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兵 李進軍

【摘要】華羅庚說過:“數缺形時少直觀,形少數時難入微,數形結合百般好,隔離分家萬事休。”數形結合就是按照數量與圖形之間的對應關系,借助數與形的相互轉化來解決數學問題的一種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在教學中有機地將“數”的嚴謹性和“形”的直觀性相結合,可使抽象的概念直觀化,枯燥的算式形象化,讓學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掌握算法,從而拓展學生解決問題的思路,培養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提高數學素養。
【關鍵詞】數與形;推理;直觀
人教版教材在六年級“數學廣角”中編入了“數與形”這一內容。編寫者是想在探究圖形和數的問題中,引導學生發現數與形之間的聯系,體會數形互助的特點,積累數形結合思考問題的經驗,同時滲透歸納推理和極限思想。在深刻領會教材的編寫意圖之后,筆者設計了如下教學過程,力圖實現教材預設的教學目標。
一、感悟形中有數,數中有形,數形關聯
1.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數學嗎?喜歡數學中的哪些內容呢?
生1:我喜歡數學中的各種圖形。
生2:我喜歡數學中的解決問題。
生3:我喜歡做一些計算題和解方程。
生4:我喜歡挑戰數學中的拓展思維題,特別有意思。
師:有的同學喜歡數學中的圖形,有的同學喜歡計算和解決問題,還有的同學喜歡方程等,我們把數學中的各種數、算式、方程等都統稱為數,各種圖形、圖案等統稱為形,數與形組成數學的基本元素,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數與形的關系。(板書課題:數與形)
教學伊始,老師提問:“你們喜歡數學嗎?喜歡數學中的哪些內容呢?”結合學生實際激趣導入,既拉近了師生之間的彼此距離,創設了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又讓學生在對話中明晰了數學中什么是數、什么是形,弄清了數與形各自的范疇,為即將開始的數形結合作好知識儲備。
2.涂色活動
師:請看圖,你能用一個算式表示圖中小正方形的個數嗎?
生1:5×5=25。
生2:5+5+5+5+5=25。
教師去掉圖形,只剩下兩個算式。
師:你還能想到剛才的圖形嗎?請閉上眼睛想象一下。
生:能想到。
課件出示:
師:現在,老師用紅、黃兩種顏色給這個正方形涂了色,你能用算式表示這個圖形嗎?為什么?
生:5×3+5×2=25,上面涂紅色的3行用5x3表示,下面涂黃色的2行用5×2表示,把它們加起來就是小正方形的個數。
此時,教師并沒有急于學習例1,而是先通過讓學生動手涂色活動再結合所涂圖形與等式,溝通了數與形之間的聯系,降低了以數助形的難度,為進一步學習新知作了很好的鋪墊。同時在此環節中設計了學生喜歡的數學活動,而且這個活動又是有創造性的,學生的學習興趣變得更濃。
3.教學例1
課件出示:
師:接下來,我們就從這個圖形中找一找數的規律。課件出示一個小正方形。
師:1個小正形可以用幾表示呢?
生:用1表示。
師:也可以寫成幾的平方?
生:也可以寫成1的平方。
(師板書:1=12)
課件再出示3個小正方形。
師:現在一共有幾個小正方形?如何用等式表示?
生:剛才有1個小正方形,又有3個小正方形,現在一共有4個小正方形,可用1+3表示,寫成平方數是22。
師:請同學們繼續看老師又出示了幾個小正方形?
生:5個。
師:那怎樣表示現在小正方形的個數呢?
生:1+3+5=32。
師:那我繼續出示呢?
教師繼續出示剩下的小正方形,學生說出等式,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形成最后的板書:
1=12
1+3=22
1+3+5=32
1+3+5+7=42
1+3+5+7+9=52
師:觀察這些算式你有什么發現,把你的發現和組內的同學說一說。
學生在小組內交流并匯報。
生1:我發現加數都是奇數。
生2:有幾個奇數相加小正方形的個數就是幾的平方。
生3:我還發現小正方形的個數和邊長數有關,邊長的個數是幾,圖形數就是幾的平方。
生4:有幾個奇數,就是幾的平方。
師:同學們發現了這么多規律,下面我們來驗證一下,看你們發現的規律對不對?學生在答題卡上寫,寫完后交流。
生:老師,我們發現的規律是對的。
師:能不能用一個例子驗證一下呢?
生1:我寫的等式是1+3+5+7+9+11=62。
生2:我寫的等式是1+3+5+7+9+11+
13=72。
師:同學們非常善于觀察和思考,這是我們學習數學非常好的一個品質。
師:在剛才的學習中我們利用算式求出了圖形中小正方形的個數。
師:現在就讓我們用剛才發現的規律做兩道練習吧。
在例1的教學中教師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索發現規律,同時培養了學生善于觀察、深入思考、多角度發現問題的良好學習習慣及嚴謹的學習態度。例如,學生發現了規律,教師沒有給予肯定和否定,而是鼓勵學生去驗證規律的正確性。在學生遇到困難時,教師也沒有包辦代替,而是適時點撥、鼓勵,引導學生進一步探索,同時教師通過激勵性的語言更加激發了學生的探索熱情。
二、體驗以形助數,以數解形,數形互助
1.教學例2