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海燕 徐晶晶 張艷 孔令娜 張紅燕



摘要:目的 通過探討消化內科住院患者受教育程度以及職業等因素對健康教育內容和途徑的影響,為制定健康教育方式提供依據。方法 以自行設計電子調查為主,通過調查,訪談等,將被調查患者按性別、職業、年齡、受教育程度、所患疾病等進行分類,對比分析研究。結果 在被調查患者中需要通過床邊個性指導的教育途徑占比最高,最希望了解教育內容是與疾病相關的飲食;在不同職業因素患者中研究發現離退人員對床邊個性指導的需求最大,在不同受教育文化程度患者中研究發現受教育程度越低,對床邊個性指導的需要越大。結論 本研究的分析得出不同職業和不同文化程度導致患者選擇健康教育途徑存在差異,應針對不同人群給予針對性的健康教育方式。
關鍵詞:消化內科患者;健康宣教;多元化途徑;教育需求
【中圖分類號】R32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1)03-192-01
隨著醫院醫學模式的轉變及整體護理的實施,健康宣教內容涵蓋面較廣,除了疾病和治療之外,健康宣教也是臨床護理工作的重要任務,貫穿于患者入院到出院的整個過程[1]。對于消化內科患者而言,由于慢性疾病較多,因此消化科病人的健康宣教需求更為重要,本研究旨在探討消化內科住院患者受教育程度以及職業等因素對健康教育內容和途徑的影響,制定合理有效的健康教育方式,提高醫護人員工作效率與方式。
1.研究材料與方法
納入標準:年齡大于18歲,無認知障礙的患者,同意參加本研究的患者。排除標準:昏迷或有意識障礙的患者,不愿參與本調查的患者。采取便利抽樣方法,選取患者為2019年8月-10月在上海市某三甲醫院消化內科住院符合納入標準的患者。本研究采用問卷調查法進行調查,結合相關文獻及科室護理專家的建議,自行設計“消化內科患者健康教育需求現狀調查表”,以電子問卷形式進行調查。
由受過培訓的床位責任護士分別在患者出院前給患者填寫電子調查問卷,文盲者由護士口述并且代填,該次共發放調查260份,收回260份,問卷有效率100%。采用SPSS2.0統計軟件,錄入資料,對一般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百分比等描述,采用卡方檢驗(P<0.05),研究分析各組別內的需求,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與分析
年齡18至94歲,其中男性164例,占63.08%,女性96例,占36.92%;文化程度:初中以下58例,占22.31%,初中及高中104例,占40.0%,大學及以上98例,占37.69%;職業:農民52例,占 20.00%,工人36例,占13.85%,公務員20例,占 7.69%,個體32例,占 12.31%,退離人員76例,占 29.23%,其他44例,占16.92%。患者所患疾病包括:慢性胰腺炎、膽總管結石、胰腺腫瘤等。
在患者最能接受的健康教育途徑選項中,選擇“床邊個體指導”的人數比例最高,比例為 93.08%,其他依次為“健康教育單”比例為 48.46%、“健康宣教手冊 ”比例為17.69%、“視頻宣教”比例為13.08%、“宣傳板報”比例為 13.08%。見表1。
受調查患者在疾病中想了解的健康教育內容選項中,選擇“與疾病相關的飲食指導”的病人比例最多,比例為 93.85%,其他依次為“復診的知識”比例為 83.06%、“出院后護理 ”比例為79.23%、“用藥的知識”比例為73.85%、“疾病知識”比例最少,比例為69.23%。見表2。
調查結果顯示,在床邊個體指導健康教育方式中除“公務員”患者以外比例均為最高,“公務員”患者在健康教育手冊方式中比例均為最高。在床邊個體指導、視頻健康宣傳、健康教育手冊、健康教育單等方面,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結論
在本組調查的260例消化內科患者中,可以看出消化內科患者對床邊個體指導方式需求程度很高,這種方式比較靈活,隨時解答疑惑,可以在任何時間等,這些都是在工作時或者工作中進行的,更容易讓患者接受[2],但由于護理人員宣教次數有限,患者并未達到理解的預期效果時,一些紙質板材料如健康教育單、健康宣傳手冊、教育視頻等其他途徑的教育方式的結合運用,與周月艷[3]等關于患者健康教育需求研究的結論一致,進一步證明了多途徑的健康教育方式在的忙碌日常工作中起到非常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陳文鈺.護士對住院患者健康教育認知情況調查[J].大醫生,2018,3(Z2):220-221.
[2]閆金蓮.住院患者對健康教育的需求及影響因素探討[J].智慧健康,2018,4(29):13-14.
[3]周月艷,朱飛云.806例住院患者健康教育需求調查分析[J].當代護士(上旬刊),2018,25(07):27-29.
上海長海醫院 上海 200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