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賀典典
對于孩子來說,敢于表達自己是社會交往中最為重要的事情,對于親子溝通、同伴交往都有很好的促進作用。孩子應該在任何時候都敢于表達,如果一個孩子不喜歡表達自己的想法,那么,很可能是不敢,或者是不知道該如何去表達,長此以往,對孩子的成長是極為不利的。作為家長,我們要鼓勵孩子勇敢地表達自己,引導孩子用更好的方式去表達自己。

前一陣子,大女兒銘銘跟我抱怨鄰居的孩子劉欣:“每次劉欣來我們家里寫作業,我就得趴在床上或地上寫作業,她大大方方地占著我的書桌。可如果我去她家寫作業,趴在床上或地上的那個人還是我。”
事情確實像銘銘說的那般,我看到過很多次。我勸說她:“忍忍吧,又不是每天都這樣。如果你真的不喜歡她,以后少交往就是了。”銘銘勉強地點了點頭,嘴上卻說:“但是在我所有的朋友里,我就和劉欣最談得來。”正在這時,劉欣打來電話。銘銘訕訕地接完,悄悄問我:“我現在可以出去和劉欣一起玩嗎?”這就是小孩子,一分鐘前還在抱怨,一分鐘后又歡天喜地地一起玩。
晚上和先生談起此事,他一聽我的建議竟然是減少交往,立馬更正道:“你這樣子不但會把孩子教得心胸狹窄,還會讓她養成愛抱怨的習慣,卻沒有教會她解決問題。”仔細地想了想,我感覺有點慚愧,但還是承認先生說得對。我在和人交往時,遇到問題就是先忍讓、忍耐,如果忍不住,大多就會選擇默默放棄和對方交往,這成了我行事的準則。自然,在教育下一代的時候,我不知不覺地就把它當成了原則來教導孩子。
第二天吃午飯時,我趕緊把先生的想法傳遞給銘銘。可是銘銘有點無奈地說:“說了也沒用,她就是那樣的性格。”我繼續說:“你說出來叫表達需求,至于對方接不接受,那叫滿足需求。你要先試著讓對方知道你的需求,然后再根據對方是否滿足需求,再來決定是不是繼續做朋友。這樣就算以后做不成朋友,彼此也清楚發生了什么,不會留下遺憾。”這時,銘銘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應該是準備試一試表達自己的想法。
當天晚上劉欣又來家里寫作業,銘銘真的講了她的需求,我在廚房聽得很清楚,卻忍不住捏了一把汗。等劉欣一走,銘銘趕緊跑過來跟我說:“媽媽,你看,劉欣根本不聽,還是得按照她的做法來,她還生氣了。”由于我悄悄聽了她們的對話,我很明白究竟發生了什么,便繼續說道:“銘銘,要是我是劉欣,或許也會生氣的。你說話的時候要是能注意語氣和措辭就好了。你一開口就說‘你要是不按我的意思來,咱們就不做朋友了’,你這不是表達需求,而是想吵架。你懂得你說的話的意思嗎?”
銘銘聽得似懂非懂,又繼續問道:“那我現在應該怎么辦?”我提醒她說:“如果你不好意思當面說,也可以寫一封信給劉欣,表達你的需求與想法。當然,你也得為剛才的不當語氣和措辭道歉。”聽了我的建議,銘銘默默地給劉欣寫信去了。寫完后,她還主動拿給我看。看她寫信寫得很誠懇,態度還不卑不亢,我十分欣慰。
一天放學,銘銘撲到我懷里開心地說:“媽媽,我進美術隊了,下星期正式開始,每周二、周四畫一個小時。”我驚喜之余又有點不解。銘銘愛畫畫,一直想進學校的美術隊,三年級的時候由于她太緊張沒有發揮好,也就錯過了。后來我一直鼓勵她繼續爭取,她都以“沒用的,人家都沒有選我”為由而放棄。
仿佛看出了我的疑惑,銘銘解釋道:“表達需求呀,媽媽。我這幾天好好地畫了一幅畫,又拿著這幅畫跟高老師說我想進美術隊。沒想到成了!原來這事沒有想象的那么難。哦,忘了告訴你,現在我到劉欣家寫作業,可以跟她一起用她的新書桌了。謝謝你,媽媽!”銘銘邊說邊在我臉上親了一下。
銘銘進屋以后,我感慨萬千,我曾經受到過多少次不知該如何表達需求的苦,沒想到銘銘這么快就用勇敢表達自我需求解決了這個問題。想一想,我也應該向銘銘學習,敢于表達自己,不要一味地忍耐,相信以后的我和銘銘一樣,也能很好地避免我以前遇到過的事情。
特別希望銘銘以后能夠繼續大聲地說:“我要”“我不要”。當然合適的表達方式也同樣重要,不僅考慮自己的感受也要考慮別人的感受,平衡好彼此的想法才能更好地相處。所以大家一起勇敢說出自己的想法吧。
朋友之間貴在溝通,這條定律不只適用于大人之間,同樣也適用于孩子之間,朋友之間能夠拉近彼此距離最好的辦法就是溝通,而溝通的前提在于雙方都能夠坦誠說出自己的想法,因此,教會孩子主動說出自己的需求是非常重要的。
當孩子和朋友之間發生矛盾的時候,作為父母的我們在開導孩子的同時,也需要和孩子講清楚,如果你需要什么,或者你心里是怎么想的,你應該和你的朋友說出來,他才能夠了解你,他也可以把他的想法告訴你,這樣你們知道了彼此的想法就不會有矛盾了。勇敢地說出自己心里的想法,能夠讓孩子快速地成長起來,畢竟滿懷心事的孩子是沒有辦法真正地去快樂的,也沒有辦法收獲真正的友情。學會表達,學會溝通,這是孩子的交友過程中,父母一定要教會孩子的。
第一,我們應該讓孩子能夠有自信,平時的接觸中,我們應該多鼓勵孩子;
第二,我們應該讓孩子生活在一種自己喜歡的狀態,這樣孩子會熱愛生活;
第三,我們應該多與孩子探討一些問題,在這種探討中,我們會發現他們表達方面的問題;
第四,孩子的表達能力需要提升,只要他們能夠表達清楚,就不會對表達抗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