欒銀霞 馮麗穎 蘇 蕾
遼寧省營口市中心醫院消化內科,遼寧營口 115003
消化性潰瘍(peptic ulcer,PU)是一種以食欲缺乏、惡心、嘔吐為主要表現的消化道疾病,病程較長、易反復等特點,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及身心健康[1-2]。住院期由醫護人員對患者進行監督及管理,能使其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但短暫的住院治療只能緩解患者疾病癥狀,出院后還需長期藥物治療。出院后護理和健康指導尤為重要。多數患者出院后由于缺乏有效監管,遵醫行為差,加之不良飲食習慣、生活不規律因素影響,易導致疾病復發而再次住院治療,增加患者疼痛和經濟負擔。微信是人們常用即時通訊工具,借助微信平臺開展的延續性護理,通過語音、文字多種形式為患者提供從醫院到家庭及社區的護理服務,達到促進患者康復的目的[3-4]。基于此,本研究探討基于微信平臺延續性護理在PU患者中的應用效果,為臨床護理提供依據,現報道如下。
選擇2017年1月~2019年12月遼寧省營口市中心醫院收治的200例PU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每組各100例。觀察組中,男67例,女33例;年齡42~69歲,平均(55.34±5.67)歲;疾病種類:胃潰瘍45例,十二指腸潰瘍29例,復合性潰瘍26例。對照組中,男69例,女31例;年齡41~69歲,平均(55.36±5.68)歲;疾病種類:胃潰瘍48例,十二指腸潰瘍30例,復合性潰瘍22例。兩組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同意。
納入標準:①符合《消化性潰瘍中西醫結合診療共識意見(2017年)》[5]診斷標準;②年齡>18歲;③患者知曉本研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合并胃癌、上消化道出血等其他消化道疾病;②嚴重精神障礙無法交流者;③不會使用微信者。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向患者講解PU 的發生原因、治療方法及注意事項,觀察患者病情變化,出現異常及時匯報醫生處理;出院前向患者交代服藥、飲食及運動等注意事項,每周電話隨訪1次,了解患者服藥、飲食情況,給予針對性指導。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實施基于微信平臺的延續性護理,具體措施如下。①成立微信平臺延續護理團隊:由良好表達能力及微信使用技能的護士長、主管護師組成延續護理小組,建立PU 護理公眾號及微信群,出院前請患者加入交流群并關注公眾號。②微信公眾號應用:定期推送PU相關國內外最新發展、新技術文章,設置微信提醒功能,提醒患者定期到醫院接受胃鏡檢查;開通微信公眾號留言功能,鼓勵患者在公眾號留言,表達自己真實想法與對微信公眾號建議。③微信群的應用:不定時以文字、視頻、圖片等方式推送PU相關知識,于每周五18∶00~19∶00 在群內開展線上答疑活動,耐心解答患者問題,給予針對性護理指導。a.用藥指導。詳細講解服藥方法、劑量、時間及用藥不良反應,強調遵醫囑服藥重要性,告知患者勿隨意增減藥量或擅自停藥,用藥期觀察病情變化,出現黑便、嘔血、頭疼等癥狀時,立即就醫。b.合理飲食。以軟食為主,避免進食過生冷、干硬、煎炒油炸食物,遵循少量多餐、細嚼慢咽的飲食原則,減少對胃黏膜組織的損傷,預防潰瘍復發。c.生活護理。列舉不良生活習慣導致病情加重病例,告知患者戒煙戒酒,與家屬共同制定合理生活作息表并執行,保證充足睡眠。d.心理護理。鼓勵家屬多給予患者關愛與支持,采用冥想、聽音樂方式,使患者學會自我調節,保持樂觀的心理狀態;鼓勵患者在群內相互交流,分享康復心得。e.運動干預。依據患者病情制定合理運動計劃,指導患者慢跑、散步、騎自行車等有氧運動,運動時間宜在餐后30 min 開始,避免過度運動。
①于出院3個月后評價兩組的遵醫行為。完全遵從:患者遵從醫囑按時服藥、規律飲食、康復鍛煉;部分遵從:患者偶爾存在忘記服藥等情況,但在家屬及護理人員提醒下按時服藥、康復鍛煉;不遵從:患者拒絕服藥、康復鍛煉。總遵醫率=(完全遵醫+部分遵醫)例數/總例數×100%。②采用諾丁漢健康量表[6](Nottingham health profile,NHP)調查兩組干預前及干預3個月的生活質量,包括軀體活動(8個條目)、社會生活(5個條目)、精力(3個條目)、疼痛(8個條目)、睡眠(5個條目)及情感(9個條目)6個維度,共38個條目,采用1~5 分評分法,各維度得分越低表示生活質量越高。③記錄兩組的復發情況(出院3個月患者出現食欲缺乏、上腹痛等癥狀即為復發)。
采用SPSS 22.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的總遵醫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兩組總遵醫率的比較[n(%)]
兩組干預前的NHP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干預后的NHP各評分低于干預前,且觀察組干預后的NHP各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
觀察組復發1例,復發率為1%(1/100);對照組復發10例,復發率為10%(10/100),兩組復發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7.792,P=0.005)。
表2 兩組干預前后NHP 評分的比較(分,)
表2 兩組干預前后NHP 評分的比較(分,)
與本組干預前比較,*P<0.05
組別 睡眠干預前 干預后情感干預前 干預后精力干預前 干預后對照組(n=100)觀察組(n=100)t值P值14.68±2.21 14.63±2.19 0.161 0.873 7.64±1.23*5.28±1.10*14.302 0.000 41.62±2.67 41.52±2.53 0.272 0.786 25.67±3.21*20.34±3.02*12.094 0.000 12.03±2.13 12.13±2.16 0.989 0.324 6.31±1.23*4.23±1.01*13.069 0.000組別 軀體活動干預前 干預后社會活動干預前 干預后疼痛干預前 干預后對照組(n=100)觀察組(n=100)t值P值34.67±3.52 34.31±3.23 0.754 0.452 12.95±2.31*9.82±2.30*9.601 0.000 20.54±4.31 19.82±4.30 1.183 0.238 9.32±1.31*6.57±1.30*14.901 0.00 24.56±3.24 24.37±3.20 0.417 0.677 11.86±3.20*8.34±2.36*8.853 0.000
PU患者經住院治療病情穩定后,多選擇出院回家休養與康復,在此期多數患者隨著癥狀緩解或消失而自行停藥,遵醫行為差,導致潰瘍再次復發,降低患者生活質量[7]。出院時常規健康宣教及電話、上門隨訪等延續性護理對患者有一定監督作用,但交通、通訊成本高,且增加護理人員工作量,不利于提高護理工作效率[8-9]。微信是目前常用通訊工具,有互動性強、傳播快等優點,基于微信平臺的延續性護理實現護理人員與患者通過圖片、語音、文字等全方位溝通,保證患者出院后能獲得科學、合理的護理服務[10]。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總遵醫率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干預后的NHP各評分及復發率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基于微信平臺的延續性護理能提高PU患者遵醫行為和生活質量,減少疾病復發。分析原因在通過微信公眾號推送信息、微信群聊延續性護理,與常規延續性護理比較,突破時間、地域及交通的限制,同時在健康指導及院外教育內容方面也更豐富[11-12]。運用視頻、語音、圖片形式推送多樣化康復知識內容,不僅可激起患者閱讀興趣,還能讓患者更快掌握相關疾病知識,使其意識到不合理飲食、吸煙酗酒因素對疾病及復發影響的嚴重性,從而自覺調整飲食習慣、保持心情舒暢,減少不良生活方式對疾病和復發的影響[13-14]。微信公眾號方便、快捷,成本便宜,護理人員需通過手機及流量即可隨時向患者傳遞信息,且傳遞信息更多樣化、豐富化,能滿足不同患者對疾病認知需求。護理人員通過微信群與患者聯系,實時解決患者在院外康復中遇到的問題,在醫護人員的監督及健康指導下患者生活習慣逐漸得到改善,建立良好的遵醫行為,更好的控制病情,改善患者生活質量[15]。PU 持續時間較長,多數患者伴有焦慮等不良情緒,不良情緒的波動可導致病情加重及疾病復發,因此加強患者心理支持護理,患者通過微信群與病友共同討論疾病相關問題,獲得積極同伴支持,有效改善患者不良情緒。基于微信平臺的延續性護理強化PU患者與護理人員信息傳遞、交流和互動,取得一定效果,但本研究僅局限于治療部分PU患者,樣本量較少,研究時間短,還需在今后研究中擴大樣本量、延長研究時間,探討其應用效果,以期為PU患者提供更優質高效的護理服務。
綜上所述,基于微信平臺的延續性護理應用于PU患者,能提高患者的遵醫行為,促進生活質量的提升,減少疾病復發風險,有推廣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