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鵬
(遼寧省鞍山市臺安縣農業發展服務中心,遼寧 臺安 114100)
明確20%硝磺草酮可分散油懸浮劑,對玉米田雜草的防除效果及對玉米的安全性,篩選出藥效高,而且安全的,不產生藥害的劑量
玉米品種為 長城1142
北方單季春播玉米,春季旋耕起壟,機械條播種植,單粒播種。
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 L.]、鴨跖草[Commelina communis L.]、藜[C henopodium album L.]、苘麻[Abutilon theophrasti Medic.]、打碗花[Calystegia hederacea Wall.ex Roxb.]
土壤屬于壤土,有機質含量1.6%,PH=7.3,玉米栽培類型為露地,壟距55cm,株距26cm,前茬作物玉米,使用除草劑不詳。
多年連作種植玉米,雜草種類基本沒有變化,或變化不大
1.試驗藥劑
20%硝·煙·莠去津可分散油懸浮劑
2.供試藥劑試驗設計
小區面積:23.1m2 (共6壟,壟距55cm,壟長7.0m)
重復次數:4
1.使用方法
人工噴霧
2.施藥時間和次數
5月17日上午,玉米處于4-5葉一心期,稗草處于2葉-4葉,鴨跖草處于1-2葉,藜處于3-4葉,苘麻處于1-3葉,打碗花處于2葉-4葉
3.使用量
每畝藥液量45公斤
施藥當日晴,風力1.8級,溫度18.3℃,相對濕度32 %,降水情況0。
1.調查時間和次數
5月17日施藥后15天于6月1日調查雜草種類及數量一次,6月17日對雜草種類、數量、鮮重調查一次。
2.調查方法
采用隨機取樣法,每個小區調查4點,每點0.25平方米,第一次調查雜草種類,株數,計算其防效;第二次調查雜草種類、株數和鮮重,計算株數防效、鮮重防效和總防效。并對總防效進行統計分析。
3.藥效計算方法

1.調查時間和次數
5月17日施藥后15天于6月1日調查雜草數量一次,6月17日對雜草鮮重調查一次。
2.調查方法
施藥后15天,每小區選1點,連續調查10株,記載了株高、葉齡、葉色。有藥害的在附表里作記錄。
生物統計分析方法:采用鄧肯氏新復極差(DMRT)法,對試驗數據進行分析(應用的軟件是DPS軟件)。
20%硝磺草酮可分散油懸浮劑防除玉米田雜草,用藥量每畝40g、50g、60g、100g,藥后30天(第二次)調查對雜草(稗草、鴨跖草、藜、苘麻、打碗花)株數總防效分別為82.2%、88.7%、90.2%、93.8%。鮮重總防效分別為82.6%、88.3%、94.0%、98.3%。經統計分析表明,株數防效試驗藥劑60g/畝的防效與試驗藥劑100g/畝防效相當,試驗藥劑100g/畝防效最好,極顯著好于其他處理防效。鮮重防效與株數防效趨勢基本一致。
20%硝磺草酮可分散油懸浮劑防除玉米田雜草,玉米在4葉一心時,雜草在2-4葉時,采用噴霧法施藥一次,由于100g/畝藥劑量較大,為安全起見,推薦用量60g/畝(180g/公頃有效成分),每畝藥液量45公斤。施藥力求均勻周到。施藥時間以早晚為宜,盡量避過中午高溫時施藥。
施藥后調查表明,20%硝磺草酮可分散油懸浮劑處理區玉米生長正常,株高、葉齡、葉色與空白處理區相近。對玉米生長無不良影響。增產幅度為6.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