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姓名:董 臻
身份:浙江廣電集團FM99.6電臺主持人
幼兒園快畢業(yè)時,我得到了一次主持的機會——園長讓我做六一兒童節(jié)聯(lián)歡會的報幕員。那一天,我穿著筆挺的小西裝,在家長們的掌聲中走上舞臺,一遍又一遍朗聲讀著主持詞“叔叔阿姨們,請欣賞下一個節(jié)目”。
這是我第一次接觸主持這個行業(yè)。
我小學三年級的時候,我爸從單位里帶回來一臺收音機。當我第一次打開它時,就徹底地被廣播電臺里的“聲音世界”吸引了。
那時候,我最喜歡的一個頻道叫“音樂之聲”。每天清晨5點50分,我會聽著鬧鈴聲準時起床,然后打開收音機,伴著那聲“Music Radio”慢慢清醒。直到晚上12點電臺頻道傳來沙沙聲,我才意猶未盡地關掉它。
在我的中學時代,磁帶和電臺一樣,是枯燥的學習生活里不可缺少的“調味劑”。年少懵懂的我還曾用它做了一件現在看起來很“文藝”的事兒。每周四,我都會拿出一盤英語磁帶,“洗”掉里面的內容,再用那臺爸媽結婚時買的錄音機把自己喜歡聽的歌刻錄在磁帶上。第二天,我把錄好歌的磁帶送給同桌。她把磁帶帶回家后慢慢聽,聽到她覺得好聽的歌就記下來,然后到學校和我分享對那首歌的感受和看法。到下個周五,她又會“洗”掉磁帶里的內容,改錄她喜歡的歌,再送還給我。
在那段中學時期,每個周五成了我最期待的日子。電臺和磁帶里傳出的故事和音樂,撩撥著我內心深處那份叫夢想的悸動。
微信跳出消息提示,是約好的嘉賓臨時告知我因為有事不能前來,而此時離節(jié)目正式開播只有不到半小時的時間。
我負責的《微光城市》是一檔以主持人和嘉賓互動訪談為主要形式的直播節(jié)目,雖然我進入電臺已有一段時間,可這樣被嘉賓“放鴿子”的情況,我還是第一次遇到。
在電臺門口等著嘉賓的我焦頭爛額,正巧迎面碰上了一群辯論隊員。我靈感一現,在節(jié)目中舉辦一場直播辯論賽說不定是個好辦法,還能邀請辯論隊員們分享他們的辯論故事。再三懇求下,這群辯論隊員答應幫我這個忙。定下辯論主題,匆匆做好辯論前的準備,我們踩點進入了直播間。
作為一個直播電臺節(jié)目主持人,我遇到的緊急狀況可不止這一次。在節(jié)目里,我們可能會遇到不善言辭的嘉賓,這時候就很考驗主持人的功底了。平日里,我們會經常更新知識庫存,鍛煉口才,目的就是讓直播現場不冷場,讓嘉賓更舒適、順暢地分享自己的故事,保證節(jié)目連貫地進行下去。
不過,一個電臺主持人負責的工作內容不僅僅包括主持流程、采訪嘉賓,我們還需要負責節(jié)目前期的框架構思、腳本撰寫、嘉賓邀請和后期的節(jié)目聽評,整個過程中的任何環(huán)節(jié)出現問題,都可能影響節(jié)目的播出效果。
2019年4月,領導要求我策劃并主持《唐詩之路》節(jié)目時,我是拒絕的。
唐詩,一個多么厚重的主題,一個多么陌生的領域,況且節(jié)目總量是24期,每期1個小時,還得在年內完成和播出,這對我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挑戰(zhàn)。整個4月,我都在思考該如何制作這檔節(jié)目,直到遇到了另一位主持人——秋雨。
我向她介紹了這個節(jié)目的主題,她流露出興奮的眼神,這股沖勁和熱情,成了我接下這個項目最初的動力。
要策劃旅游類型的唐詩節(jié)目,當時我的腦海里浮現出兩種思路:第一,不能照本宣科地介紹唐詩,一定要有趣;第二,不能關在錄音室里悶頭苦干,要走出去觀察和體驗。在和秋雨反復討論后,一個絕佳的點子冒了出來:既然是旅游類型的節(jié)目,又要讓人有身臨其境的感覺,那為什么不參考現在“真人秀”和“紀錄片”的一些做法呢?于是,我和秋雨決定沿著浙東唐詩之路,尋找唐詩中提到的線索或地標,將尋路過程中的真實經歷記錄下來,最后通過剪輯制作成一期期節(jié)目。
為了追求真實感,我們一下車就會打開攝像機和錄音設備。找到對接的老師后,我們會邊走邊談論詩人的生平,介紹詩人寫下某一首詩歌時的生存環(huán)境和當時的心境,而我們在尋路過程中經歷的碰壁、迷路、意外發(fā)現等情節(jié),也被機器完整地記錄并再現。
節(jié)目這就誕生了嗎?不。汽車行駛聲、腳步聲、老門閂扣上的聲音、溪流汩汩、蟲鳴、村民百姓的閑談……8個月的采風,70多個地方的上千條原聲素材堆積在電腦里,要從這些繁雜的素材中整理出完整的主題線索,還需要根據情節(jié)的推動嵌入恰當的音樂,這對后期的制作來說都是不小的挑戰(zhàn)。
一般來講,主題節(jié)目的背景音樂往往是制作者不會過于糾結的一個部分,但是我卻愿意花非常多的時間和精力去挑選適宜的音樂素材。為了讓聽眾在聆聽這集節(jié)目的時候有全新的感受,我避免了所有中國古風音樂的出現,反而選用其他的音樂風格來配合本就已經很“中國風”的節(jié)目內容,這種帶有反差的聽感意外地好。
你能想象嗎?當我們來到仙居,登臨山霧之間,講述起崇山峻嶺間的神秘傳說時,耳畔飄來意蘊濃郁的凱爾特音樂,身處其間,感受那種由音樂傳達的神秘和靈動,美妙之感不言而喻。
我們讀著賀知章《回鄉(xiāng)偶書》,回到他出生的村子,看到那里變成了普通的菜地,一位農婦在田里忙著農活,偶有三兩只鳥雀飛過,視線盡頭就是車流如織的杭州繞城高速,屏息駐足,你會感受到我說的“靜謐的厚重感”;我們也曾夜游“項斯古道”,走進這千年古道,幽深黑暗、三分寂寥、流水沉吟,歷史的沉重感與肅穆感撲面而來……
2019年12月,最后一期節(jié)目在音樂《送別》中落下帷幕,我長舒了一口氣,感觸頗多卻無言。那一刻,我知道,我的使命還沒有完成。2019年,我給自己貼上標簽——“唐詩之路體驗官”;2020年,我又給自己增加了一個新標簽——“唐詩文化傳播人”,我在抖音、微信公眾號等平臺上繼續(xù)與聽眾分享唐詩文化。
前不久,同事問我,做了這么久的唐詩節(jié)目,是不是會背很多唐詩。
我如實回答,沒有。
但你要問我有沒有成長,那一定是有的。
通過“唐詩之路體驗官”的旅途,我漸漸發(fā)現我小時候向往的電臺主持人的光環(huán)不見了。我也感悟到,我們其實不是坐在直播室里就能收到百萬粉絲回信的“大明星”,我們更像是傳播者,把一些人們無法接觸到的信息收集、整理、加工后,再傳遞到城市的每個角落。
(補充采寫:朱詩琪 蒙舒羽)
老師說
Q1: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yè)的核心課程有哪些?
傅婷玉:核心課程包括普通話語音與發(fā)聲、播音主持創(chuàng)作基礎、即興口語表達、播音業(yè)務、主持業(yè)務,還有播音主持藝術概論、新聞采訪與寫作、播音員主持人形象造型等。
Q1:高中生可以通過哪些方式報考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yè)?除了文化課,通常還會考什么內容?
姚錚:目前只能通過藝考的方式報考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yè),有些學校承認統(tǒng)考成績,有些學校則必須通過本校的校考才有報考資格。除了文化課成績,最主要的就是考察學生的專業(yè)素養(yǎng),通過新聞播報、稿件朗誦、即興評述等方式來考察學生的普通話、氣息、邏輯思維能力等。
Q2:學習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yè),天賦和后天的努力哪個更重要?
姚錚:兩個方面都很重要。先天條件是指形象、身高、音色和藝術感悟等。面試選拔專業(yè)學生時首先要判斷其是否“上鏡”與善于“表現”。形象與音色好的考生在面試時會給考官留下比較深刻的印象。而后天的努力主要是指語音、思維、心理素質等。如果形象好看,但一張口則語音不準、語意不明、邏輯紊亂,那就仍然達不到本專業(yè)的基本要求。所以先天條件并不理想的同學,一定要在后天的訓練中加倍努力,用扎實的基本功與清晰的邏輯表達能力征服考官。但如果形象、身高、音色實在與基本要求相去甚遠,那在選擇本專業(yè)時就需要慎重思考。
(采寫:韓 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