組的發生概率相對較低(P<0.05)。
由此可見,早期康復護理訓練能夠幫助急性腦血管疾病病患更好的恢復吞咽功能,從而提高生活質量和護理效果。
參考文獻:
[1]歐結艷,呂靜玉,李興金,肖橋妹.急性腦血管疾病合并吞咽功能障礙患者的早期康復護理訓練分析[J].中國醫藥科學,2020,10(02):155-157.
[2]楊榮霞.早期康復護理訓練對急性腦血管疾病吞咽障礙患者吞咽功能恢復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9(20):3395-3396-3397-3398-3399.
[3]葛春霞.早期康復護理訓練對急性腦血管疾病合并吞咽功能障礙患者的影響[J].當代護士(下旬刊),2015(09):121-122.
安徽醫科大學附屬安慶市第一人民醫院 安徽安慶 24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