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劍 宮英 高婭男
摘要:通過在濟南市長清區雙泉鎮衛生院近兩個月不間斷的志愿者服務,和醫療衛生服務人員一起下基層宣教、家庭醫生簽約、值守及學習咨詢,對衛生院在當前新時代背景下發展前行中所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思考和總結。愿以此期待更多的人了解基層醫療機構的工作,并給予基層醫務工作者更多的理解與支持。
關鍵詞:衛生院;基層;醫務人員
【中圖分類號】R-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1)03-296-02
“與時共進何所幸,熱血報國當少年!”2020年對于我們的國家乃至全世界都注定是不平凡的,在全球新冠病毒疫情肆虐的大環境下,我們偉大的黨和人民以無畏的勇氣與決心取得了抗疫戰斗的空前勝利,這些成果的取得與每一位基層醫療衛生人員的無私付出是分不開的。做為一名醫務工作者的后代,父母為基層衛生工作忙碌的日日夜夜,以及在抗疫困難時刻的無私堅守對我的觸動非常大,我有幸成為一名志愿者,在學習之余走入父母所在的濟南市長清區雙泉鎮衛生院。在近兩個月的社會實踐中,我深切體會到了基層衛生院工作中的辛苦與堅守,在對基礎衛生工作不斷的了解中也發現了一些問題,做為一名高中生就自己這段時間來的實踐與思考,從以下幾個方面做一下總結與分析。
一.衛生院基本情況
1.機構設置和人員結構
雙泉鎮衛生院地處偏遠山區,是所一級乙等衛生院,醫院建筑面積4356平方米,醫療用業務用房4042平方米,開放床位25張。轄區范圍內有48個行政村28800余人,16所衛生室,鄉村醫生40人均為個體。雙泉鎮衛生院人員編制42人,實際在崗在編35人缺編7人,臨聘15人,合計50人。其中在崗在編的35人中全日制本科畢業人數為2人(今年8月份剛剛入職的“三支一扶”人員在基層2年),后學歷本科學歷26人,專科學歷3人,中專學歷4人.副高級職稱2人占比5.71%,中級職稱12人占比34.29%,初級職稱18人占比51.42%,無職稱3人占比8.58%。年齡結構中30歲以下2人(“三支一扶”),30-40歲6人,41-50歲24人,51-56歲3人。鄉村醫生40人中本科后學歷1人,大專學歷11人,中專21人,初中7人。其中35以下1人,35-40歲6人,41-50歲20人,51-60歲8人,61-65歲5人。
2.業務開展情況
衛生院內設內科、外科、婦科、公共衛生科、醫技科等10個科室,擁有救護車兩輛、B超、心電圖、DR影像診斷、醫用X射線診斷機、半自動生化分析儀等醫療設備。能開展內外科常見病,多發病的治療,醫院目前已不開展手術治療,婦科目前只限于產前常規建檔檢查。2020年門診就診人次34147人,收入3419930.03元,住院治療88人次,收入254803元。2020年度業務總收入11818872.36元,其中醫療純收入3674733.45萬元。
二.存在問題及成因分析
1.衛生院當前的發展和醫療水平已不能滿足人民群眾的就醫需求
鄉鎮衛生院是以公共服務為主,提供預防、保健、基本醫療、健康教育、計生服務、康復等為主要內容的綜合衛生服務,并受衛生行政部門委托,承擔轄區內衛生監督與衛生行政管理。就總體而言,當前醫療衛生資源呈“倒三角”的格局仍然沒有改變,隨著全民醫保的實現和群眾保健意識的增強,農民群眾就近就醫的剛性需求不斷增加。城市大醫院醫療條件好,但花費高排隊難照料不方便,而就地就近就醫,既節省交通食宿費用,又方便家屬照顧,可謂一舉兩得。但目前鄉鎮衛生院的服務能力和醫療水平已經明顯跟不上群眾的日益增長的醫療健康服務需求。農村居民進大醫院看病,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想通過大型儀器,檢測化驗等找準病根排除疑惑,基層群眾對剖腹產、急救手術儀器檢測需求大,而鄉鎮衛生院卻沒有開展這方面業務的能力。濟南市長清區衛健局所管轄范圍的10所鄉鎮衛生院,就目前情況下沒有一家衛生院具備CT大型檢查設備和開展手術治療項目。條件跟不上基礎設施和醫療設備配備差,不能讓群眾信服留不住患者,難以解決常見病不出鎮的問題。
2.衛生院人才匱乏和人員斷層問題嚴重
鄉鎮衛生院的人才匱乏已成為制約其進一步發展的瓶頸。雙泉鎮衛生院全日制本科畢業的專業技術人員,只有剛剛分來的3名“三支一扶”人員,高級職稱(包括基層高級)5名,高職稱人才稀缺,學科帶頭人和基層適用型人才更加缺乏。因編制控制和經費等的限制,專業技術人員在調離、退休后沒有及時補充,人員缺編嚴重,加之年齡老化青黃不接出現斷層。一方面鄉鎮衛生院環境差待遇低晉升難,優秀衛生人才不愿來來了也留不住,大家都愿意去城市大醫院發展,醫療技術人員流失嚴重。另一方面沒有建立起人才培養的長效機制。醫療人員理論學習平臺少、外出進修培訓學習機會少、加之臨床經驗少業務素質很難有所提高,導致人才的引進和培養成為當前衛生院所面臨的最大問題。
3.鄉村醫生缺乏規范管理
鄉醫和村衛生室承擔著直接為廣大農村居民提供基本公共服務的重任,衛生院轄區內普遍存在鄉醫年齡偏大,衛生室設備簡陋房屋建設不符合標準等情況。突出問題如下:
(1)鄉村醫生隊伍流失嚴重。鄉村醫生是是群眾健康的直接守門人,基藥實施后藥品零差率他們已無收入,僅靠業務收入提成和公共衛生服務經費,年收入2萬余元,還不如外出打工,鄉村醫生很少有養老保險,因此正規院校畢業的,已考取執業醫師證書的極少到村衛生室工作,而不少鄉醫一旦取得相關學歷和職業資格就會選擇離開基層衛生室。鄉村醫生普遍存在待遇收入低養老無保障的現象。
(2)鄉村醫生職業素質偏低,水平參差不齊。
大多數鄉村醫生的知識技能較為單一,僅通過短期培訓、考試、注冊登記,服務水平較為薄弱,雖有長期從事實際工作的經驗,但缺乏正規系統的專業知識培訓,造成目前學習成長無空間年齡大知識老化的現狀。衛生院轄區內衛生室40個鄉醫中40歲以下的只有7人,村級醫療服務的新生力量嚴重不足,大部分衛生室的醫務人員只有鄉村醫生證,醫療服務水平參差不齊。
4.衛生室標準化建設落后
目前,雙泉鎮衛生院轄區內共16所村級衛生室。大部分并不符合標準。在醫療設施上也只有一些簡單的醫療輔助工具,連基本的醫療器械都沒有,硬件極度缺乏。我所考察過的村衛生室之一雙泉鎮柳杭村衛生室,相對于其他貧困村衛生室條件還算好的,生活就醫混為一體,衛生條件堪憂。
三.幾點建議思考
1.提升素質增強能力,加強衛生院人才隊伍建設
(1)放開職稱評審渠道,發現和留住人才。職稱是衡量專業技術人才能力和水平的標尺,進一步簡政放權,完善好人才評價機制,合理下放職稱評審權限,推進基層衛生職稱制度的改革與完善,充分調動基層衛生人才的積極性。放開基層衛生高級職稱,以晉升上一及職稱的年限作為主導因素決定高一職稱的晉升,打破基層衛生專業技術人員的職業“天花板”,讓他們從社會地位和經濟待遇中獲得應有的尊重,從而更加激發他們投身本職工作的熱情,也能更好的吸引新生人才。
(2)衛生行政部門要引導和幫助鄉鎮衛生院建立中長期的人才梯隊培養計劃。鄉鎮衛生院職工是實現鄉鎮衛生院工作可持續發展的動力源泉,充分調動其工作積極性,事關民生與民族發展。因此,相關部門在工作實踐中需掌握鄉鎮衛生院職工的成長規律,明確其在崗位工作中面臨的問題和困惑,并及時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決,幫助其更好地發揮自身的工作崗位價值,服務于人民、服務于社會[1]。上級行政主管部門應要求鄉鎮衛生院每年制定專業技術人員進行學習計劃,和上級醫療機構建立人才培養,并納入績效考核,明確培養任務,加快實施全科醫生培養計劃,確保鄉鎮衛生院診療水平的提升。
(3).政府應積極倡導“一對一”的重點幫扶,加快對鄉鎮衛生院的人才培養和設備建設。可提升基層衛生院的業務管理水平,政府參與依靠派駐單位的支持,又能快速建立起一條人才培養、臨床規培、雙向轉診的綠色通道,可謂是最有效措施之一。
2.切實加強對村衛生室的建設。建議政府將村衛生室業務用房納入新農村統籌規劃建設的剛性指標,督促縣鄉鎮政府實實在在的抓好村衛生室的陣地建設,積極協調各村委會無償提供村衛生室的業務用地、用房,與新農村建設同設計施工,讓村衛生室的建設標準化規范化。
3.加強醫療衛生發展保障機制建設。建立政府投入機制,要有穩定的資金保障。財政資金主要用于支持醫療衛生體系基礎設施建設、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大型必備醫療儀器購置等。構建現代醫療衛生管理機制,切實推進鄉村一體化管理,實現城市與鄉村衛生資源的最大合理化配置。
4.加強在職鄉醫培訓,提高在職鄉村醫生從業素質和水平。激發基層醫療機構活力,提高農村衛生技術人員工作熱情,應重點改善經濟因素,兼顧非經濟因素激勵,同時完善績效工資制度,營造公平的組織文化[2]。鄉村醫師未來可借鑒執業醫師的準入制度,逐步完善補償機制和保障制度,完善他們的養老,解決村醫的后顧之憂,提高鄉村醫生的待遇,鄉村醫生的養老保障滿意度較低,養老保障水平亟待提高,應明確村醫身份,消除鄉村醫生參加城鎮職工養老保險的壁壘,多渠道籌資,適度提高對基層醫療的政策傾斜,促進基層醫療人才可持續發展[3],更多的留住和吸引符合條件的優秀的鄉村醫生。
5.結合鄉鎮衛生院實際情況,適當放寬基本藥物目錄。在鄉鎮衛生院面臨的諸多問題中,藥品問題尤為突出。目前,鄉鎮衛生院只能使用基本藥物,藥品由政府部門組織統一招標采購,對于基層鄉鎮衛生院采購周期長,配送運輸不方便不及時,很多臨床用藥不符合實際需求藥品種類嚴重不足,按規定甲類可以報銷,乙類不能報銷,而實際上大多數基藥都是乙類,這給基層群眾醫療費用增加了負擔,也不利于基層醫療事業的長遠發展。
青年之于社會,猶如新鮮活潑細胞之在人身。下基層實踐這段時間來我切身體會到我們偉大的黨,在農村基礎建設上的成就,也感受到了農村廣大人民群眾強烈的幸福感與獲得感。建立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我們青年一代是不可缺少的力量。通過這次志愿者服務,讓我產生了強烈的責任感與擔當,也希望能有更多的青年參與志愿者服務,讓每一顆年輕熱情的心成為推動祖國建設與社會創新的生力軍,把我們青年人的朝氣、銳氣、才氣滲透到基層服務中,為我們深愛的祖國增磚添瓦,在公共參與中實現自我價值。
參考文獻
[1]蔡林杰.試論調動鄉鎮衛生院職工工作積極性措施[J].經濟與社會發展研究,2020,18(7):227.
[2]趙世超,孟慶躍,宋萬雄,王睿雪,周鑫.鄉鎮衛生院衛生技術人員激勵機制及工作積極性影響因素研究[J].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19,35(1):63-67.
[3]姚璐,姚靜靜,劉巖,陳佳林,黃小敏,榮雪菁,劉雅琪,沈立巖,曹范堃,孫強.山東省鄉村醫生養老保障現狀及滿意度調查[J].醫學與社會,2019,32(8):104-107
通訊作者:宮英(1971-7);女;漢;籍貫:山東煙臺;學歷:大學;職稱:主任藥師;研究方向或從事工作:臨床藥學。
山東省第一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 濟南市第四人民醫院 山東濟南 25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