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承英
【中圖分類號】R473.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1)03-253-01
說起宮頸鱗狀上皮內病變這個醫學名詞,可能很多人會比較陌生,那么我們換成宮頸癌這個名詞,是不是就熟悉了很多呢。這種對女性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均造成嚴重威脅的惡性疾病,臨床患者的數量在不斷的增加。可以說,宮頸癌已經已經成為僅次于乳腺癌的第二大女性惡性腫瘤疾病。宮頸癌在發病的初期不具有典型的癥狀,僅有輕微疼痛和不適感,容易被患者所忽視。當疾病沒有及時的治療,不斷的進展成為浸潤癌癥時才會有典型的發病癥狀和體征,此時已經失去最佳的治療時間。因此,宮頸癌這種疾病已經是育齡期女性非常恐慌的一種疾病,被稱為“紅顏殺手”。
宮頸癌雖然可怕,但是并非不可治療,臨床治療的時機選擇非常重要。現階段臨床上對誘發宮頸癌的發病原因進行科學研究,發現癌變與高危型人乳頭瘤病毒(HPV)感染密切相關。從疾病的進程上看,并不是女性被HPV感染后就會馬上確診為宮頸癌,而是具有一段時間不定的潛伏期。這個時期,有可能是一年兩年,或是三年五載,更有潛伏長達10年之久。如果在這個潛伏期就發現有感染,或是未得到疾病進入晚期治療階段,是可以實現早期風險、預防和治愈的。
文章標題中說到的宮頸鱗狀上皮內病變,就是機體被HPV感染后,向宮頸癌變化的一個重要過程(階段)。感染會累及宮頸細胞,引發上皮細胞呈現病變形態,按照其良惡性程度分為低級別病變和高級別病變。低級別病變是良性病變,表示當前患者處于HPV感染急性期。高級別病變屬于惡性病變,也是癌前病變的重要提示,需要引起重視治療。低級別感染的時間也有一定的特點,這種急性期并不一定是短時間,也有可能持續很久。臨床隨訪治療發現,約有50%-60%的患者在為期1年的隨訪中可以自行轉歸,20%-30%維持當前的感染狀態,約有10%左右的患者進展為癌前病變。若持續的時間為2年時,需要積極采取治療措施。
說到這,是不是對宮頸鱗狀上皮內病變有一些認知呢。雖然臨床上用癌前病變來稱呼這個疾病的進程,但并沒有確診為癌癥,因此仍然也有治療的可能。下文中會重點講解宮頸鱗狀上皮內病變到底是什么呢。
1.什么是宮頸鱗狀上皮內病變?
宮頸癌在確診前有一個疾病的進展過程,根據感染后細胞累及宮頸上皮的范圍進行分類,低級別的病變需要定期隨訪,可觀察患者自身免疫力是否能夠清除感染。高級別宮頸鱗狀上皮內病變需要重視治療,不可依靠自身免疫力。雖然少部分患者可依靠自身免疫力自行好轉,但大部分仍然會進展為癌癥,或是維持癌前病變。因此一旦確診為宮頸鱗狀上皮內病變,女性患者一定要重視治療,癌前病變的治療難度低于確診癌癥的治療,這樣能夠減輕疾病對自身健康造成的影響。
2.發現自己患有宮頸癌前病變怎么辦?
如果在自己的體檢單上看到宮頸癌前病變字樣,很多女性都會產生恐慌的情緒,擔憂自己確診為宮頸癌。癌變病變與確診是存在非常大的差異,癌變病變需要一段時間的進展才能夠進展成為癌癥,如果進行及時的干預和控制,是可以阻斷進展的。這種持續的時間因人而異,臨床統計大約需要5~15年的時間。因此在體檢單上看到癌前病變字樣或宮頸鱗狀上皮內病變時,不要基于恐慌,要觀察是低級別還是高級別的病變,用樂觀的心態積極遵照醫囑進行正確治療。
臨床上進行宮頸癌前病變的處理是根據患者的疾病進展給予對癥的干預。如果患者的宮頸病變為LSIL或者之前說的CIN1級,是相對安全的時期,定期體檢和隨訪即可。如果發現疾病進展至HSIL或CIN2、3級,且發現有原位癌病灶時,此事要引起重視,需要接受手術治療。從治療病例的分析上看,絕大多數患者可達到臨床治愈的標準,阻斷宮頸癌的發生,其生存壽命與常人無異。
3.宮頸錐切術
宮頸錐切術是臨床公認的有效治療方式,這種治療方式更加適合已經生育過或沒有生育需求的人群。如果患者未有生育時,且在轉化區為1型的情況下,可以采用激光治療方式,但臨床并不推薦。利用手術將病變的組織切除,能夠控制疾病的進展,甚至達到治愈的效果。術后需要對病變組織進行病理分析,這樣可以讓醫生掌握更多的真實信心,為疾病后續指導提供方向。部分病理檢查發現是宮頸癌,這對于患者的治療是非常幸運的。因為大部分的早期宮頸癌并不具有典型性,很難察覺和確診,往往會錯過最佳治療時期。通過錐切術對癌變得到早期診斷,此時實施治療可獲得更為理想的預后。即使確診為癌癥,也能夠通過臨床治療治愈。
4.疾病的治療選擇
如果是宮頸低級別鱗狀上皮內病變,就不必過于擔憂,這是良性病變。很多醫生面對這種情況會告知患者不必擔憂,定期隨訪即可,或是給予激光治療。面對這樣的情況,很多患者難以選擇。研究表明,50-60%的患者在為期1年的隨訪中可以自行轉歸,20-30%維持LSIL,10%左右的患者進展為HSIL,也就是癌前病變。因此,對LSIL持續2年以上患者可予治療,因為這部分患者自然轉歸的可能性小。但是,如果患者拿著一張宮頸低級別鱗狀上皮內病變(LSIL)的報告,只能證明此刻是LSIL,但不知道LSIL了多久,此時采取任何治療措施都無法保證感染被治愈。即使患者的病變消失,也會有再次感染的風險。
5.宮頸癌要如何預防?
高危型人乳頭瘤病(HPV)持續感染會誘發宮頸癌,但這里需要講解一點,感染知識會增加癌變風險,并不是100%的幾率進展為癌癥。女性自身帶有強大的免疫系統,能夠對病毒感染進行強有力的攻擊與清除。在免疫系統的作用下,很多感染是可以被消除的。如果女性患者的身體免疫力較低,沒有及時消除時才有幾率進展為宮頸癌的癌前病變。臨床建議年齡在21-65歲的女性最好要每年進行一次婦科體檢,定期接受宮頸癌篩查。以下人群最好每年接受一次HPV的篩查:HIV感染者、免疫抑制狀態者、宮頸癌治療者或宮內暴露于乙烯雌酚者等。如果在篩查中發現HPV有異常,可應用陰道鏡檢查來確定病變的范圍及程度。
6.接種HPV疫苗后還需要檢查嗎?
接種HPV疫苗是預防宮頸癌的有效方式,通過接種疫苗來降低感染的風險。現階段可供選擇的疫苗主要有二價、四價和九價,不同價的疫苗適用群體也帶有一定差異,因此建議女性主動接種疫苗。但是接種疫苗并不代表著絕對的安全,不可以取代宮頸癌的早期篩查。為了讓女性了解自己的健康狀態,還是要每年進行一次體檢,及時發現宮頸鱗狀上皮內病變并干預。
邛崍市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