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艷香
(福建省廈門外國語學校石獅分校,福建泉州 362700)
在教學實踐中做好學本理念的滲透工作,使其落實在學科教學課堂中的各個環節,是為了優化教學結構,使學生切實居于學習主體地位,是對素質教育理念所號召的落實學生學習能力與學科素養培養目標的積極響應。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實踐中,為了使學本理念真正地符合道德與法治教學內容和初中生的學習能力,教師應對學本理念的內核進行細致的研究,并結合其具體的內容對道德與法治教學環節與模式進行相應的創新,使其真正地符合道德與法治教學實踐的教學邏輯,實現與課堂教學實踐的有機融合。
以學生的課堂參與興趣為本是學本教育理念在課堂中滲透的起點。教師只有圍繞學生的學習興趣做好教學設計,激發學生的課堂學習實踐參與積極性,才能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充分發揮出主觀能動性,讓學生保持積極的學習態度,實現知識內化效率的提高,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有效性[1]。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教師可以充分發揮數字媒體資源對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作用。例如,在教學“網絡改變世界”一課時,筆者利用多媒體設備向學生展示了大量網絡在生活中應用的媒體資源。在觀賞豐富多彩的圖片與生動真實的視頻資源的過程中,學生能夠更加直觀地建立起對網絡實際應用意義的認知。而且,媒體資源對教學內容新穎的表現形式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提高了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使其在后續的課程中更加高效地完成了探究實踐。媒體資源的應用符合學生的學習需求,為學生的課堂自主學習提供了驅動力。
學生的學習個性是指學習活動中每個學生所表現出的學習能力的差異性。學生受以往學習活動中的學習狀態、學習能力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往往在學習過程中會產生較大的差異性。教師如果忽視了學生的學習個性,就會阻礙班級學生的同步發展。為此,教師應以學生的學習個性為本,在課堂上針對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做好課堂任務的分層工作,為學生在課堂上的自主學習提供良好的環境。
筆者根據學生在道德與法治學習活動中所表現出的學習狀態與理解情況對學生進行了分層,并制訂了相應的課堂任務引導學生的課堂自主實踐。例如,在教學“集體生活成就我”一課時,理解能力較高的學生在筆者的要求下從自身的經驗出發,結合自身的生活實際對教材內容進行相對更為自主的探究活動;理解能力相對較差的學生則要對教師提供的具體案例進行分析,以完成自主探究活動。通過筆者設置的不同學習任務,學生在不同的引導條件下切實地投入自主學習,并獨立思考出了人際交往過程中自己應有的態度,促進了學習水平和自身能力的提高。
以學生的知識應用為本這一具體教學目標要求教師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重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意在促成學生對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深度學習,提高學生對知識的自主實踐應用能力。為了落實這一學本理念教學目標,促進學生公共參與素養的深度提高,教師應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實踐中融入與教學內容相應的時政新聞素材,并引導學生對這些時政素材進行自主分析,以此增強道德與法治教學內容的時效性,使學生能夠切實地開展對知識的自主應用實踐,提高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2]。
例如,在教學“公民的基本義務”一課時,筆者組織學生觀看了一則近期的時政新聞。一位老人狀告養女的新聞視頻對教學內容中的贍養義務進行了具象化展示,具有符合學生生活的時效性。學生對這一時政素材進行自主思考,能夠更加深入地理解并自發履行公民的基本義務。
以學生的獨立探究為本,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實踐中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自主探究環境。自主探究活動能夠使學生切實經歷知識產生的過程,使其成為知識獲取的主人翁,在完成學習主體地位轉變的同時,實現學習效益的深化。為此,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應提供符合學生實際學習能力的探究條件,輔助學生高效開展并完成自主探究實踐。
筆者在道德與法治教學實踐中采用任務驅動模式,使任務成為催發引導職能的媒介,能夠使學生在探究任務的引導下相對自主地完成自主探究實踐。例如,在教學“法不可違”一課時,筆者根據科學的探究流程制訂了一系列相關聯的課堂任務,并跟隨教學流程依次布置給學生,組織學生針對問題開展自主探究實踐。在任務的引導下,學生對違法行為這一概念建立了由淺及深的認知,在豐富對違法行為的認知的同時,形成了良好的法律意識,實現了課堂學習目標。筆者的任務布置以引導的方式為學生的高效自主實踐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并使學生學習了自主探究方法,提高了自主探究能力。

組織學生開展課堂學習實踐活動,既是使學生在實踐中內化理論知識的有效途徑,又是推動學生成為課堂探究主體、實現教學結構變革的有效方式。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創設多元化教學活動情境的方式,促成以學生自主實踐為本這一教學目標的落實,使學生在多元教學情境中通過實踐的方式獲取知識。
例如,在教學“促進民族團結”一課中,筆者在課前組織學生對自己感興趣或喜愛的少數民族文化進行了資料收集與自主學習,并在課堂上創設了模擬展示活動情境,讓學生展示自己的課前實踐成果。在課堂上,學生展示了不同少數民族的特色文化內容,并嘗試用肢體動作表現其中的節日特色、舞蹈特色等,更加具象地傳達出了民族文化的魅力。在這一活動情境中,學生更深入地了解了我國民族文化的多樣性與魅力,增強了熱愛各族人民的情感,深化了對教學內容的理解。
通過對學本理念進行細致的分析,教師能夠獲得更加具體的課堂教學模式創新方向,以此真正地推動學本理念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真正落實,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實現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與綜合素質的提高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