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萍 李聰穎 張福俠
1.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通州院區針灸科,北京 101100;2.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通州院區心血管科,北京 101100
隨著人們生活方式和飲食結構的變化,我國高脂血癥的發病率增長迅速。據2012年居民營養和慢性病狀況調查顯示[1],成人血清總膽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平均值為4.50 mmol/L,高膽固醇血癥的發病率為4.9%;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平均值為1.38 mmol/L,高TG 血癥的發病率為13.1%;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平均值為1.19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血癥的發病率為33.9%。中國成人高脂血癥的總體發病率高達40.40%,較之前呈大幅度上升。高脂血癥是導致動脈粥樣硬化非常重要的危險因素之一。高膽固醇血癥將導致2010~2030年我國的心血管病事件約增加920萬件[2]。降脂治療能阻止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和發展,并且能穩定斑塊,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率[3],目前臨床使用的西藥降脂藥以他汀類藥物為主,長期服用具有肝毒性和肌毒性等副作用和不良反應[4]。臨床上迫切需要探索更加安全、有效的非藥物降脂方法。本研究選取于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通州院區就診的78例高脂血癥合并肝功能異常患者作為觀察對象,主要觀察穴位埋線治療高脂血癥合并肝功能異常的效果及優勢,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7年6月~2020年6月于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通州院區就診的78例高脂血癥合并肝功能異常患者作為觀察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39例。觀察組中,男26例,女13例;年齡32~67歲,平均(44.00±9.08)歲;病程0.5~10年,平均(5.70±2.45)年。對照組中,男21例,女18例;年齡30~65歲,平均(42.66±11.37)歲;病程1~13年,平均(5.90±3.10)年。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通州院區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及同意,患者均知曉本研究情況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納入標準:①符合《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的相關診斷標準[5],TC≥5.2 mmol/L,LDL-C≥3.4 mmol/L,HDL-C<1.0 mmol/L,TG≥1.70 mmol/L;②肝功能異常,即ALT、AST 不同程度升高者。排除標準:并發心、肝、腎功能嚴重障礙者;精神功能、認知功能障礙者;易過敏體質者。
觀察組患者采用穴位埋線法治療。囑患者先仰臥位后俯臥位,戴無菌手套,腧穴部位常規消毒,采用一次性醫用埋線針(鎮江高冠醫療器械有限公司)和醫用可吸收羊腸線(山東康利達醫用制品有限公司),用鑷子將羊腸線放入針管內,斜刺進針,快速刺入穴位,得氣后,緩慢推動針芯,迫使羊腸線留在體內,針孔處貼創可貼。囑咐患者埋線當天不可洗澡,3 d 內禁食海鮮等發物。取中脘、天樞、足三里、陰陵泉、豐隆、脾俞、隔俞、腎俞,每周1次,連續治療8周。
對照組患者口服血脂康膠囊(北京北大維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10950029,批號分別為20171107、20180207、20180924、20190104、20190620、20200321,規格:0.3 g/粒×12粒)治療,每次2粒,2次/d,連續口服8周。
比較兩組患者的降脂療效、血脂、體重及肝功能指標變化,比較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分別于治療前及治療8 周后,清晨空腹抽取患者的靜脈血檢測TC、TG、HDL、LDL 及ALT、AST 指標水平。療效判定標準,按原衛生部《中藥制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6]血脂調節劑療效評定標準進行評定:TG 下降≥40%,或TC、LDL-C 下降≥20%,或HDL-C 上升≥0.26 mmol/L,為顯效;TG 下降20%~39%,或TC、LDL-C下降10%~19%,或HDL-C 上升0.1~0.25 mmol/L,為有效;未達上述標準,為無效。總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采用SPSS 18.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同組治療前后比較采用配對樣本t檢驗,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的降脂療效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兩組患者降脂療效的比較[n(%)]
兩組患者治療前的TC、TG、LDL-C、體重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TC、TG、LDL-C 均低于本組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體重低于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患者治療前后的體重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TG、體重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脂及體重的比較()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脂及體重的比較()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同期比較,★P<0.05
組別 TC(mmol/L) TG(mmol/L) LDL(mmol/L) 體重(kg)觀察組(n=39)治療前治療后對照組(n=39)治療前治療后6.33±0.80 4.07±1.22▲3.25±0.54 1.60±0.47▲★4.25±0.49 2.30±0.77▲77.53±8.60 71.58±8.24▲★6.36±0.79 4.19±0.88▲3.16±0.55 2.12±0.98▲4.00±0.71 2.49±0.83▲76.95±7.03 75.18±6.94
兩組患者治療前的ALT、AST 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ALT、AST低于本組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患者治療前后的ALT、AST 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ALT、AST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肝功能指標的比較(U/L,)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肝功能指標的比較(U/L,)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同期比較,★P<0.05
組別 ALT AST觀察組(n=39)治療前治療后對照組(n=39)治療前治療后44.37±6.78 35.15±7.96▲★41.46±7.48 28.58±8.23▲★43.91±7.81 46.39±9.60 42.75±5.72 45.17±7.97
觀察組患者全部完成8 周治療,未見不良反應。對照組共有4例患者發生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0.2%,其中1例患者服藥后出現頭暈,其他3例患者服藥后出現腹痛。觀察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血脂異常被診斷為血濁[7],“濁”“痰濁”“痰濕”“血瘀”是人體臟腑功能失調產生的病理產物,此為標,肝脾腎功能失調為其本。脾虛失運化,痰濁內生;肝郁失疏泄,致氣滯血瘀。腎主排泄,腎虛則排泄不利,痰濁血瘀滯留體內而成,治療的基本大法是健脾化濕、活血化瘀、溫補肝腎。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治療后的TC、TG、LDL-C 均低于本組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穴位埋線也可降低高脂血癥合并肝功能異常患者的血脂。本研究結果還顯示,對照組患者治療后的TC、TG、LDL-C 也低于本組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血脂康膠囊能降低高脂血癥合并肝功能異常患者的血脂。
血脂康膠囊是一種國產血脂調節藥,也是我國冠心病二級預防推薦用藥[8]。穴位埋線是一種融合了現代科技和針刺原理的方法,通過針具將藥線刺入穴位內刺激經絡、平衡陰陽、調節氣血達到增強臟腑功能、祛除停滯于體內邪氣的目的[9]。本研究穴位埋線取中脘、脾俞俞募配,補益中焦,助健運;足三里、陰陵泉健脾利濕;豐隆化痰;天樞通腑使痰濁和血瘀從大腸而泄;隔俞活血化瘀;腎俞溫陽化氣共奏化濁活血降脂之功。蔣春彥等[10]通過文獻研究發現臨床上采用穴位埋線治療高脂血癥,使用頻率較高的穴位分別是:豐隆、足三里、脾俞、中脘及天樞。蔣春彥[11]在觀察穴位埋線法對高脂血癥的調節作用時發現,穴位埋線法能有效降低高脂血癥患者的TC、TG 水平,與本研究結果基本一致。相關研究表明,針灸可以通過刺激經絡增強交感神經功能,提高血中的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水平,激活細胞膜上腺苷酸環化酶,使細胞內環磷酸腺苷增加,從而產生加強脂肪分解的效應,消耗過多的脂肪,達到降脂的目的[12]。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治療后的體重低于同期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穴位埋線可明顯降低高脂血癥合并肝功能異常患者的體重。早有相關研究證實穴位埋線能起到很好的減重作用[13]。分析其機理,一方面是通過刺激人體相關新陳代謝的穴位,提高機體臟腑功能,進而加速脂肪的分解代謝;另一方面是通過抑制食欲,減少攝入,達到減重效果[14]。
另本研究結果還顯示,觀察組患者治療后的AST、ALT低于同期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穴位埋線可改善高脂血癥合并肝功能異常患者受損的肝功能。臨床常用AST 及ALT 反映患者的肝細胞損傷程度,兩者水平的升高程度與肝細胞損傷程度一致[15]。有研究顯示,穴位埋線治療酒精性脂肪肝后,患者的血清AST 及ALT 水平均下降,證實穴位埋線能明顯改善脂肪肝患者的肝功能指標,減輕肝細胞損傷程度[16]。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穴位埋線治療高脂血癥合并肝功能異常是安全的。穴位埋線治療的同時,患者身體的許多不適如乏力、腹脹、神疲隨之改善[17]。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服藥后主要不良反應為腹痛,與既往報道一致[18]。
綜上所述,穴位埋線治療高脂血癥合并肝功能異常,效果是肯定的,能在降脂的同時減輕患者的體重、改善肝功能,依從性好,且無不良反應,是一種更安全、有效的非藥物降脂方法,值得臨床推廣。本研究不足之處是未進行中醫辨證分型,下一步計劃采用辨證分型治療,以期進一步提高臨床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