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露 戴紀強 王琨 馬慧 劉德生
【中圖分類號】R32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1)03-175-01
COVID-19發生后,我院診療并治愈我市11例確診患者,未發生醫護人員感染。在全國疫情發展仍然嚴峻的大環境下,院方籌建負壓隔離病房改建項目,現已通過驗收,可以投入使用。
負壓隔離病房選擇在我院原傳染病房樓端部(原三層樓的西側)改建,改造面積1200平米,共有14間病房,包含重癥監護病房2間,以國家標準為依據,按照傳染病醫院病房要求建設,在原三區兩通道的基礎上,依照《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傳染病應急醫療設施設計標準》T/CECS 661-2020,進一步的優化流程布局設計。
1.改建思路
1.1COVID-19發生早期,湖北省有超過3000名醫護人員被感染,40%為院內感染,我們在改建設計過程中,充分發揮硬件設施對院內感染管理的作用。
1.2突出“以人為本”的設計思路,廣泛征求前期在隔離區接診過的工作人員的意見和建議,因地制宜,從患者身心健康、診療護理多角度考慮,保障其內的患者、工作人員生活工作安全、便利。
1.3病房內采用可靠性高、質量好、耐久性強的內置材料,耐酸堿、耐腐蝕等表面材料對抗消毒滅菌等操作;選擇在其生命周期內免維護和少維護的產品,將病區視頻監控顯示器、總控制開關以及維修閥門、監測運行總顯示器、通風自控程序系統和報警系統等設置在非隔離區域便于醫護人員操作,減少維修人員被傳染的風險。
2以傳染病防控的三大要素控制傳染源(患者)、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工作人員)為抓手,預防醫院感染。
2.1有效控制傳染源,科技的應用減少醫護與患者接觸,降低感染率;在有限的空間,增加患者“安全”“人文”“便捷”的獲得感體驗。
病房設有獨立衛生間,互鎖式病房門禁系統。獨立衛生間感應式抽水馬桶和水龍頭,設一鍵報警系統。每間病房設2個高清攝像頭,全方位監控患者情況,減少工作人員進入病房次數,家屬探視、會診實現視頻通話零接觸。互鎖式自凈型傳遞窗的設計,解決送餐、送藥等非必需與患者的接觸。
2.2全方位、多角度切斷傳播途徑,讓在其內的人員、物品“各行其道”,從物理空間上阻擋傳播;而移出負壓隔離病房的所有物品生活垃圾、醫療垃圾,都經過消毒處置合格后,才能夠轉移。
SARS-CoV-2主要通過空氣飛沫傳播,也存在人傳人、體液和排泄物傳播的可能性,為防止污染區的污染空氣倒流至半污染區和半清潔區,引發感染醫務人員,建筑門、傳遞窗及其他建筑部件均嚴格按照單氣流方向設置。[1]
每間病房與醫護人員通道之間均有緩沖間設置,從物理空間上隔離。[2]醫用高效排風機組分區設置,三區之間空氣壓力梯度至少>5pa,設置病房衛生間、污物專用通道壓力值最低;污染的空氣經初效、中效、高效過濾、滅菌處理后安全排出;全新風空調送風系統保證密閉的空間內空氣新鮮。排風口設在病床頭部旁側,送風口安裝在房間頂部,形成清潔空氣先流過醫護人員,再流向患者的風向。醫護人員進出隔離區,通過單向門禁系統設置。每小時通風換氣時間由工程師提前設定智能控制模塊PLC完成。污物通道及獨立的輸出電梯、互鎖自凈傳遞窗,優化污物處置流程。集中收集病房內排水,經消毒后排入醫院內污物處理池,達到安全排放。實現隔離病房的負壓狀態,除通風系統的安裝,還要保證空間的密閉。
2.3負壓隔離病房內對工作人員的保護,就是保護易感人群。
在負壓隔離病房調試期間,進行各層次人員培訓、演練,制定嚴格的工作人員隔離工作制度,嚴格掌握負壓隔離病房行進流程,操作流程,以及通風報警系統、監測運行系統、視頻監控系統的使用方法,簡單的故障處置方法。醫護走廊與病房緩沖間采用雙門密閉連鎖,緩沖間門口的門禁系統;門口設置壓差計,讓工作人員在進入病房緩沖間前,確定室內壓力安全。工作人員在隔離病房操作結束后,按照流程嚴格衛生通過[3]。各緩沖間放置鏡子和流程圖示,方便工作人員操作。各區域采用下彎式紫外線燈管,設置有效距離安裝。
3確定“防控建設兩手抓、安全生產勇擔當”的工程座右銘,施工處于秋冬疫情防控的特殊時期,統籌安排工程進度。
在傳染病醫院施工的特殊性,施工人員在安全生產的同時,積極科學地做好與在院患者嚴格隔離防護的措施。院方、項目管理公司、施工方、監理方等相關部門建立了項目監理每周例會制度,保障工程安全和進度。施工方克服工人不好雇、物料進場難的實際困難,特別是外地物料進場前,全部嚴格落實“三防”原則,進行人員、物品檢測、消殺。針對特殊實際,注重人文關懷,院領導多次慰問施工現場工人。疫情發展不穩定,實際情況刻不容緩,想方設法趕工期,為疫情防控爭取時間!最終提前10天進入后期驗收階段。
負壓隔離病房的改建成功,為醫患之間建立無形而有效的安全屏障,為戰斗在一線的醫護人員筑成一個高效、舒適的安全堡壘,為廣大的傳染病患者提供一種更為科學的診療場所,為我院乃至我市在與新冠病毒抗擊的過程中,擁有更加強有力的武器,助力打贏新冠疫情防控之戰!亦可為今后我院傳染病學科的研究提供可施展的空間。
參考文獻:
[1]T/CECS 661-2020《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傳染病應急醫療設施設計標準》.
[2]吳永仁.負壓隔離病房建設要點淺析.第八屆全國綠色醫院建設與后勤管理大會優秀論文.2020.
[3]DB 11/663-2009.負壓隔離病房建設配置基本要[S].北京:北京市質量技術監督局,2009.
內蒙古包頭市第三醫院(包頭市傳染病醫院) 內蒙古包頭 014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