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娟 石小晨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上海 201620)
藍印花布以植物藍草作為染料,并用天然石灰、黃豆粉作印花防染劑,在純棉織物上以其樸實清新的風格自成一派,散發著永恒的藝術芳香,體現了中國獨特的傳統工藝。在民間,藍印花布不僅風格多姿多彩,還因其圖案蘊含著美好寓意還被制成門簾、頭巾、帳幔、床單和飾品等,一直流行于民間,與百姓的日常生活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但由于現今精通藍印花布技藝的人才稀缺,加之智能制造業的沖擊,藍印花布的發展與知名度受到沖擊,藍印花布工藝的延續與興旺發達的必由之路便是傳承與創新。
伴隨社會經濟的發展、人民不僅滿足于物質生活,還越來越重視精神文化的培養,文化創意產品因其融匯古今文化資源并且能融入日常生活的產品特性在市場中引起消費浪潮,尤其吸引年輕消費者。文化創意產品同時被視為是國家和民族傳統文化的現代延伸,其傳播有助于提高傳統文化的知名度、吸引力和影響力。[1]常見的文創產品涵蓋日用、文具、玩具、飾品等……結合文化創意產品的光明前景,項目組萌生通過提取藍印花布中特色元素融入到時下流行的手包,形成文化創意產品的想法,通過傳統圖案與現代潮流的結合,激發大學生對于藍印花布的喜愛,以此保護并且傳承這項手工技藝。
項目組在經過對藍印花布的調研后,聚焦藍印花布印染的技藝,將藍印花布圖案與透明反光材料結合,針對追求時尚和傳統韻味的大學生設計藍印花布文創腋下包。[2]
藍印花布文創腋下包選取荷花(即蓮花)作為主要圖樣。由于“荷”與“和”“合”諧音,“蓮”與“聯”“連”諧音,中華傳統文化中,經常以荷花(即蓮花)作為和平、和諧、合作、合力、團結、聯合等的象征;以荷花的高潔象征和平事業、和諧世界的高潔。在大學生中積極弘揚中華“和”文化,對于促進祖國統一、構建和諧社會的事業有著特殊重要的意義。
鑒于項目創新在校內進行,且目標消費者是青年人群,項目組通過校園微信公眾號轉發、校內平臺宣傳的方式,吸引校內師生。
缺乏創新能力、缺少創業知識是項目組在創新過程中所遇到的難題之一。在實際設計過程中,由于項目設計人員皆為大學生習慣于校園環境,缺乏社會經驗以及對藍印花布的深入研究,市場觀念淡薄,難于準確定位客戶群,導致產品創新程度不夠。此次的產品主要是對藍印花布圖案的提取和面料的升級,沒有新穎之處,缺乏創意和樂趣,產品種類單一,且此類型產品在市場上已有成功案例,同質化現象嚴重,無法再次在市場中脫穎而出,引起消費的目光和共鳴。
日后項目組成員會在日常生活中,重視培養自身的創業創新意識以及創新能力。學會用發散性思維看待和解決問題,分析事物的獨特之處,不拘泥于過去。同時,密切關注市場和消費者的需求,有針對性地進行產品創新設計。此外,項目組成員嘗試通過聯系文旅局、文創企業等專業人員,與他們合作,共同開發一套產品,提升產品設計的專業性和新穎度。如何在既保留傳統技藝,又不失時尚感的基礎上提升設計專業性是項目組在未來需要思考和改進的地方。
項目組成員在產品圖案的構思及落地、宣傳文案的文字技巧、品牌理念的傳達中耗時過長,延誤項目順利進展。項目組成員需自覺提升主動性和積極向,發揮主觀能動性,真正參與到項目中,成為項目的主人,提高效率。
在此次創業過程中,小組是由不同年級不同專業的成員所組建的,彼此之間熟悉度不夠,缺乏默契,中途有成員因個人情況退出,新加入的成員需要時間與老成員磨合,這些皆對項目進程產生了影響。團隊協作能力不僅對小組產生影響,在社會和他人相處中,團隊協作能力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基本技能。因此,提升團隊協作能力是有深刻意義的。項目組成員通過不斷地交流、有效的溝通;互相及時反饋項目進程與難點、取長補短;對小組成員的信任和包容,明確分工各司其職,充分發揮個人特長終化解創業過程中的重重困難。
近年,文創產品深受年輕一代消費者的喜愛和追捧,但作為起步階段的文創產業還有很長一段需要探究、摸索、發展的道路,諸多問題亟待解決。[3]設計文創產品以尋求消費者需求,貼合日常生活來尋找到核心亮點,保證藍印花布文創產品既有文化內涵,又有實用和紀念價值。[4]
因此需要項目組成員將對藍印花布的特性進行深入分析,在已有創新性藍印花布紋樣的基礎上,不斷推陳出新。不單單是停留在簡單的紋樣提取、要素復制中,而是探索藍印花布的紋樣、制作工藝、面料的混搭、使用范疇的多樣化創新,設計開發出兼備實用性和藝術性的優質產品。并且加強調查,積極應對市場,了解消費者的對于文創產品消費習慣和愛好,盡可能設計個性化產品,滿足不同的消費者。
此外,項目組將在追求高品質的同時節約時間、降低成本、提高產量、擴大運用范圍,合理有效地開發更多的藍印花布文創產品。并且對產品進行線上投放,通過線上線下雙管齊下的方式,[5]走進大眾生活,促進文化的傳播與傳承。
通過這次的創新實踐,項目組中的每位成員都收獲頗豐,不僅了解了藍印花布的背景、制作工藝,對藍印花布和江南文化留下深刻影響,還提高了自身的實踐能力,將理論轉化為實踐,不再是紙上談兵。其二,項目組成員也感受到了創業的艱辛與不易,從設計、制作再到推廣都是需要投入極大的精力和時間的。這次的創新實踐,也為自身以后的發展帶來啟示,明確了缺點所在,日后會有針對性地進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